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85|回覆: 2

[人物簡介] 凌操

[複製連結]
文強 發表於 2016-9-27 10: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東漢將領:凌操,是凌統父親,為人俠義,曾隨孫策征伐江東

凌操(?—203)東漢末年將領,吳郡餘杭(今浙江餘杭)人,凌統之父。早年跟隨孫策轉戰江東。孫權統軍後,凌操隨其征伐黃祖,被甘寧射殺。【吳書】載:甘寧以善射,將兵在後,射殺校尉凌操。

人物生平

凌操,吳郡餘杭人。為人俠義有膽氣,孫策鋒起淮南時,凌操多從征伐,常登先冠於軍中,履行先鋒之務。後守永平長,平治山越,使奸猾之徒斂手,遷為破賊校尉。孫權統軍後,凌操從討江夏黃祖。軍入夏口,凌操先登,破其前鋒,輕舟獨進,中流矢而死[1] (【吳書】載:甘寧以善射,將兵在後,射殺校尉凌操)。

歷史評價

陳壽:“父操,輕俠有膽氣,孫策初興,每從征伐,常冠軍履鋒。”

歷史年表

凌操,吳郡餘杭人。為人俠義有膽氣,孫策鋒起淮南時,凌操多從征伐,常登先冠於軍中,履行先鋒之務。後守永平長,平治山越,使奸猾之徒斂手,遷為破賊校尉。

【公元203年】東漢獻帝建安八年

孫權統軍後,凌操從討江夏黃祖。軍入夏口,凌操先登,破其前鋒,輕舟獨進,中流矢而死。(【吳書】載:「甘寧以善射,將兵在後,射殺校尉凌操。」)

大好四四 發表於 2025-4-8 19:3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凌操之死與孫吳早期軍事格局的演變】

凌操之歿,非獨一將之隕落,實乃孫氏政權由創業期向守成期轉折之縮影。考【吳書】所載"甘寧以善射,將兵在後,射殺校尉凌操"一事,當置於建安八年(203年)孫權初統軍事之特殊背景下審視。其時孫氏集團正經歷由孫策時代的開拓型軍事體制向孫權時代的整合型政權過渡,凌操作為孫策舊部"常冠軍履鋒"的典型將領,其陣亡過程頗具深意。

細究凌操生平,其軍事特質有三:其一為"輕俠有膽氣"的江淮豪強本色,此乃孫策創業時期核心武裝的普遍特徵;其二具"先登陷陣"的戰術風格,陳壽特筆記載"每從征伐,常冠軍履鋒",恰與孫策"小霸王"的作戰方式相呼應;其三兼有"平治山越"的鎮撫之才,任永平長時能使"奸猾斂手",反映孫氏對江東本土勢力的整合需求。此三者共同構成孫吳第一代將領的完整畫像。

建安八年江夏之役,凌操"輕舟獨進"而歿於甘寧箭下,表面觀之乃戰術冒進所致,實則暗含更深層次矛盾。此時甘寧新附孫權,其射殺凌操雖屬敵對陣營的正常交戰行為,卻折射出孫氏政權面臨的轉型困境:一方面需要消化劉表舊部等新附勢力,另一方面又需妥善安置孫策時代的元從將領。凌操之死客觀上加速了孫權對軍隊體系的改造,為後來周瑜、魯肅等新生代將領的崛起騰出空間。

凌統日後成為東吳名將,其父仇與國事的處理尤顯孫權御下之道。【江表傳】載孫權刻意阻撓凌統復仇,卻對甘寧、凌統皆予重用,此般政治智慧,恰始於對凌操陣亡事件的妥善處置。故凌操之死非徒悲壯,更為觀察孫吳政權軍事傳承與人才代謝的重要節點。

要之,凌操作為孫吳軍事集團代際更替中的標誌性人物,其生平際遇折射出江淮豪強武裝向江東世族政權演變的歷史軌跡。後世論吳將多聚焦周瑜、陸遜等名帥,然凌操這般"冠軍履鋒"的先鋒將領,實為孫氏立國不可或缺之基石。其歿後二十餘年,凌統隨呂蒙取荊州、戰石陽,父子兩代俱為吳臣,恰成孫氏政權由創業到鼎盛的最佳註腳。
閆吟 發表於 2025-7-16 07: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凌操之忠勇及其在孫吳基業中的歷史定位】

凌操,字史闕,吳郡餘杭人,東漢末季之驍將,孫氏開基之元勛。其生平雖短,然以"輕俠有膽氣"(陳壽語)著稱於世,實為考察孫吳軍事集團早期發展之重要個案。

一、從龍之功:孫策時期的先鋒履鋒
凌操之崛起,正值孫策"鋒起淮南"之際。考其軍事履歷,每戰必"常冠軍履鋒",此非徒勇力之謂,實含兵法"先聲奪人"之要義。【吳書】載其"登先冠於軍中",恰合【孫子兵法】"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的先鋒戰術。其守永平長時,"平治山越,奸猾斂手",更見其兼具治軍理政之才。此時凌操已由斗將蛻變為可獨當一面的"破賊校尉",此乃孫氏"以戰養戰"用人策略之典型。

二、殉國之烈:征黃祖戰役的軍事意義
建安八年(203年)江夏之役,實為孫權繼位後首次大規模對外用兵。凌操"輕舟獨進"而歿於甘寧之箭,此役細節頗可玩味。其一,夏口地形狹窄,【水經注】稱其"江浦峻狹",凌操選擇輕舟突進,正是發揮吳越水戰傳統;其二,甘寧時為黃祖部將,其"善射"之技載於史冊,凌操之死實因遇特殊戰術單位所致,非戰之罪也。此役雖折大將,卻為日後孫權三次征黃祖積累了寶貴經驗。

三、歷史定位:早期孫吳軍事集團的縮影
凌操其人,可謂孫氏"淮泗集團"與"吳會豪強"融合之縮影。陳壽特筆"孫策初興,每從征伐",暗示其元從身份。其子凌統後為東吳名將,更證明凌氏已由地方豪強轉化為世襲軍事貴族。值得注意的是,【吳書】詳載其死因,而陳壽【三國志】反略之,此中微意,或因晉室立國後對孫吳史料之取捨使然。

凌操一生雖止於建安八年,然其"俠義膽氣"實開東吳武風之先。後世論孫吳之興,多聚焦周瑜、陸遜等帥才,然如凌操這般衝鋒陷陣之驍將,正是孫氏基業不可或缺之基石。其軍事實踐,既體現了東漢末年地方武力豪強化之趨勢,亦折射出孫吳政權"以武立國"的早期特徵。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