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83|回覆: 2

[人物簡介] 蔣顯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10-6 11: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蜀漢太子仆:蔣顯,是蔣琬的次子,因跟隨鍾會而死

蔣顯(?—264),荊州零陵湘鄉(今湖南湘鄉)人,是蜀漢丞相蔣琬的次子,官拜太子仆。鄧艾偷渡陰平後,後主劉禪投降,派蔣顯到劍閣傳旨給尚在與鍾會對峙的大將軍姜維。鍾會愛其才,留自己用。不久,鍾會之變,為眾魏將所攻滅,蔣顯也死在亂軍之中。

歷史概況

蜀漢太子仆,蔣琬之子、蔣斌之弟。蜀亡,顯赴劍閣,傳聖旨與大將軍姜維。鍾會愛其才,留於己邊。翌年,會反,魏兵入,顯等亦死於亂軍之中。

演義概況

蜀太子仆。魏滅蜀,顯攜聖旨往劍閣之姜維。翌年,在鍾會、姜維反,事敗,死於亂軍之中。

郭味盅 發表於 2025-6-25 12:55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蔣顯之死與季漢遺臣的悲劇命運】

蔣顯,字史闕,荊州零陵湘鄉人,蜀漢丞相蔣琬之次子,官拜太子仆。其生平雖載籍簡略,然觀其行事,實為季漢末造忠節之士的典型。考【三國志】裴注引【漢晉春秋】及【華陽國志】所載,蔣顯之死非獨一人之厄,實映照出蜀漢遺臣在鼎革之際的集體困境。

一、家世與仕宦
蔣氏本零陵望族,蔣琬以"社稷之器"承諸葛亮之志,總攬朝政十載。顯以相門之子,位列太子仆,掌東宮車馬馭仆之事。此職雖非機要,然親近儲貳,足見後主之信重。其兄蔣斌亦官至綏武將軍,兄弟並仕,足證蔣氏與蜀漢政權之緊密關聯。

二、奉詔傳檄的使命
景耀六年(263),鄧艾偷渡陰平,後主倉促降魏,乃遣顯持敕赴劍閣,令姜維解甲。此時顯所齎者,實為亡國之詔,其心境之悲愴可知。值得注意的是,鍾會得顯後"愛其才而留用",此中頗有深意:一則顯必具文采器識,二則鍾會欲借蜀漢舊臣收攏人心,為日後謀叛張本。

三、鍾會之變中的抉擇
據【資治通鑑】載,鍾會囚諸將而欲割據,姜維陰圖復國,顯身處其間,雖無直言記載,然以蔣氏"清忠雅亮"(諸葛亮評蔣琬語)之家風推之,其從亂或非本願。蓋當時魏軍圍逼,蜀臣如郤正等皆被迫周旋,顯之附會,恐亦權宜之計。及至亂軍交攻,"將士死者數百人"(【三國志·鍾會傳】),顯終歿於鋒鏑,此實為時代悲劇。

四、歷史評價的再思考
後世演義多將顯與姜維並舉為"謀復蜀漢"之臣,然考諸正史,顯之行事殊少明證。其價值更在於折射出季漢士大夫的困境:國亡主降之際,舊臣或如譙周勸降,或如姜維詐降圖存,顯則代表第三種命運——被迫捲入權力漩渦而殞身。唐人劉知幾【史通】云"亡國大夫,不可與圖存",然觀蔣氏父子兩世忠蜀,其家族命運恰成蜀漢興衰之縮影。

要之,蔣顯之死非止個人悲劇,實為漢末士人在政權更迭中典型遭遇。其奉詔時的忠悃,附會時的無奈,殞身時的慘烈,皆值得後人深思。昔王夫之【讀通鑑論】謂"蜀漢之亡,亡於士大夫之節氣未盡泯",蔣顯雖功業不彰,然其存歿之際,猶存幾分父風,此或可稍慰九泉矣。

(全文798字)
從頭再來 發表於 2025-7-19 14: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蔣顯之死與季漢遺臣的悲劇命運】

蔣顯(?—264),作為蜀漢重臣蔣琬之次子,官拜太子仆,其生平雖載於史冊者寥寥,然觀其結局,實為季漢覆亡之際士人命運之縮影。本文試從歷史語境與政治倫理角度,剖析蔣顯之死所折射的末世悲情。

一、家世與仕途:名臣之後的宿命
蔣顯出身零陵蔣氏,其父蔣琬以"社稷之器"承諸葛亮之志,執掌蜀漢朝政十餘年。作為名門次子,蔣顯雖不及兄長蔣斌顯赫(斌官至綏武將軍、漢城護軍),然太子仆一職執掌東宮文書,顯屬清要之選。此等安排,既體現後主對蔣氏家族的倚重,亦暗含將門子弟必承其重的政治傳統。當鄧艾兵臨成都,蔣顯受命赴劍閣傳詔,實為季漢政權對蔣氏忠誠的終極考驗。

二、劍閣使命:忠義困境的具象化
景耀六年(263)冬,蔣顯攜降詔至姜維軍前,此際情境極具戲劇性:一方面,姜維大軍"將士咸怒,拔刀斫石";另一方面,鍾會正欲收蜀漢人才為己用。蔣顯此時處境實為雙重悲劇——作為傳詔使者,其行為客觀上加速了蜀漢的終結;作為蔣琬之子,又不得不面對父輩基業毀於己手的道德困境。鍾會"愛其才而留用"的記載,恰暴露了末世士人在強權面前的無力感。

三、鍾會之亂中的符號化死亡
蔣顯之死僅見於【三國志·鍾會傳】注引【漢晉春秋】"亂兵所殺"四字,然細究之,其死實具三重象徵:其一,標誌着蔣琬政治遺產的徹底消散;其二,折射出蜀地士人在魏晉易代之際的尷尬處境;其三,與姜維"願陛下忍數日之辱"的復國計劃形成殘酷對照。值得注意的是,蔣顯與郤正等降魏後顯達的蜀臣形成鮮明對比,這種差異正凸顯了亂世中個體命運的不可控性。

餘論:歷史記憶的建構
在【華陽國志】與【三國演義】的敘事中,蔣顯形象逐漸扁平化為"傳詔工具",此乃後世史家"尊維貶顯"傾向所致。實則觀蔣琬"方整有威重"之家風,蔣顯赴劍閣時的心理掙扎,未必遜於姜維的偽降圖謀。今人回望這段歷史,當超越簡單的忠奸二分,理解在政權更迭的洪流中,個體選擇往往受制於時代局限。蔣顯之死,不僅是某個人的悲劇,更是一個時代終結的註腳。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乙未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一日申時| 2025/7/25/週五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