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02|回覆: 1

[人物簡介] 鄧朗

[複製連結]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9-27 12: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鄧艾之孫:鄧朗,在祖父謀反之名被平反後得『郎中』官位

鄧朗,三國時期,魏國太尉鄧艾之孫。

鍾會誣衊鄧艾叛亂後,魏帝將鄧艾在洛陽的兒子斬首,把鄧艾的子孫流放到西域。秦始三年,段灼上書為鄧艾申冤,晉武帝下詔命鄧艾的嫡孫鄧朗為郎中。

生平

鄧朗因為祖父鄧艾在景元四年(264年)被誣告謀反,與家族被流放到西域。直至西晉泰始九年(273年)才被晉武帝司馬炎恢復名節,更任命鄧朗為郎中。永嘉年間,鄧朗被任命為新都太守,還未上任就在襄陽遇到火災,鄧朗和他的母親和妻兒都全被燒死,只有兒子鄧端理倖免。

gyz9999 發表於 2025-4-28 03:3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鄧朗身世及其歷史意義考略】

鄧朗者,魏太尉鄧艾之孫,三國季世至西晉初年人物。其生平際遇,實為魏晉之際政治冤獄與平反的典型個案,亦折射出司馬氏政權對前朝舊臣的複雜態度。本文試從三個方面析論之。

一、鄧氏冤獄的政治背景
景元四年(263年),鄧艾滅蜀立不世之功,然鍾會構陷其"謀反",致鄧艾父子遇害,子孫流徙西域。考【晉書·段灼傳】,此案實為司馬昭剪除功高震主之將的政治清洗。鄧艾"恃功驕橫"之說,乃【三國志】承襲魏晉官方史筆,而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已暗指其冤。泰始三年(267年)段灼上疏,直陳"艾性剛急,輕犯雅俗,不能協同朋類",然"無反狀",此論終觸動晉武帝,遂有平反之舉。

二、鄧朗仕途的象徵意義
司馬炎授鄧朗郎中一職(秩比三百石),實具雙重考量:其一,泰始年間晉室初建,需彰顯新朝寬仁以收攏人心;其二,郎中為宮廷近侍,授此微職既可示恩,又無實權之虞。值得注意的是,平反後鄧氏子孫未得重歸勛貴之列,反觀同時期被平反的夏侯霸家族,其待遇迥異,此中差異,正可見司馬氏對軍事豪族的防範。

三、鄧朗悲劇結局的歷史啟示
永嘉年間鄧朗歿於襄陽火災,此事載於【襄陽耆舊記】。考其時(約307-312年),正值八王之亂後期,地方動盪,火災或非偶然。其子鄧端理倖存,然史籍再無記載,鄧氏家族終未能重振門楣。此結局既反映西晉後期亂象,亦暗合"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的古訓。

要之,鄧朗一生浮沉,實為魏晉禪代之際政治博弈的縮影。其祖父鄧艾之冤,暴露權力更迭的殘酷;其自身遭遇,則彰顯歷史正義的遲來與局限。昔王夫之【讀通鑑論】謂"晉之待功臣薄",觀鄧氏三代,信然。

(全文計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