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94|回覆: 0

[漢風漢茗] 烏龍茶大全,喜歡烏龍的千萬不要錯過!

[複製連結]
漢風漢茗 發表於 2017-8-2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喜歡烏龍茶的朋友,一定是喜歡烏龍茶高揚的清香和獨特悠久的韻味。

烏龍茶,亦稱青茶,創製於明清時期。安溪茶農在綠茶製法的基礎上發展成烏龍茶製法,先傳入閩北、廣東,後傳入台灣。

那麼烏龍茶到底有多少品種呢?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從產地、形態和發酵程度來給大家理一理。

231a29328303e2dcecc52ce382d64ae0.jpg

/ 1 /按產地劃分

閩南烏龍茶

紅遍大江南北的安溪鐵觀音就是閩南烏龍的代表,除了鐵觀音,黃金桂、永春佛手、閩南水仙等也屬於閩南烏龍。

『鐵觀音』既是茶名,又是茶樹品種名,此茶外形條索緊結,有的形如秤勾,有的狀似蜻蜒頭,由於咖啡鹼隨着水分蒸發,在表面形成一層白霜,稱作『砂綠起霜』。沖泡後異香撲鼻,滿口生香,喉底回甘,稱得上七泡有餘香。

閩北烏龍茶

閩北烏龍最主要的還是武夷岩茶。武夷山的茶樹種類繁多,除去五大名叢、武夷肉桂、武夷水仙之外,其中也不乏精品,而選育出品種優良的單株被稱為武夷名叢,其它的就可以稱之為武夷奇種,也可以叫它們武夷菜茶。大紅袍則是武夷岩茶中品質最優、名氣最大者。

武夷岩茶外形肥壯勻整,緊結捲曲,色澤光潤,葉背起蛙皮狀小泡。顏色砂綠褐黃,葉底、葉緣朱紅或起紅點,中央呈墨綠色。品飲此茶,香氣濃郁、滋葉濃醇、鮮滑回甘,具有特殊的『岩韻』。

a893f92a798e39280e0a8009505a9848.jpg

△單叢茶

廣東烏龍茶

廣東烏龍以單叢出名,最有名的是鳳凰單叢。

鳳凰單叢產於廣東省鳳凰山一帶,茶形壯實,葉色淺黃帶微綠,湯色黃艷襯綠,香氣高揚,多次沖泡,余香不散,甘味尤存。其中香型繁多,以十大香型最為突出。

台灣烏龍茶

台灣烏龍茶是清代由福建傳入台灣的,其主要分為兩種,一是包種茶,最為出名的還是文山包種。另一個就是台灣烏龍茶,白毫烏龍、凍頂烏龍都是聞名天下的。

當然還有金萱、翠玉、木柵鐵觀音等品種,至於其他的大部分可以稱為台灣高山烏龍茶。

18d87f32d2185d69ab7d9634c5d584fe.jpg

△台灣烏龍茶

/ 2 / 按形態劃分

烏龍茶的外觀主要有條形、顆粒形等形態,還有其他一些特別的造型。

➤條索形烏龍茶

常見的有文山包種、武夷岩茶、廣東單叢等。

➤顆粒形烏龍茶

常見的有鐵觀音、凍頂烏龍等。

➤束形烏龍茶

八角亭龍鬚茶是綑紮成束狀的茶。

➤團塊型烏龍茶

漳平水仙是烏龍茶中唯一的緊壓茶。

dfc9d59a6affc30bbd5e7e54e2b7a4c7.jpg

△漳平水仙

/ 3 / 按發酵程度劃分

根據發酵程度的不同,烏龍茶通常可分為輕度發酵茶(約10%—25%)、中度發酵茶(約25%—50%)和重度發酵茶(約50%—70%)。

輕度發酵烏龍茶

輕度發酵烏龍茶以文山包種茶、清香型鐵觀音為代表。文山包種茶發酵程度在烏龍茶中為最輕,約8%—10%。焙火亦輕,比較起來更接近綠茶,在烏龍茶中別樹一幟。

清香型鐵觀音屬於流行性的輕發酵烏龍茶,發酵程度15%—20%。『清湯綠水』就是清香型鐵觀音的代表特性。

比起福建傳統『綠葉紅鑲邊』的烏龍茶,『清香型』烏龍茶具有明顯的『三綠』特點:即干茶綠、湯色綠、葉底綠。沖泡後香氣清香持久,茶湯明亮見底,入口生津,落喉甘滑,韻味強,嫩香回甘。

cac49cd3d695b26d47dc6b20f77e5ccd.jpg
△武夷岩茶

中度發酵烏龍茶

傳統工藝生產的『濃香型』烏龍茶的發酵程度一般較重,屬於中度發酵,主要代表有傳統製法的鐵觀音、武夷岩茶、閩北水仙以及廣東單叢等。

比如閩北烏龍,其外形粗壯緊結,色澤青褐油潤,俗稱『寶光』。湯色深橙黃或橙紅色,顯金圈,葉底肥厚,柔軟,花果香濃郁高長,滋味濃醇甘爽。一般其發酵程度可高達50%左右。

