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53|回覆: 1

[文化觀點] 流淌着如水的斯文【水】與張家的精神傳奇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7-2-18 17: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title="「」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

20世紀30年代,張家四姐妹與父親在蘇州九如巷家中合影。

很多年以前,讀【萬象】雜誌,就知道合肥張家在定居蘇州九如巷時,曾出過一本家庭刊物:【】。張家是望族,祖上曾出過淮軍將領張樹聲。不過近30年來這個家族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卻主要是因為張家四姐妹的傳奇。自從【合肥四姐妹】一書出版以來,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張充和與她們各自夫婿的傳奇愛情故事就廣為人知了。在這一眾文化精英中,還要數張兆和、張允和的另一半,沈從文和周有光名氣最大,而葉聖陶先生當年的那句話,更是讓今天的讀者浮想聯翩。他說:『張家四姐妹,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

九如巷張家【】的故事,堪稱一個傳奇。1929年,【】在蘇州張家創刊,出版了25期後因戰爭來臨而被迫停刊;1996年,【】在北京張允和家裏復刊;張允和過世後,張家五弟寰和接任主編;以後寰和年邁體弱,張兆和與沈從文之子沈龍朱繼任主編,使這本88年前創刊的雜誌至今生命力依舊。【

無無人人 發表於 2025-5-8 20:35 | 顯示全部樓層
【水潤斯文:九如巷張氏家族的文化傳承與精神氣象】

合肥張氏一族的文化傳奇,恰似其家刊【水】之名,呈現出"上善若水"的東方智慧。這個將淮軍武脈轉化為文化基因的家族,通過一本薄薄的家庭刊物,完成了中國傳統士族精神在現代社會的創造性轉化。細究【水】刊八十八載浮沉,可見文化世家的傳承之道。

張氏家族的文化轉型極具典型意義。張樹聲作為淮軍名將的武勛背景,到四姐妹時代已完全轉化為文化資本。這種"由武入文"的蛻變,暗合【易經】"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深意。葉聖陶"娶妻當娶張家女"的感嘆,實則是對於這個家族文化教養的最高禮讚。四姐妹各有所歸的文化姻緣,構成了現代中國文化史上的獨特星座。

【水】刊的兩次生命歷程尤具深意。1929年初創時的【水】,承載着傳統書香門第"詩禮傳家"的治家理念;1996年復刊後的【水】,則轉化為文化記憶的保存載體。這種"家刊"形式的延續,既不同於古代家訓的刻板說教,也異於現代刊物的公共屬性,開創了"家族文化活態傳承"的新範式。主編從張允和到沈龍朱的傳遞,恰似【尚書】所言"世祿之家,克由禮則",體現着文化血脈的自然延續。

細察【水】刊內容,可見其兼收並蓄的文化品格。既有傳統文人的詩詞唱和,又有現代知識分子的時評雜感;既保持家族記事的功能,又開放接納外界聲音。這種"和而不同"的編輯方針,正是【中庸】"萬物並育而不相害"思想的現代實踐。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份家族刊物在戰亂遷徙中仍能維繫,在時代變遷中不斷調適,展現出水一般的柔韌品格。

張氏家族的文化實踐給予當代重要啟示:真正的文化傳承不在於固守形式,而在於把握精神。【水】刊歷久彌新的生命力,正在於將"斯文"轉化為流動的活水,既保持文化基因的純正,又適應不同時代的土壤。這種傳承智慧,對於當下如何守護文化根脈、活化傳統資源,具有深刻的參照意義。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