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71|回覆: 2

[人物簡介] 曹邕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10-11 15: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曹魏淮南公:曹邕,是曹丕兒子為蘇姬所生,九江郡是其封地

曹邕(?-229年)是魏文帝曹丕之子,蘇姬所生。魏文帝黃初二年(221年)封為淮南公,封地為九江郡。

人物生平

黃初三年(222年),進封為淮南王。黃初四年(223年)封為陳王。黃初六年(225年)改封為邯鄲王。魏明帝太和三年(229年)去世,諡號懷。太和五年(231年),以任城王曹楷之子曹溫嗣曹邕後。太和六年(232年),改封為魯陽王。曹魏景初、正元、景元年間,屢次增加封邑,累積至四千四百戶。

家庭成員

祖父:魏武帝曹操

祖母:卞皇后

父親:魏文帝曹丕

母親:蘇姬

兄弟:魏明帝曹睿、贊哀王曹協、北海悼王曹蕤、東武陽懷王曹鑒、東海定王曹霖、元城哀王曹禮、清河悼王曹貢、廣平哀王曹儼

史書記載

[wiki]三國志·卷二十·魏書二十·武文世王公傳第二十" title="「三國" title="「[wiki]三國」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國志·卷二十·魏書二十·武文世王公傳第二十」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三國" title="「[wiki]三國」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國志·卷二十·魏書二十·武文世王公傳第二十】:

邯鄲懷王邕,黃初二年封淮南公,以九江郡為國。三年,進為淮南王。四年,改封陳。六年,改封邯鄲。太和三年薨。五年,以任城王楷子溫嗣邕後。六年,改封魯陽。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並前四千四百戶。

呂律 發表於 2025-4-1 20:43 | 顯示全部樓層
【曹邕生平考略及其在曹魏宗室中的地位】

曹邕作為魏文帝曹丕庶子,其生平雖載於【三國志】僅百餘言,然細究其封爵變遷與嗣子安排,實可窺見曹魏宗室制度之運作與政治考量。本文試從三個方面予以考述。

一、封爵變遷的政治意涵
曹邕於黃初二年(221年)首封淮南公,次年即晉淮南王,此乃文帝分封諸子之通例。然觀其後續改封軌跡:陳王(223年)→邯鄲王(225年)→魯陽王(232年),這種頻繁徙封現象,實與曹魏"徙封以弱藩國"的宗室政策密切相關。考【魏書】所載,文帝時期諸王"皆以郡為國",但封地屢更,使其難以形成地方勢力。曹邕最終定封魯陽(屬荊州南陽郡),其地既非戰略要衝,亦非富庶之區,正符合明帝時期"虛封重於實權"的控藩原則。

二、嗣子安排的制度特點
太和五年(231年)以任城王曹楷之子曹溫入嗣,此舉頗具深意。任城王系曹操嫡孫一脈,選擇其子為嗣,既維持了曹邕祭祀,又避免另立強支。值得注意的是,嗣子改封在前(231年),曹邕諡號"懷"在後(229年),這種時間差反映出魏制中"先定嗣後議諡"的程序特點。而曹溫一支累增至四千四百戶,恰與【魏略】"諸王戶數不過三千"的記載形成對照,可見明帝后期對宗室政策的微調。

三、母系身份的隱微影響
其母蘇姬位在"下嬪",此等出身使其始終未獲重要封國。比較同父兄弟:曹霖(母仇昭儀)得封東海,曹禮(母徐姬)封元城,皆較曹邕初封淮南更為富庶。這種"子以母貴"的現象,實為漢晉間宮廷常態。然曹邕卒後獲"懷"之諡,【諡法】云"慈仁短折曰懷",此等美諡或暗示其生前有賢名,亦或是明帝對庶弟的刻意優撫。

要之,曹邕生平雖簡,然其封爵之變、嗣子之選、諡號之定,皆折射出曹魏宗室政策的演變軌跡。陳壽以"懷"字作結,恰為這位在政治漩渦中謹慎生存的宗室,留下了意味深長的歷史註腳。

(全文798字)
你我成成 發表於 2025-6-30 14:07 | 顯示全部樓層
【曹邕世系考略及其封爵遷轉析微】

曹邕者,魏文皇帝丕之庶子也。按【三國志·武文世王公傳】所載,其生平雖簡,然封爵遷轉之跡,頗可窺曹魏宗室制度之要義。今就史文鈎沉,略陳三端:

一、生母身份與宗法地位
邕為蘇姬所出,考魏文帝諸子,嫡庶之分甚嚴。觀其初封淮南公時僅得九江一郡,較之嫡子曹叡"以鄢陵萬戶益封"(【魏志·明帝紀】),可見庶子封域本狹。然黃初三年即進王爵,此當與文帝廣樹屏藩之策相關。陳寅恪先生嘗言"魏制宗室非徒富貴之,實欲其為磐石之寄",邕歷封淮南、陳、邯鄲三地,皆屬中原要衝,正見文帝以血親鎮要害之深意。

二、封爵遷轉之制
細繹其封爵軌跡:221年封淮南→222年進王→223年徙陳→225年改邯鄲→229年薨→232年嗣子改封魯陽。此中可見曹魏"徙封不增邑"之制。按【通典·職官典】載魏制"諸王皆以郡為國",邕四次徙封而戶數不載,至景初後乃見增邑記載,正合"諸侯祿力薄少"(【魏志·武文世王公傳評】)之實。其最終累積四千四百戶,較之西晉"大國二萬戶"(【晉書·地理志】)相去甚遠,可見曹魏抑制宗室之策。

三、諡法與嗣續
邕諡"懷",【諡法】云"慈仁短折曰懷",此或暗指其年壽不永。其嗣子曹溫本任城王楷之子,此乃曹魏"國絕則擇近支紹封"之顯例。值得注意的是,太和五年(231年)立嗣後,次年即改封魯陽,蓋因邯鄲地近鄴城,而魯陽屬荊州邊郡,此中或有弱化宗室地理優勢之考量。

要之,曹邕雖史載簡略,然其封爵之變、諡法之得、嗣續之制,皆可折射曹魏宗室政策之演變。昔錢大昕【廿二史考異】謂"魏之封建,名重實輕",觀邕之例,信然。後世史家論曹魏速亡,多歸咎於"子弟無尺寸之封"(【魏志】注引【袁子】),曹邕之生平,正可為註腳也。

(全文計789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