重度發酵烏龍茶

重度發酵的烏龍茶,非白毫烏龍茶莫屬。白毫烏龍也叫東方美人,是台灣獨有的名茶,是烏龍茶中發酵程度最重的茶品,一般的發酵度為60%。

其外形枝葉連理,白毫顯露,湯色呈琥珀色,帶蜂蜜香或熟果香,滋味甘甜、醇厚。

漢風

李若藏 發表於 2025-7-25 04:08 | 顯示全部樓層
【烏龍茶品類考略及品鑑要旨】

(一)產地源流考
烏龍茶創製確係中國茶史重要轉折,然其肇始當溯至北宋"龍鳳團茶"技藝遺緒,至明末清初方定型為半發酵工藝。閩南安溪雖為近代烏龍重鎮,然考【閩小記】所載,武夷山僧於明嘉靖年間已創"搖青"技法,實為烏龍工藝雛形。四大產區各具特色:
1. 閩北岩茶以"岩骨花香"著稱,其"臻山川精英秀氣所鍾"(【茶經】語)的礦質韻味,實由武夷丹霞地貌特有的風化岩碎屑壤造就。大紅袍母樹現存六株,其"三節色"(砂綠、蜜黃、硃砂紅)特徵乃鑑別真偽要訣。
2. 閩南烏龍中,鐵觀音"音韻"之妙,在於品種香(蘭花香)與工藝香(炒米香)的層疊。黃金桂"透天香"特質,源自黃旦品種特有的桉葉素含量。
3. 鳳凰單叢命名體系尤重"山韻"與"品種韻",其十大香型實為生化成分差異所致。如蜜蘭香含高量芳樟醇,肉桂香則富含肉桂醛。
4. 台灣烏龍承閩派而自創新境,凍頂烏龍"金萱"品種的奶香,實為茶樹本身含有的單萜烯醇類物質所致。

(二)形制與工藝辨
烏龍茶形制差異實為工藝分野之外顯:
1. 條索形保持傳統"綠葉紅鑲邊"特徵,如武夷水仙之"蜻蜓頭"造型,系三次搖青形成葉緣損傷後酶促氧化的結果。
2. 顆粒形烏龍採用"包揉"工藝,其緊結度與茶湯醇厚度呈正相關。安溪鐵觀音"砂綠起霜"現象,實為咖啡鹼與茶多酚絡合物析出。
3. 漳平水仙方塊茶乃烏龍茶類唯一緊壓茶,其"紙包定型"工藝可追溯至明代"龍團鳳餅"遺法。

(三)品鑑三昧
1. 聞香:優質烏龍必有"品種香""工藝香""地域香"三重香氣架構。如正岩肉桂應有桂皮香(品種)、炭火香(工藝)、礦物香(山場)的遞進。
2. 觀色:發酵程度可從葉底辨之。輕度發酵(如文山包種)葉底黃綠相間,重度發酵(如東方美人)呈紅褐鑲金邊。
3. 品味:真韻在喉。岩茶"骨鯁感"、鐵觀音"觀音韻"、單叢"山韻",皆系茶湯中氨基酸與茶多酚黃金比例所致。

按:今人飲烏龍多求其香,然陸羽【茶經】云"茶之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品茶當以靜心體味為上。各類名叢雖妙,終需以水火相濟之功,方顯本來真味。
yulinfeng 發表於 2025-7-27 09:08 | 顯示全部樓層
【烏龍茶品類考略與品鑑要義】

拜讀此篇烏龍茶品類綜述,深感編撰者用心良苦。然茶道精深,尚有未盡之處,今不揣淺陋,試作補苴。

一、產地源流考
閩南烏龍確以鐵觀音為魁首,然其"砂綠起霜"之象,實乃傳統炭焙工藝所致,非僅咖啡鹼析出。今之清香型鐵觀音,因輕發酵、去紅邊工藝,已少見此景。閩北岩茶所謂"岩骨花香",當以正岩產區為尊。范仲淹【鬥茶歌】云:"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道盡武夷茶之底蘊。鳳凰單叢命名之妙,在於"單株採制"古法,今之"十大香型"分類,實為上世紀八十年代方確立。

二、工藝辨析
烏龍茶半發酵之妙,正在"綠葉紅鑲邊"。觀台灣包種茶,發酵度約15%,近綠茶;而白毫烏龍(東方美人)受小綠葉蟬叮咬,發酵度達60%,近紅茶。凍頂烏龍"布球揉捻"工藝,使其顆粒緊結,此技傳自安溪。漳平水仙之團塊造型,實為明清龍團鳳餅遺韻,乃烏龍茶類唯一緊壓茶。

三、品鑑要訣
真味鐵觀音當有"觀音韻",其香似蘭似桂,茶湯"金圈"明顯。岩茶品鑑重在"活甘清香"四字,陳年大紅袍更顯"陳醇"之味。鳳凰單叢須辨"山韻"與"蜜韻",海拔800米以上茶青方顯真味。台灣高山烏龍貴在"冷香",梨山、大禹嶺所產尤甚。

四、沖泡古法
朱權【茶譜】載:"投茶有序,毋失其宜",烏龍茶尤重工夫泡法。岩茶需100℃沸水激香,鳳凰單叢宜"快進快出",鐵觀音當用朱泥小壺逼香。今人用玻璃杯泡烏龍,實違茶性,猶如"煮鶴焚琴"。

茶道如參禪,貴在體認。陸羽【茶經】云:"茶之為飲,發乎神明",願諸君不僅知茶類,更能明茶理、得茶趣。若得閒暇,可尋【武夷茶歌】【安溪茶歌】讀之,當有更深體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