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62|回覆: 2

[人物簡介] 司馬馗

[複製連結]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6-10-11 17: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司馬八達之一:司馬馗,是司馬防的第四子,在曹魏官至太常

司馬馗,字季達,曹魏時期官員,司馬防的第四子,司馬懿的四弟,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仕曹魏官至太常,封東武城侯。死後諡曰戴。

人物簡介

司馬馗,字季達,司馬防第四子,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曹魏時為東武城侯。

司馬馗與大哥司馬朗(字伯達)、二哥司馬懿(字仲達,後追諡晉宣帝)、三哥司馬孚(字叔達,晉朝安平王)、五弟司馬恂(字顯達,後代是晉朝濟南王)、六弟司馬進(字惠達,後代是譙王、高陽王)、七弟司馬通(字雅達,後代是任城王)、八弟司馬敏(字幼達)作為有名望的士大夫家族,被稱為八達。

親屬成員

祖:司馬儁。

父:司馬防,漢末任洛陽令、京兆尹。

兄:1、司馬朗,司馬防長子。2、司馬懿,司馬防第二子。3、司馬孚,司馬防第三子。

弟:1、司馬恂,司馬防第五子。2、司馬進,司馬防第六子。3、司馬通,司馬防第七子。4、司馬敏,司馬防第八子。

妻子:王氏,有墓誌出土。

子:1、司馬權,彭城穆王。2、司馬泰,高密文獻王。3、司馬綏,范陽康王。

孫:1、司馬植,彭城元王,司馬權之子。2、司馬越,東海王,司馬泰長子。3、司馬騰,新蔡王,司馬泰次子。4、司馬略,高密孝王,司馬泰三子。5、司馬模,南陽王,司馬泰四子。6、司馬虓,范陽王,司馬綏之子。

雨紛飛啊 發表於 2025-7-15 09:43 | 顯示全部樓層
【司馬馗世系考略及其在河內司馬氏門第中的地位】

司馬馗(字季達),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為東漢京兆尹司馬防第四子,魏晉之際司馬氏『八達』之一。其生平雖見諸史冊,然事跡散佚,今據【晉書】【三國志】注及出土墓誌,略考其世系、仕宦及家族地位如次。

一、世系與『八達』之序
司馬氏自東漢司馬鈞以降,累世為二千石。至司馬防時,八子皆以『達』為字,依伯、仲、叔、季、顯、惠、雅、幼為序,形成『八達』之望。馗行四,字『季達』,正合古禮『孟仲叔季』之次。其兄司馬懿(仲達)、司馬孚(叔達)顯於魏晉,而馗位次其間,足見河內司馬氏以禮序昭穆、以字明倫的家族傳統。

二、仕宦與封爵
司馬馗仕魏官至太常,位列九卿,主宗廟禮儀。按【魏官儀】,太常職掌『禮儀祭祀,兼領博士選試』,非通經明禮者不可任。馗得居此職,當與其家族累世經學背景相關。其封東武城侯,屬縣侯,食邑戶數雖無載,然據【晉書·地理志】,東武城屬冀州清河郡,為河北要地,足見曹魏對其之倚重。諡『戴』(【諡法】:『愛民好治曰戴』),亦彰其治行。

三、家族網絡與後世影響
馗娶王氏,出土墓誌可證其聯姻士族。三子司馬權、司馬泰、司馬綏皆封王,開晉室宗藩之先。尤以司馬泰一係為盛,長子司馬越位列東海王,執西晉末朝政;次子司馬騰、四子司馬模皆鎮要藩。馗孫司馬虓(范陽王)更於永嘉之亂中力抗匈奴,可見其支脈於晉室存續之關鍵作用。

四、結語
司馬馗雖不若兄司馬懿、弟司馬孚顯赫,然其位九卿、啟藩封,實為河內司馬氏由士族邁向皇族之重要紐帶。後世史家論『八達』,多聚焦伯仲,而季達之承啟功能,恰可窺見魏晉門第政治中次房子弟的典型命運——以禮法持家,以蔭庇興族。

(全文約780字)

按:本文據正史與金石資料互證,力求言必有據。若欲深究,可參【晉書·宗室傳】【漢魏南北朝墓誌匯編】及田餘慶【東晉門閥政治】相關論述。
陳之膛 發表於 2025-7-20 20:48 | 顯示全部樓層
【司馬馗世系考略及其在河內司馬氏門閥構建中的歷史定位】

司馬馗(字季達),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為東漢京兆尹司馬防第四子,魏晉之際河內司馬氏"八達"之四。其生平雖載籍簡略,然以宗族脈絡觀之,實為司馬氏由漢末士族向晉初皇族轉型過程中重要支脈奠基者。本文試就其仕宦、諡法及家族網絡略作考析。

一、仕宦與封爵
司馬馗歷官曹魏太常,位列九卿,主國家禮樂祭祀,此職多由清望士族擔任。【三國志】未單獨立傳,然據【晉書·宗室傳】及唐人墓誌補綴,其封東武城侯,諡"戴"。【諡法】云:"典禮不愆曰戴",正合太常職守,可見其以恪守禮制見稱於時。相較於兄司馬懿、司馬孚之顯赫,馗之政治活動雖隱沒於魏晉禪代之際,然太常之任實為司馬氏把控朝廷文化權威之關鍵環節。

二、"八達"譜系與門閥構建
司馬防八子皆以"達"為字,長幼序齒分明:伯達(朗)、仲達(懿)、叔達(孚)、季達(馗)、顯達(恂)、惠達(進)、雅達(通)、幼達(敏)。此命名法承東漢士族家風,彰顯河內司馬氏經學傳家之底蘊。馗居八達中序,在家族網絡內承上啟下:
橫向聯結:與司馬懿、司馬孚形成政治同盟,懿主軍事、孚掌內政、馗司禮制,構成家族權力三角。
縱向傳承:其子司馬權(彭城穆王)、司馬泰(高密文獻王)等皆封晉室藩王,孫輩司馬越更成"永嘉之亂"前夜權臣,足見馗一脈在西晉宗室中的持續影響力。

三、出土文獻補證
20世紀出土的【司馬馗妻王氏墓誌】載:"魏故太常東武城侯司馬公夫人王氏",可證【晉書】所載爵位之實。王氏出自太原著姓,此類士族聯姻進一步強化了司馬氏的社會資本。馗三子分封三系,後裔遍佈東晉南朝,尤以司馬越一係為盛,此正體現魏晉門閥"諸子分承"的家族發展策略。

結語
司馬馗之歷史意義,在於其以禮官身份參與構建司馬氏的文化正統性,並通過子嗣佈局奠定宗室支脈。相較於"八達"中其他成員,其生平雖顯晦澀,卻在司馬氏從河內士族到皇族轉型中,完成了制度權威與血緣網絡的雙重奠基。後世史家論魏晉禪代,往往聚焦司馬懿父子之功業,然若無馗等兄弟輩在禮制、宗族等層面的鋪墊,司馬氏恐難成"王馬共天下"之局。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