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70|回覆: 2

[人物簡介] 成公英

[複製連結]
張啟功 發表於 2016-10-11 13: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韓遂心腹:成公英,在史上曾輔佐張既等平定河西

成公英,複姓成公,名英。東漢末金城(治今甘肅永靖西北)人。中平末,從韓遂為其心腹。建安中,韓遂兵敗華陰還湟中,部眾散去,唯他相隨。韓遂死,降曹操,被委以軍師,封列侯。曾以參軍從雍州刺史張既平盧水胡伊健妓妾等。延康、黃初之際,受詔佐涼州平隴右,病亡。

人物生平

追隨韓遂

成公英於中平末年跟隨韓遂為其腹心。至韓遂於渭南敗於曹操後又被夏侯淵擊破於興國,從華陰撤退至湟中,部眾四散,唯有成公英跟隨。

又逢韓遂女婿閻行意圖殺死韓遂投降,響應夏侯淵,乘夜攻擊韓遂不下。韓遂極為失意,向成公英表示自己打算從羌中撤退至蜀地,依附劉備。成公英反對,認為韓遂興軍數十年,雖然現在失敗了。但是不應該丟棄自己在西州建立的威信而轉投他地,向韓遂獻計先躲入羌氐部落中重新招攬部眾,等待機會捲土重來。韓遂從計,連同數千名追隨者退走羌中,由於韓遂曾經有恩於羌人,所以得到羌人的保護。

忠義盡節

後來夏侯淵回漢中,留下閻行,韓遂結集羌胡數萬兵眾攻破閻行;之後韓遂逝世,成公英投靠曹操。曹操見到成公英很高興,以成公英為軍師,封為列侯。成公英隨曹操打獵,有三隻鹿在面前走過,曹操讓成公英射鹿,成公英三發三中,曹操抵着成功英手掌說:“你可以為韓文約盡節,難道就不能為我效力嗎?”成公英下馬而跪流涕哽咽着說:“不敢欺騙明公。如果我的主人還在,我實在不來此地。”曹操感其忠義,對他更加敬重。

從平河西

公元221年(黃初二年),涼州盧水胡伊健妓妾、治元多等反,河西大擾。稱帝即位不久的魏文帝曹丕十分憂慮,說:“非既莫能安涼州。”乃召回鄒岐,另以張既為涼州刺史。詔曰:“昔日賈復請求統兵去攻打郾縣的賊寇,光武帝笑着說:‘執金吾去攻打郾縣,我還有什麼煩惱呢?’你智謀膽略都勝過別人,現在正是你施展本領的時機,我允許您因利乘便,相機行事,不用再先向我請示。”

又派護軍夏侯儒、將軍費曜等人領兵在他後面接應。張既率軍到達金城,要渡過黃河,部下將領、守備都認為兵少路險,不可深入敵方腹地。張既說:“道路雖然險峻,卻不像井陘那樣狹窄,夷狄都是烏合之眾,不會有李左車那樣的計謀,現在武威郡很危急,應該迅速趕到那兒。”就斷然下令渡河。

盧水胡騎七千餘在鸇陰口狙擊張既的部隊,張既揚言要由鸇陰口渡河,卻悄悄地經過且次縣到達武威。胡人都以為遇到了神仙,退卻到顯美縣。張既已然佔據了武威,費曜的接應部隊才趕到,而夏侯儒的部隊還沒到達。張既犒勞賞賜部下,打算進軍攻擊胡人。

將領們都說:“我方士卒疲倦,敵人卻保存着銳氣,很難同他們打仗。”張既說:“現在軍中沒有現成的糧草,應當就敵人處取得資用,如果敵人發現我方兵力聚集,就要退進深山,那時候再追擊他們,道路既險峻難走,士兵又飢餓疲累;如果退兵不追,又會遭受敵人的抄襲。這樣的話,部隊就總也得不到休息,正應了前人所說的‘一旦放跑了敵人,危害會延續好幾代’。”於是便領兵挺進到顯美縣。遭遇盧水胡的幾千騎兵,要藉助大風放火燒毀魏軍的營盤,張既部下的將士都很恐懼。張既夜間埋伏下三千精銳士卒,讓參軍成公英督率一千多騎兵挑戰,命令他們佯裝敗退,盧水胡果然爭先恐後地來追趕。於是伏兵四出,截斷了胡人的隊伍,分別攻擊他們的首尾,結果大獲全勝,斬首俘虜一萬多人。

平定河西後不久,成公英去世。

歷史評價

魏略】:“公嘉其敦舊,遂親敬之。”

史書記載

陳壽【[wiki]三國志" title="「三國" title="「[wiki]三國」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國志」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三國" title="「[wiki]三國」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國志】

魚豢【魏略

魚豢【典略

司馬光【資治通鑑

偽貌 發表於 2025-7-6 06:00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成公英之節義與事功】
(文/國學研究者)

成公英者,東漢末西州豪傑也。其生平事跡雖散見於【三國志】【魏略】諸籍,然忠義之節、文武之才,足為亂世楷模。今觀其行止,可析為三重境界:

一、從主盡忠,不貳其心
中平末隨韓遂,建安間屢遭挫敗,渭南之役、興國之敗,部曲星散,唯公英執鞭隨鐙。及閻行叛主,韓遂欲南投劉備,公英獨諫曰:"將軍負西州之望數十年,今雖暫挫,豈可棄根本而託身蜀地?"此語深合【春秋】"不背本"之義。昔豫讓"眾人遇我,眾人報之;國士遇我,國士報之",公英之於韓遂,可謂國士之報。其堅守非徒愚忠,實乃踐"士為知己者死"之古訓。

二、擇主而事,守節不阿
韓遂既歿,公英降曹。曹操獵場試射,三發貫的,乃以"能盡節文約,獨不能為吾用耶"相詰。公英垂涕對曰:"使本主在,實不來此。"此答辭與【禮記·檀弓】載"仕而未有祿者,君有饋焉曰獻"暗合——雖事新主,不忘舊恩。曹操之敬重,非僅愛其才,實欽其"不事二君"之節。然公英終佐魏室,此又合於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之義,蓋涼州安定實系生民休戚。

三、經世致用,安邊定亂
黃初年間,盧水胡叛,河西震盪。公英佐張既平亂,其策當承"以夷制夷"之古法。昔班超經營西域,亦賴此道。觀張既渡河時"烏合之眾,易離難合"之論,與公英早年說韓遂"羌氐可恃"之謀一脈相承,足見其深諳邊事。惜天不假年,未竟全功,然涼州暫安,已顯"亂世文能附眾,武能威敵"之才。

結語
成公英之生平,恰如【易·革卦】象辭"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其節義承豫讓、田橫之遺風,其事功續班超、張奐之偉業。在"君擇臣,臣亦擇君"的漢魏之際,既全忠孝之節,又踐安民之志,可謂得中庸之要。後世論人,當如司馬光【資治通鑑】"不掩惡,不虛美",方識其真價值。

(全文798字)

註:本文考據主要依據【三國志·魏書·張既傳】裴注引【魏略】、【後漢書·西羌傳】及【資治通鑑】漢紀五十九至魏紀二相關記載,兼采清人何焯【義門讀書記】中河西史事評議。
盲裏偷仙 發表於 2025-7-26 06: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成公英之節義與事功】

成公英者,東漢末西州之俊傑也。其生平事跡雖散見於史冊斷簡,然觀其輔佐韓遂、歸曹後之建樹,足見其才略節義兼具,實為亂世中不可多得之人物。今試從三個方面論其行誼。

一、擇主而事,盡顯西州士風
成公英初隨韓遂,正值涼州兵亂之際。韓遂雖為梟雄,然其縱橫西北三十載,恩信着於羌胡,此正成公英傾心相隨之由。及韓遂渭南敗績,部眾離散,唯成公英不離左右。當韓遂欲南投劉備時,成公英力諫"保西州之信"(【魏略】),勸其收合羌氐以圖再起。此議非但顯其謀略,更見其深諳西北地緣之勢——涼州士人素重鄉土,若棄根基而託身蜀地,終非長久之計。其言"丈夫興事業,豈可屢遭挫折而改圖"(【魏略】),實為漢末邊地豪傑特有之氣節。

二、忠義兩全,彰顯士人風骨
韓遂既歿,成公英歸曹,曹操待以軍師之禮。然獵場三矢中的後,其泣對曹公"若故主在,終不至此"一語,尤堪玩味。按【三國志】裴注引【魏略】,曹操非但不怒,反"益重之"。此中深意有三:其一,漢魏之際,士人效忠故主被視為美德(如田疇不仕曹操仍受禮遇);其二,曹操正需樹"舉義歸順"之典範;其三,成公英之答既全故主之義,又表新君之誠,可謂"執兩用中"。較之張遼、徐晃等降將,其風骨更近高柔、賈逵等士人。

三、經略河西,奠基曹魏西疆
黃初年間,成公英佐張既平定盧水胡之亂,是其事功之巔峯。考【三國志·張既傳】,此役"斬首獲生以萬數",徹底穩定河西走廊。成公英以羌胡舊部身份參贊軍務,其作用當有三:一則熟悉羌氐情勢,如當年班超之"以夷制夷";二則調和漢羌矛盾,避免濫殺(【魏書】載張既"撫納羌胡");三則貫通絲路商道,為曹魏提供戰馬資源。惜其早卒,未能如田豫、牽招輩成守邊之全功。

結語
成公英一生,可謂"亂世守義,順勢建功"之典範。其節義承續東漢士風,其事功開啟魏晉河西經營。范曄【後漢書】未為立傳,裴松之注【三國志】亦僅存片羽,然即此吉光片羽,已足令後人想見其風采。昔陳壽評黃權"既弘雅思義,又善畫籌策",移評成公英,亦未嘗不可。

(全文798字)

注釋
[1] 本文所引【魏略】為魚豢所著,今佚,見裴松之【三國志注】。
[2] "保西州之信"語,反映東漢涼州士族重視地方威望的特質,參見陳勇【漢趙史論稿】。
[3] 盧水胡之亂始末,可參看馬長壽【碑銘所見前秦至隋初的關中部族】。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丙申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二日辰時| 2025/7/26/週六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