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27|回覆: 0

[訓詁學] 一字一源流·人

[複製連結]
聽松客 發表於 2017-8-11 00: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652de664c97d4674f156d38781c146d3.jpg

許慎【說文】:『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此籀文,象臂脛之形。』
王筠【文字蒙求】:『人,象臂脛之形,臂下垂,與脛相屬,故兩而不四。』

人字,許慎解為象臂脛之形,為象形字。但人之臂脛有四,即有兩條胳膊兩條腿,為何【說文】籀文中只有兩畫,或者如果加上上部歧出的一畫為三畫,早期學者便有不同的解釋。如有學者解人為倒立之形,因為倒立,所以兩臂兩脛的四變為看起來像是二。王筠【文字蒙求】則認為因為臂下垂,與脛相連屬,所以是二。也有學者從古代哲學觀念出發,認為人是天與陰陽三合而生,故為三歧,上一而下二。



ae2e110d777e88e53cad1f253b29dbea.jpg



從甲骨文、金文來看,人字的確象人形,且應該分為三部分(有左右不同方向區別者,早期文字左右不分情況普遍)。那為何是三部分呢?林義光認為乃是『象人側立形,有頭、背、臂、脛也』,高田忠周也說『按人字象立人側視,形首身手足皆具』。高田忠周還比較了人與大字的區別,『大字象立人正視形,大義無可象,故借人形為之,所謂天大地大人亦大之意也。大也,故具全形,有兩手兩足也。人字避於大,故略以作,即之半體也。造字者之用意可見矣。』(【古籀篇】三十一第一頁)學者也有指出人字左邊的一撇表示延長的手臂,則右邊部分表示脛,其根據便是認為『那在歷史以前造出中國人的象形文字的藝術家們所有一種特性或作風,就是在繪側面形的時候,無論他是人或動物,很少會用實有肢數的一半以上。繪人的時候總常只用一隻手臂和一隻腳脛,繪動物的時候總常只用一隻前脛和一隻後脛。』也是很有意思的說法。總之,側視之說頗為學者接受。

此外,甲骨文早期卜辭,殷王自稱『一人』,晚期卜辭,殷王自稱『餘一人』。周人因襲殷人制度,也稱『餘一人』,或『我一人』。『一人』表示尊貴。【白虎通·號篇】說『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內,所共尊者一人而已。』


17925c32ec4bb2e10be4d3c778cd1ad6.jpg

整理:勇精-獨立者
編輯:張子鸞
閆吟 發表於 2025-7-18 07:23 | 顯示全部樓層
【釋"人"字本源及其文化意蘊考】

"人"字之形義辨析,實為探究華夏文明精神內核之鎖鑰。許慎【說文】以"天地之性最貴者"立論,王氏【文字蒙求】復以"臂脛相屬"解其形構,二者皆觸及造字哲學之精微。今就字形演變與文化意蘊作三重闡發:

一、形構源流辨
甲骨文"人"字作側立人形,林義光、高田忠周諸家所見極是。其妙處正在"不全之全"——以單臂獨脛表完整人體,此乃上古象形文字"以簡馭繁"之通則。較之"大"字正視全形,"人"字取側視簡筆,恰合【周易】"近取諸身"而"立象盡意"的造字智慧。高田氏謂"避於大故略作半體",揭示文字系統內部分工之精密,實為卓見。

二、哲學維度解
三歧之說暗合先秦宇宙觀。【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字上出下分,正可視為天地人三才之象徵。許君"最貴"之論,非謂形體,實指人能參贊化育之德。【禮記·禮運】"人者天地之心也",恰可為此形上詮釋作注。至若倒立之說,或與【山海經】"顛倒之國"神話相涉,存此備考可也。

三、政治文化詮
殷周"餘一人"之稱,乃"人"字神權政治化之顯例。考【尚書·湯誓】"予一人有罪",孔傳云:"天子自稱則言'予一人'",此與【白虎通】"共尊者一人"相發明。字形由側立卑躬之態轉為至尊之稱,折射出"人"概念從生物性向政治性的升華過程。

要之,"人"字演變實為華夏文明自我認知之縮影。其形構之妙在於具象與抽象的統一,其義理之深則體現在自然屬性與人文價值的融合。明乎此,則知【說文】"最貴"之說,非虛美也。

(全文計789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