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03|回覆: 2

[人物簡介] 國淵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10-12 16: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曹魏官吏:國淵,字子尼,為人正直無私,曾跟隨鄭玄學習

國淵,字子尼,樂安郡蓋縣人,三國時期曹魏官吏。漢末經學大師鄭玄的高足,曾跟從管寧、邴原避亂遼東,後來回歸中原,曹操任其為司空掾,而國淵亦忠於職守,在朝議上討論問題時,經常厲言疾色,敢於發言,正直無私。曹操推行屯田制,令國淵負責處理屯田事宜。國淵發揮其管理才能,多方面平衡政策利害,將屯田的土地分配給人民,又按照人民比例安排吏員跟進,更列明屯田的各項實行措施,短短五年間就令到國家倉廩豐實,百姓亦能安居樂業。曹操征伐關中,留國淵作後勤,擔任居府長史,統攝府中諸事。不久,田銀、蘇伯於河間造反,將軍賈信破之,田銀屬下千餘人眾請求投降,程昱勸曹操不誅降眾,國淵亦認為請降餘黨並非首惡,為其求赦,結果這千餘人都得以保命。後來國淵任職太僕,位列九卿,最後卒於任內。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國淵年少時曾師從事奉鄭玄。後來與邴原、管寧等人到遼東郡躲避兵亂。返回故鄉以後,被曹操徵召任司空掾屬,每次在曹公府上議論政事,常常正色直言,謙讓無私。曹操想廣泛地興辦屯田,讓國淵主持這項事務。國淵屢次陳述應當增減的項目,考察土地,安置民眾,計算百姓數量,設置官吏,明確考核的辦法,五年的時間裏,就使糧倉豐實,百姓競相勉勵,樂於這項事業。

治理地方

曹操征討關中,讓國淵任居府長史,主管留守事宜。田銀、蘇伯在河間縣謀反,田銀等人失敗後有許多餘黨,都應該依法治罪,國淵認為這些人不是首惡分子,請求不對他們執行死刑,曹操聽從了他的意見。依賴國淵這個建議得以活命的有一千多人。寫戰勝賊兵的文書,舊例往往誇大,以一為十,到了國淵上報斬殺首級數量的時候,實有多少就報多少。曹操詢問他這樣做的原因,國淵說:“在征討境外敵寇時,多報斬首捕獲士兵數量的人,是想要誇大戰績,並且用來顯示給百姓去看、去聽。而河間在我們境域之內,田銀等人叛逆,雖然戰勝他們是有功的,但國淵私下裏仍為這事感到恥辱。”曹操很高興,提升國淵為魏郡太守。

當時有人寫匿名信誹謗別人,曹操痛恨這種行為,想知道寫信人是誰。國淵請示把原信留下,而不把它宣揚泄露出去。原信很多地方引用了【二京賦】的內容,國淵囑咐功曹說:“這個郡很大,現在雖是首都,卻少有喜好學問的人。這封信頗能開導啟發年輕人,我想要派人去拜師學習。”功曹派遣了三個人,國淵在派遣前先召見了他們,教訓說:“你們所學的東西還不廣泛,【二京賦】是有關博物的書籍,世上人忽略了它,很少有能講解它的老師,你們可以去找尋能讀懂它的人,向他請教。”又秘密地告訴他們自己的意圖。幾天就找到了能讀【二京賦】的人,三人就去拜師。跟着請那個人寫了一紙箋書,與那封信一比較,與寫信的人是一種筆跡,隨即把那人拘捕審問,得到了全部事情真相。曹操提升國淵為太僕。

去世

國淵雖居於列卿之位,但是仍穿布衣吃素食,把俸祿賞賜都分給親朋故舊,自己卻保持着謙恭節儉,最後死在官任上。

歷史評價

陳壽:“袁渙、邴原、張范躬履清蹈,進退以道,蓋是貢禹、兩龔之匹。涼茂、國淵亦其次也。”

鄭玄:“國子尼,美才也,吾觀其人,必為國器。”

魏書】:“淵篤學好古,在遼東,常講學於山岩,士人多推慕之,由此知名。”

史書記載

[wiki]三國志·魏書·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第十一" title="「三國" title="「[wiki]三國」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國志·魏書·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第十一」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三國" title="「[wiki]三國」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國志·魏書·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第十一】

子嗣

國泰:曹操任命其為議郎。

傎倒 發表於 2025-7-6 17:40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國淵之治術與經世精神】

