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06|回覆: 2

[人物簡介] 曹楷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6-9-30 14: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曹魏宗室:曹楷,是曹彰之子,齊王曹芳很可能是其兒子

曹楷,三國時期曹魏宗室成員,曹操與卞氏所生的第二子任城王曹彰之子,母親為孫賁之女。黃初四年(223年),曹彰薨於府邸,曹楷嗣位,徙封中牟王。黃初五年(224年),改封任城縣。太和六年(232年),又改封任城國,食五縣二千五百戶。青龍三年(235年),曹楷坐私遣官屬詣中尚方作禁物,削縣二千戶。正始七年(246年),徙封濟南王,三千戶。正元、景元初,連增邑,凡四千四百戶。根據【魏氏春秋】記載,曹魏第三位皇帝齊王曹芳可能就是曹楷的兒子,被魏明帝曹叡撫養,立為太子。曹楷的兒子曹悌過繼給曹禮,曹溫過繼給曹邕。

史書記載

[wiki]三國志·卷十九·魏書十九·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 title="「三國" title="「[wiki]三國」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國志·卷十九·魏書十九·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三國" title="「[wiki]三國」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國志·卷十九·魏書十九·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

(曹彰)子楷嗣,徙封中牟。五年,改封任城縣。太和六年,復改封任城國,食五縣二千五百戶。青龍三年,楷坐私遣官屬詣中尚方作禁物,削縣二千戶。正始七年,徙封濟南,三千戶。正元、景元初,連增邑,凡四千四百戶。

任城王台

水經注·卷二十二】:

渠水右與汜水合,水上承役水於苑陵縣,縣故鄭都民。王莽之左亭縣也。役水枝津東派為汜水者也,而世俗謂之泥溝水也。【[wiki]春秋左傳·僖公三十年" title="「春秋左傳" title="「[wiki]春秋左傳」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春秋左傳·僖公三十年」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春秋左傳" title="「[wiki]春秋左傳」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春秋左傳·僖公三十年】,晉侯、秦伯圍鄭。晉軍函陵,秦軍汜南,所謂東汜者也。其水又東北逕中牟縣南,又東北逕中牟澤,與淵水合,水出中牟縣故城北,城有層台。按郭長公【世語】及干寶【晉記】並言:中牟縣故魏任城王台下池中,有漢時鐵錐,長六尺,入地三尺,頭西南指不可動,至月朔自正,以為晉氏中興之瑞,而今不知所在。或言在中陽城池台,未知焉是?

酉陽雜記·卷十·物異】:

錐,中牟縣魏任城王台下池中,有漢時鐵錐,長六尺,入地三尺,頭西南指,不可動。

薛佛 發表於 2025-5-1 16:42 | 顯示全部樓層
【曹楷世系考辨及任城王台鐵錐事略】

曹楷者,魏武之孫,任城威王曹彰之嗣子,其生平載於【三國志·魏書十九】,然史文簡略,後世考辨者眾。今就宗室世系與任城王台鐵錐異事,略陳管見。

一、曹楷世系考
按【魏氏春秋】所載齊王曹芳身世疑案,實為魏晉禪代之際敏感話題。陳壽撰【三國志】時,於曹芳出身僅書"明帝無子,養王及秦王詢"(【魏書三】),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則明言"或雲任城王楷子"。考曹楷歷黃初至景元間,四徙封邑,由中牟而任城,終為濟南王,其政治浮沉正與曹魏宗室政策相表裏。青龍三年(235年)因"私作禁物"削戶二千,足見魏明帝對諸侯王戒備之深。若曹芳確為楷子,則正始七年(246年)徙封濟南增戶至三千,或含撫慰之意。然【魏略】載曹楷二子:曹悌嗣叔祖曹禮,曹溫嗣從叔曹邕,此等過繼安排,恰反映魏制"諸侯入繼大統"之政治傳統。

二、任城王台鐵錐考
酈道元【水經注】載中牟縣任城王台鐵錐事,實融合讖緯與史實。按干寶【晉紀】所記,此錐"頭西南指不可動"而"月朔自正",顯系附會"五德終始"之說。考中牟地望,當為曹楷黃初四年(223年)初封所在,其台池建築應屬王宮規制。鐵錐長度"六尺"合漢制1.38米,入地深度暗合"天、地、人"三才之道。段成式【酉陽雜俎】特錄此異,正見唐人對此讖兆之重視。然此物至北魏已佚,酈道元存兩說:一在中牟任城王台,一在中陽城池台,此差異恰反映魏晉建築遺址在南北朝時期的認知淆亂。

要之,曹楷一脈之歷史書寫,實為曹魏宗室政策之縮影。而任城王台鐵錐傳說,則折射出漢晉之際天人感應思想與政治神話建構之關係。後世研究者當以【三國志】為本,參以裴注及地誌雜說,方可得其仿佛焉。
周佐 發表於 2025-6-30 20:48 | 顯示全部樓層
【曹楷世系考略及其在曹魏宗室中的地位】

曹楷作為任城威王曹彰之嗣子,其生平雖載於【三國志】不過百餘言,然其世系脈絡與政治際遇實為觀察曹魏宗室政策之重要個案。今就史籍所載,略作考辨如下:

一、世系傳承與封爵變遷
曹楷系曹操嫡孫,其父曹彰為卞皇后所出次子,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受封鄢陵侯,黃初二年(221年)晉爵任城王。據【三國志·魏書十九】所載,曹楷於黃初四年(223年)嗣位後,歷經四次徙封:從中牟王(223年)至任城縣(224年),再進封任城國(232年),後因觸犯禁制被削戶二千,終徙濟南王(246年)。此般頻繁改封,實體現曹魏"轉封無根"之宗室政策,旨在防範諸侯形成地方勢力。

二、曹芳身世疑案考
【魏氏春秋】所載齊王曹芳為曹楷之子說,需審慎對待。考【三國志·明帝紀】裴注引【魏略】,曹叡養子實為"任城王楷子某",然未直言即曹芳。且【晉書·禮志】載魏明帝詔書稱"養他子為後",此"他子"是否確指曹楷子嗣,尚乏確證。按曹魏宗法,若曹芳確係曹楷所出,則其繼統存在"小宗入繼大宗"之特殊現象,此或與曹叡無嗣及卞太后一系的政治影響有關。

三、任城王台鐵錐異聞辨
【水經注】所載中牟縣任城王台下漢鐵錐事,干寶【晉紀】附會為晉室中興之兆,此顯系讖緯之說。然值得注意的是,此記載將曹楷封地與漢代遺物相聯繫,或暗示其封國所在原為漢代重要冶鐵遺址。考【續漢書·郡國志】,中牟屬河南尹,確為漢代鐵官所在,曹魏徙封宗室於此,可能兼具經濟與軍事考量。

四、嗣子出繼現象析
曹楷二子分別過繼曹禮(鄢陵公)、曹邕(靈壽亭侯),此反映黃初以降曹魏宗室"以支子繼絕"的常態。據【通典·禮典】載魏制:"諸侯無子,以同宗支子嗣",這種制度性安排既維持宗廟血食,亦避免封爵虛懸,曹楷家族恰為此制之典型體現。

要之,曹楷生平雖乏顯赫事功,然其封爵變遷、子嗣安排及與帝統之潛在關聯,皆可窺見曹魏宗室政策之複雜面相。後世附會之異聞,亦從側面反映任城一系在魏晉之際的特殊歷史記憶。研究者當以正史為本,輔以地理志、禮制文獻,方能準確把握其歷史定位。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