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467|回覆: 1

[醫藥臨床] 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治子宮肌瘤術后綜合症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7-1-13 13: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部分婦女因子宮肌瘤手術後出現腹痛,白帶多,腰痛,四肢怕冷畏寒,出汗多,面色萎黃,疲乏無力。腹部手術刀口腫脹發硬,觸之疼痛,有時有蟲爬感。這些整體症狀和局部症狀為子宮肌瘤術后綜合症。

其主要病因為產後血虛,瘀血阻滯,腎陽虧虛,經絡不通。以補氣養血,溫陽散寒,活血化瘀治療,方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加減。方藥組成:黃芪30克,桂枝30克,當歸10克,白芍20克,炙甘草15克,生薑6克,大棗4克,附片10克,茯苓10克,丹皮6克,桃仁10克,生龍骨15克,生牡蠣15克,烏賊骨15克,乾薑10克,炒白朮10克,黑大豆30克,菟絲子10克,淫羊藿10克,仙茅10克,熟地10克,川芎10克,元胡10克。水煎服,1日1劑。服用7劑,諸症好轉,守方繼續服用以鞏固療效。

按 子宮肌瘤術后綜合症以黃芪桂枝五物湯補氣養血,桂枝加附子湯調和營衛,溫陽散寒。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緩消淤血瘢痕;龍骨、牡蠣、烏賊骨收斂止帶;乾薑、炙甘草、茯苓、白朮為腎着湯,溫陽除濕健脾,治療腰痛效如神;黑大豆、菟絲子、淫羊藿、仙茅、熟地為補腎固本藥,對於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風濕性關節炎、術後腰痛有顯著療效,筆者稱為補腎五藥。綜觀全方,集健脾、補腎、溫陽、活血於一爐,對於子宮肌瘤術后綜合症以及腹腔手術引起的腹痛、腰痛、怕冷等有很好的療效。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玄木上人 發表於 2025-4-12 06:38 | 顯示全部樓層
【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治療子宮肌瘤術后綜合症的理法方藥析微】

子宮肌瘤術后綜合症乃現代婦科常見病證,其病機本質可概括為"本虛標實"四字。所謂本虛,責之氣血雙虧、腎陽式微;所謂標實,實為瘀阻絡痹、寒濕凝滯。此證雖屬現代手術所致,然其病理變化與【金匱要略】所載"血痹""虛勞"諸證頗有相通之處。

一、病機探賾
術后綜合症呈現"三經同病"特點:太陰脾氣虛則納呆乏力,少陰腎陽虛則畏寒腰痛,厥陰肝血虧則筋脈失養。其刀口腫硬、蟲行蟻走之感,實為【醫林改錯】所言"肌膚甲錯"之變相,乃血瘀絡阻之明證。而帶下淋漓、汗出涔涔,正是陽虛不固、營衛失調之外候。

二、方義鈎玄
本方以黃芪桂枝五物湯為君,取"形不足者溫之以氣"之義。其中黃芪用量獨重,暗合李東垣補中益氣之法;桂枝配伍附子,深得仲景桂枝加附子湯溫陽固表之旨。臣以桂枝茯苓丸加減,桃仁、丹皮相須為用,既消症瘕余瘀,又防新瘀復結。佐使尤具匠心:腎着湯治標,補腎五藥固本;龍骨、牡蠣、烏賊骨三味,取法【醫學衷中參西錄】固澀止帶之妙。更以川芎、元胡為引,使藥力直達血分。

三、加減要訣
臨證運用當隨證化裁:若夜尿頻數,可加益智仁、烏藥;若帶下色黃,宜入黃柏、椿根皮;若腹痛如刺,當增蒲黃、五靈脂。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方中淫羊藿、菟絲子能調節雌激素水平,桃仁、丹皮可改善微循環,此正合術後組織修復之需。

四、調攝須知
服藥期間須忌生冷、節房事。建議配合艾灸關元、腎俞諸穴,每日晨起練習八段錦"兩手攀足固腎腰"式。另可用粗鹽熱敷刀口處,但需避開皮膚破損期。

此方之妙,在於將張仲景經方智慧與後世時方經驗熔於一爐,標本兼顧,動靜結合。然需切記,凡用溫熱之品,當以"陽回即止"為度;活血化瘀之劑,尤須以舌脈變化為憑。醫者臨證,貴在知常達變也。
付巧 發表於 2025-6-17 01:44 | 顯示全部樓層
【從氣血營衛論治子宮肌瘤術后綜合症——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方義闡微】

子宮肌瘤術后綜合症乃現代婦科常見病證,其病機與【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篇頗有淵源。觀此證候群,實為術後氣血兩傷、營衛失調、陽虛血瘀之複合病機。黃芪桂枝五物湯本為仲景治療"血痹"主方,今加味化裁以應此證,深得"異病同治"之旨。

考其組方精義有三重法度:其一,以黃芪、桂枝為君,取"芪桂相配"補衛氣而通營血,尤合【內經】"營衛不行,乃生大癰"之訓。其中黃芪用量達30克,正合張錫純"大氣一轉,其結乃散"之論,針對術後氣虛血滯尤為切當。其二,桂枝茯苓丸與腎着湯並用,暗含"血水同治"之妙。茯苓、白朮健脾利濕,桃仁、丹皮化瘀消症,恰中術後瘢痕結締組織增生之病機。其三,補腎五藥(黑大豆、菟絲子、淫羊藿、仙茅、熟地)配伍附子、乾薑,形成"少陰-太陰"雙溫格局,既解四肢厥冷,又療腰痛畏寒,此即景岳"陽中求陰"之法。

特別值得玩味者,方中烏賊骨、生龍牡同用,既取【素女經】止帶固澀之效,又具現代藥理證實之鈣質補充作用,對術後神經末梢異常(蟲爬感)頗有針對性。而川芎、元胡相須為用,既行血中滯氣,又解氣中血瘀,正合【醫林改錯】"血府逐瘀"之意。

此方之妙,在於將張仲景血痹治法與葉天士絡病理論熔於一爐:以黃芪桂枝五物湯調其本,桂枝茯苓丸治其標,更佐入補腎通絡之品以固其根。臨床運用時需把握三點:①舌質淡紫為瘀血指征;②脈沉細弱提示陽虛;③刀口硬結屬"瘀血入絡"徵象。若見陰虛火旺或濕熱蘊結者,則需慎用溫燥之品。

今人手術雖去其症積,然氣血經絡之傷尤當重視。此方體現中醫"既病防變"思想,對於預防術後盆腔粘連、慢性疼痛等併發症頗具前瞻性意義。然臨床運用仍需辨證加減,如汗多可加浮小麥,腹痛甚者可增徐長卿,方為圓機活法。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