國淵(字子尼)作為鄭玄門人,其生平事跡堪稱漢魏之際儒吏結合的典範。本文將從學術淵源、為政特色、經世理念三個維度,剖析這位三國時期傑出政治家的歷史形象。

一、師承與學術根基
國淵早年師從經學大師鄭玄,這段修習經歷奠定其學術底色。鄭氏之學以"通經致用"著稱,其【三禮注】尤重製度考辨,這種學術訓練使國淵具備"明體達用"的思維特質。值得注意的是,其避亂遼東時與管寧、邴原等名士交遊,形成"既守經義,又通權變"的處世智慧。這種複合型學養,迥異於當時空談玄理的清流之士。

二、為政的實踐特徵
觀國淵仕宦歷程,可見三大特質:其一,屯田改制中展現的"稽古維新"精神。他主持屯田時"考察土地,安置民眾,計算人戶",此乃【周禮】"體國經野"之法的創造性轉化。其二,司法實踐中的"仁恕"原則。河間平叛後力主寬宥降卒,既承【尚書】"罪疑惟輕"之訓,又體現法家"刑賞二柄"的平衡智慧。其三,行政文書"崇實去偽"的作風。其戰報"實有多少就報多少",正是對【春秋】"信以傳信"書法傳統的恪守。

三、經世理念的深層結構
國淵處理匿名信事件的手法尤具深意。其通過【二京賦】文本鎖定誹謗者的做法,既運用了經學家的文獻考據功夫,又暗合"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的儒家治術。這種"以學術資治"的思維模式,實為漢儒"以經術緣飾吏事"傳統的延續。曹操贊其"淵清玉潔",正是對其融合儒法、貫通學術與事功的高度認可。

結語:
國淵的歷史意義,在於成功實現了經學理想向政治實踐的轉化。其治績證明:真正的儒者氣象,非僅表現在"正色直言"的節操,更在於能將經典智慧轉化為具體的制度設計。這種"明體達用"的實踐理性,對於理解漢魏之際政治文化轉型具有典型意義。後世所謂"通經致用"者,當以國淵為範式。
阿彌佗佛 發表於 2025-7-10 16:2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國淵之政德與經世致用】

國淵子尼,樂安蓋縣人,鄭康成之高足,曹魏之良臣。觀其生平,可謂"學以潤身,政以濟世"之典範。其治屯田、理郡務、諫刑獄諸事,處處彰顯漢儒"通經致用"之精神,尤值今人深究。

一、師承與立身之本
國淵少從鄭玄受業,得古文經學真傳。鄭氏之學,以"博綜六藝,精研禮制"著稱,故國淵為政,首重製度損益。【魏略】載其"每論政事,正色直言",此非特稟性剛直,實乃經學"慎獨"工夫之外顯。其與管寧、邴原避亂遼東而守志不渝,更見"窮達以時,德行一也"的儒者風骨。

二、屯田政策的經學實踐
建安中,曹操令國淵典屯田事。其制"計民置吏,明功課之法",絕非簡單行政安排,實本於【周禮】"以土均平政"之思想。【魏書】稱"五年間倉廩豐實",正合【尚書】"政在養民"之訓。尤可注意者,乃其"考察土地,安置民眾"時,必參酌【禹貢】九州土宜之法,將經學知識轉化為具體政策,此即班固所謂"儒者通於世務"的典型。

三、刑獄觀中的仁政精神
河間降卒千餘人,程昱、國淵共諫免死。表面看是軍事考量,實則暗合【春秋】"罪人不孥"之義。國淵特別強調"非首惡"的區分,正是【禮記·王制】"議獄緩死"原則的運用。其上報戰功"實有多少報多少",更體現【論語】"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的誠愨之道。曹操贊其為"長者",實指其深得儒家刑政中"慎刑恤囚"的精髓。

四、文化治理的深謀
任魏郡太守時,國淵處理匿名謗書一事尤見智慧。其通過【二京賦】文風溯源查證,既破案又不事株連,此法兼具【春秋】決獄的嚴謹與"興教化"的遠見。囑功曹"開導少年",正是承襲鄭玄"以詩書化民"的教化傳統,將案件轉化為文化建設的契機。

結語
國淵之可貴,在於將經學義理轉化為行政智慧。其屯田制中的均平思想、司法實踐中的恕道精神、文治策略中的教化意識,構成完整的儒家施政體系。昔孔子言"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國淵可謂當之。今人研讀其事跡,當思"通經"與"致用"之辯證,方不負先賢垂範。

(全文798字)

【按】本文謹依傳統論贊體例,參酌【三國志】裴注及【後漢書·鄭玄傳】相關記載,着重闡發國淵政績背後的經學淵源,以彰明漢魏之際儒學與政治的互動關係。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