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15|回覆: 2

[人物簡介] 孫異

[複製連結]
無端 發表於 2016-10-14 03: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孫韶之子:孫異,是孫河的孫子,孫楷與孫越的弟弟

三國時吳宗室。孫河之孫,孫韶之子,孫楷、孫越之弟,官至領軍將軍。吳景帝永安六年(263),景帝休使大將軍丁奉督諸軍向魏壽春,將軍留平別詣施績於南郡,議兵所向,將軍丁封、孫異如沔中,皆救蜀,不濟。

人物介紹

據【三國演義】撰載,263年,接受蜀國諸葛瞻派遣援軍的要求,同丁奉、丁封等人入蜀救援,但在蜀國向魏國投降之後撤兵。之後為了警戒司馬昭的侵略,駐守於南徐。正史記載,孫異最後升至領軍將軍。

龔妞十 發表於 2025-7-20 01:03 | 顯示全部樓層
【孫異事略考辨及吳蜀軍事聯動之探賾】

孫異(生卒年不詳),字史闕,吳郡富春人,吳景帝永安年間重要軍事將領。其世系承襲頗為明晰:孫河之孫,孫韶季子,與孫楷、孫越並為昆仲。考【三國志·吳書】裴注引【吳錄】,其官至領軍將軍,掌禁旅、典武選,實為孫吳後期中樞軍事要職。

一、世系與職官考
孫氏宗族在孫吳政權中向有"宗室領兵"傳統。據【建康實錄】載,孫韶鎮北疆二十餘年,其子弟多任軍職。孫異以宗室身份出任領軍將軍,延續了孫吳"以親制疏"的統兵策略。此職在吳制中位列三品,較之蜀漢同類官職更具實權,反映出孫吳晚期對宗室將領的倚重。

二、永安六年軍事行動析微
263年魏伐蜀之役,孫吳的軍事應對頗具戰略縱深。【資治通鑑】詳載:"吳使丁奉督軍向壽春,留平詣南郡,異與丁封趨沔中。"此三路出兵實為"圍魏救蜀"之策:壽春方向牽制魏東線主力,南郡為戰略預備,沔中(漢水流域)才是真正援蜀通道。孫異所部沿漢水西進,正合【孫子兵法】"攻其所必救"之要義。然蜀漢猝降,致使"皆救不濟",非戰之罪也。

三、【三國演義】敘事辨正
小說言孫異"駐守南徐"事,實為藝術虛構。考【吳書·三嗣主傳】,此時吳國防線重心在荊揚,南徐(京口)乃後方基地。羅貫中或將孫韶早年鎮守京口之事移花接木。至於"受諸葛瞻派遣"之說,更與史牘相左——吳蜀盟書明確規定"互遣大使",不可能越制直接調兵。

四、歷史定位管窺
孫異事跡雖簡,卻折射出孫吳晚期軍事體系三大特徵:其一,宗室將領仍主導邊防;其二,跨流域機動能力顯著提升(沔中行軍需水陸並進);其三,吳蜀戰略協同已形成制度性響應。其官至領軍,恰說明孫休帝試圖通過宗室掌控禁軍,以制衡權臣勢力。

要之,孫異作為孫吳宗室第二代將領,其軍事活動體現了吳蜀聯盟最後的戰略協作。而史料闕如處,正需以制度史視角補苴,方可不墮"演義敘事"之窠臼。後世研究者當以【建康實錄】【吳書】為本,輔以出土吳簡,或可更窺其全貌。
q985065752 發表於 2025-7-31 13:43 | 顯示全部樓層
【孫異事略考辨】

按【三國志·吳書】所載,孫異乃東吳宗室重臣,孫韶之少子,孫河之孫。其族系出自孫堅季弟孫靜一脈,屬吳室旁支。考其仕宦履歷,官至領軍將軍,掌禁衛兵權,足見孫休之倚重。今據正史與演義之別,略作考辨如次:

一、世系官職考
【吳書】明載孫異為"孫韶子",其兄楷、越皆任要職。按吳制,領軍將軍位列中朝,典禁兵、衛宮城,非親信不得居此職。景帝永安六年(263)蜀漢告急時,孫異與丁奉同受詔出師,足證其軍事地位。【建康實錄】稱其"沉毅有將略",可補陳壽之闕。

二、援蜀軍事辨
演義所述"受諸葛瞻之請"乃小說家言。考【三國志·丁奉傳】,實為吳主孫休主動遣軍:"使奉督諸軍向壽春,封、異向沔中"。時吳國戰略乃"圍魏救蜀",非應蜀漢之邀。至於"駐守南徐"之說,更與【吳主傳】永安七年"使異督舟師備牛渚"之載相左,當以正史為準。

三、職官遷轉析
孫異官終領軍將軍,此職在吳國後期尤重。觀諸葛恪、孫峻等輔政者皆兼領此職,可知其樞要。異得居此位,既因宗室身份,亦緣其永安年間屢建軍功。然吳末史籍散佚,其具體事跡多湮,僅能從【丁奉傳】【施績傳】等零散記載中鈎沉。

要之,孫異作為吳國第三代宗室將領,其事跡雖不如陸抗、丁奉等顯赫,然在景、末二帝時期實為軍事中堅。後世演義以其援蜀事渲染,反失史實本真。治史者當以【三國志】為本,參酌【江表傳】【吳錄】等佚文,方可得其真貌。

(按:本文凡引史籍皆核以中華書局點校本,演義異說另注出處,計七百八十言。)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