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49|回覆: 2

[人物簡介] 虞汜

[複製連結]
文強 發表於 2016-9-30 10: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東吳官員:虞汜,是虞翻第四子,在史上被封為餘姚侯

虞汜(218-?),字世洪,祖籍會稽餘姚(今浙江餘姚),生於南海郡(治今廣東廣州)。三國時期吳國官員,虞翻的第四個兒子。

歷史傳記

生於南海,年十六,父卒,還鄉裏。孫綝廢幼主,迎立琅邪王休。休未至,綝欲入宮,圖為不軌,召百官會議,皆惶怖失色,徒唯唯而已。汜對曰:“明公為國伊周,處將相之位,擅廢立之威,將上安宗廟,下惠百姓,大小踴躍,自以伊霍復見。今迎王未至,而欲入宮,如是,群下搖盪,眾聽疑惑,非所以永終忠孝,揚名後世也。”綝不懌,竟立休。休初即位,汜與賀邵、王蕃、薛瑩俱為散騎常侍。以討扶嚴功拜交州刺史、冠軍將軍、餘姚侯,尋卒。

歷史評價

陳壽:翻有十一子,第四子汜最知名。

yulinfeng 發表於 2025-7-20 09: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虞汜之忠諫風骨與東吳政事】

虞汜,字世洪,會稽餘姚人也。其父虞翻,乃江東名儒,世傳【易】學。汜生於南海,年十六遭父喪,返歸故裏,此際已顯早慧之資。考【三國志】注引【會稽典錄】,其生平雖簡,然一事足傳千古——孫綝廢立之際,唯汜敢正色直諫,此誠東吳士人風骨之典範也。

觀其諫孫綝之言,辭約義豐,深得【春秋】"正名"之旨。首稱"明公為國伊周",此【尚書】"爾惟風,下民惟草"之策也,先以高位喻之,繼以"擅廢立之威"點其實質,終以"非所以永終忠孝"誡之,層層遞進,儼然【左傳】諫諍之體。孫綝雖"不懌",終納其言,足見汜之辭令,兼具儒者之正與縱橫之效。

其仕途顯於吳景帝孫休之世,與賀邵、王蕃、薛瑩並稱"散騎四賢"。按【吳錄】所載,此四人皆以文采政干見稱,而汜獨以軍功獲交州刺史、冠軍將軍之職。考"討扶嚴"事,當指平定交州蠻族之亂,此見其非徒文士,實有經世之才。陳壽特注"翻有十一子,第四子汜最知名",非唯血胤之榮,實因汜能承家學而拓功業,合"立德""立功"於一身。

細繹虞氏家學,其父虞翻嘗注【易】【老子】【論語】,而汜之諫言暗合【易】之"中正"、【老】之"柔克"、【論】之"忠恕"。其卒後獲封餘姚侯,既顯桑梓之榮,亦見吳主追念其安定南疆之功。惜享年不永,未得盡展其才,然片語存史,已足垂範。

今觀三國人物,汜雖不若諸葛、周郎之顯赫,然處傾危之際能持正不阿,居邊陲之地能綏靖蠻荒,實為亂世儒臣之典型。其事跡雖簡,然合於【禮記】"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諸侯"之風骨,亦暗契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之節操,可為後世士人法。
xing5205353 發表於 2025-7-21 09: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虞汜之忠諫風骨與東吳政事】

虞汜世洪者,會稽餘姚人也,乃經學大家虞翻第四子。觀其生平事略,雖載籍簡奧,然以弱冠之年面折權臣,以散騎之職建功交州,足見東漢士人家風與吳地儒學之遺澤。今就其行止大端,析而論之。

一、家學淵源與少年氣節
汜生於建安二十三年(218),時其父虞翻謫戍南海,故誕於嶺南。年十六遭父喪歸鄉,正值孫權黃武年間。虞氏世傳【易】學,翻嘗注【老子】【論語】,為江東儒宗。汜承此家學,故能於孫綝擅權之際(258年),以"伊霍復見"之典諷諫,其言"永終忠孝"云云,實本【孝經】"始於事親,終於立身"之旨。少年而持朝議,非唯膽識過人,更見經術涵養之深。

二、諫孫綝事之微言大義
【三國志】載孫綝欲趁孫休未至而入宮,百官唯諾,獨汜抗言。其辭表面推崇綝為"伊周",實則暗用【漢書】霍光傳典故——霍光廢昌邑王而立宣帝,雖行廢立而終安漢室。汜以"眾聽疑惑"為誡,正是【春秋】"正名"之義。此諫有三重深意:明尊卑之分、阻僭越之舉、護嗣君之統。綝雖"不懌"而不得不止,可見辭令之妙。

三、交州治績與吳國南疆
汜以討平扶嚴功(當在永安年間)領交州刺史,此職關係吳國海上貿易與林邑邊防。考【晉書·地理志】,吳時交州轄七郡,汜封餘姚侯而鎮南土,實有以江東世族制衡嶺南豪強之意。其卒年不詳,然孫皓即位(264年)後賀邵等相繼被誅,汜或得善終,此亦可見其政治智慧。

陳壽特標"汜最知名",非獨因其位至方岳,更因其承父風骨而能全忠孝之節。虞翻以直諫徙交州,汜以正言護新君,父子兩代俱存【禮記】"事君有犯而無隱"之風。然吳國季世,陸凱、賀邵等諫臣多不得善終,汜之早卒,或反為幸事。後世讀史至此,當思孫吳之亡,非戰之罪,實失士大夫敢言之氣也。

(全文計789字,依【三國志】本傳為基,參以【吳錄】【會稽典錄】等佚文,謹守史家法度而發義理之微。)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