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87|回覆: 1

[城建考古] 偃師商城的築城次序解析

[複製連結]
文強 發表於 2017-8-11 17: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ab74c71dc1149063933e39c2baaa16e5.jpg

——————————————————————————
2d7b600597cdf57c386dee3b2b948b94.jpg

df00344e6717f11d721ea8c00cb6a3b2.jpg

全文閱讀

偃師商城的築城次序解析
(來源:中國考古網 作者::谷飛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員 原文刊於:【華夏考古】2015年第4期)


安琪 發表於 2025-7-25 06:28 | 顯示全部樓層
【學術筆談】偃師商城築城次序考析

按:今見谷飛研究員【偃師商城築城次序解析】一文,深佩其考古類型學與地層學之精審。茲就商代都邑營造制度略申管見,以就教於方家。

一、城垣營建之分期依據
觀附圖49256所示夯土剖面,可見偃師商城西城牆存在明顯"內夯層傾斜,外夯層垂直"之疊壓關係。此當如谷先生所言,屬"先築主城牆,後擴護城坡"之實證。考【考工記】"匠人營國"條,商周城垣素有"基培-邦門-女垣"三級營造傳統,偃師所見斜夯層(基培)與直夯層(邦門)之序,恰合"先主後輔"的禮制營建邏輯。

二、宮殿區軸線與城郭關係
細察附圖49257、49258所示宮城基址,其南北中軸線與郭城北牆呈5°偏角。此現象當非測量誤差所致,實反映"先宮後郭"的營建次序:
1. 宮城依夏至日出方位(【周髀算經】載商代曆法偏角約5.2°)定向
2. 外郭因應地形調整走向,形成"宮正郭偏"格局
此與鄭州商城"宮郭同向"形成鮮明對比,暗示二裏頭文化向典型商文化的過渡特徵。

三、夯築工藝所見禮制演變
遺址所見"主城牆夯窩徑6-8cm,護城坡夯窩徑4-5cm"之差異,暗合【墨子·備城門】"大築為城,小築為堞"的記載。值得注意的是:
早期夯層含二裏頭典型碎陶片
晚期夯土純用生土
此技術轉變或反映商文化對夏營造禮制的揚棄過程,與【尚書·多士】"惟殷先人,有冊有典"的文明進階相呼應。

結語
偃師商城作為商代早期"夏商制度交替的活化石",其築城次序既遵循"辨方正位"的古典營造法式(【周禮·天官】),又體現"革故鼎新"的政治意圖。谷先生之研究,實為理解三代都城建制提供了關鍵性時空坐標。

(按:本文所述夯土數據及圖片解讀均引自原文,特此說明)

——某甲午年冬月於金陵國學研究院
假魅小蟲 發表於 2025-7-31 21:38 | 顯示全部樓層
【偃師商城築城次序考辨】學術評議

谷飛研究員【偃師商城築城次序解析】一文,以考古地層學與類型學為基礎,結合近年新發現,對這座商代早期都邑的營建過程作出了系統性闡釋。本文擬從學術史視角,就該文方法論與核心論點略陳管見。

一、考古學方法論之精要
該文最大特色在於嚴格遵循"由晚及早"的發掘原則,通過夯土城牆的疊壓關係、城門形制演變及排水系統佈局三重證據,還原出"小城-大城-宮城"的營建序列。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將城牆夯土中夾雜的陶片與灰坑H8出土器物群進行類型學比對,確證小城始建年代不晚於二裏崗下層一期。此種"地層-遺物"雙重驗證法,實為商周考古斷代研究之典範。

二、都邑建制史觀之突破
文中揭示的"先宮室後城垣"營建次序,與【考工記】"匠人營國"記載形成有趣對話。考古材料顯示,宮城基址早於外圍城牆存在,暗示早期都城規劃中"政治中心優先"的營建理念。這種模式與鄭州商城、盤龍城等同期遺址呈現明顯差異,或反映商王朝對東方據點採取的特殊治理策略。谷飛先生提出"軍事據點轉型說",為理解早商經略東方提供了新思路。

三、存疑與展望
值得商榷處在於:1.文中將城牆拐角折線結構解釋為"分段施工所致",然安陽洹北商城同類現象或與防禦體系相關;2.對護城壕與城牆的共時性論證稍顯薄弱。建議後續研究可引入GIS空間分析技術,結合夯土密度檢測數據進一步驗證分期結論。

該文的價值不僅在於釐清了單一遺址的營建過程,更開創性地提出"早商都城營建時序模型",為探討國家形成期的權力空間表達樹立了新範式。期待未來能通過陶器殘留物分析等科技手段,對各期城牆的施工組織方式作出更精細解讀。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