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16|回覆: 2

[人物簡介] 丘建

[複製連結]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6-9-27 14: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曹魏帳下督:丘建,是鍾會的心腹將領,在史上間接害死鍾會

丘建,三國時人。魏大將鍾會帳下督。景元五年,鎮西將軍鍾會破蜀,陰反。會偽矯太后遺詔,欲起兵廢文王,使所親信代領諸軍。所請群官,悉閉著益州諸曹屋中,城門宮門皆閉,嚴兵圍守。會帳下督建本屬胡烈,烈薦之文王,會請以自隨,任愛之。建愍烈獨坐,啟會,使聽內一親兵出取飲食,諸牙門隨例各內一人。烈紿語親兵及疏與其子曰:“丘建密說消息,會已作大坑,白棓數千,欲悉呼外兵入,人賜白,拜為散將,以次棓殺坑中。”諸牙門親兵亦咸說此語,一夜傳相告,皆遍。

人物簡介

鍾會心腹將,也是護軍胡烈部下舊人;然鍾會欲叛變,丘建秘密把消息傳到胡淵處,導致鍾會叛變未果,反而被亂箭射死

歷史記載

魏景元五年【公元二六四年】

鎮西將軍鍾會破蜀,陰反。會偽矯太后遺詔,欲起兵廢文王,使所親信代領諸軍。所請群官,悉閉著益州諸曹屋中,城門宮門皆閉,嚴兵圍守。會帳下督建本屬胡烈,烈薦之文王,會請以自隨,任愛之。建愍烈獨坐,啟會,使聽內一親兵出取飲食,諸牙門隨例各內一人。烈紿語親兵及疏與其子曰:“丘建密說消息,會已作大坑,白棓數千,欲悉呼外兵入,人賜白,拜為散將,以次棓殺坑中。”諸牙門親兵亦咸說此語,一夜傳相告,皆遍。

無天無 發表於 2025-7-21 21: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丘建在鍾會之變中的歷史角色與道德困境】

鍾會帳下督丘建其人,在景元五年(264年)的成都之變中扮演了關鍵而微妙的角色。作為同時兼具鍾會心腹與胡烈舊部雙重身份的人物,其行為軌跡折射出三國時期武人面臨的典型倫理困境。

考【三國志·魏書·鍾會傳】所載,丘建之行事可分三重轉折:初為胡烈所薦於司馬昭,復為鍾會所倚重,此見其能;繼而憐憫故主胡烈被囚,建言放寬監管,此顯其義;最終默許消息外泄導致鍾會事敗,此成其變。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詳載其"使聽內一親兵出取飲食"之細節,實為事變關鍵轉捩點。

細究丘建的道德困境,實為傳統"忠義兩全"命題的具象化。作為鍾會帳下督,其職當盡忠;作為胡烈故吏,其情當守義。當二者不可得兼時,丘建選擇以"消極泄密"方式完成對舊主的道義補償,這種"不告之告"的處置方式,恰合【禮記·曲禮】"君子不盡人之歡"的中道智慧。然從政治倫理觀之,其行為客觀上造成主將殞命、軍事計劃流產,此即王夫之【讀通鑑論】所譏"武人無定節"之典型。

歷史影響層面,丘建的抉擇直接導致鍾會集團瓦解。按【華陽國志】記載,消息傳播後"外兵鼓譟,城門皆破",加速了事變進程。這種信息傳遞的"蝴蝶效應",印證了【周易·繫辭】"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的深刻哲理——細微的人道選擇往往引發重大的歷史轉向。

回觀丘建其人,既非純粹的背主之徒,亦非剛直的節義之士,恰是亂世中具有現實理性的中層武官典型。其行為邏輯暗合荀子"從道不從君"的士人準則,卻又摻雜着複雜的人際考量。這種歷史人物的多面性,正是陳壽【三國志】"實錄"精神的絕佳註腳,亦為後世研究魏晉之際武人群體心態提供了珍貴樣本。
鄧姻 發表於 2025-8-1 06: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丘建在鍾會之變中的歷史角色與道德困境】

丘建其人,在三國史冊中雖僅寥寥數筆,然其於鍾會謀反事件中之作為,實堪為研究魏晉之際權力博弈與人性抉擇之典型案例。本文試從歷史情境、人物關係及倫理維度三端,剖析這位關鍵小人物所承載的歷史重量。

一、歷史情境中的雙重身份
丘建身份之特殊性,在於其兼具"鍾會心腹"與"胡烈舊部"雙重屬性。考【三國志】所載,丘建原為護軍胡烈部屬,經胡烈舉薦於司馬昭,復被鍾會"請以自隨"。此種人事安排,實為魏晉時期常見的"故吏-舉主"關係網絡之體現。鍾會對丘建"任愛之",恰反映當時軍閥對兼具才能與背景之屬僚的典型任用模式。然此雙重忠誠,在承平之時或可並存,於鍾會謀反的特殊時刻,卻成為引爆局勢的導火索。

二、信息傳遞者的關鍵作用
據裴松之注引【魏略】,丘建主動向胡烈傳遞消息之行為,需置於特定歷史語境中理解。當時鐘會"悉閉益州諸曹",嚴格控制信息流通,丘建能以"聽內一親兵出取飲食"為由建立聯絡通道,足見其深諳軍中運作之規。其傳遞方式尤為微妙——並非直接告密,而是通過放寬監管的"制度性漏洞",使信息得以在牙門親兵系統中自然擴散。這種間接傳播模式,既保全自身,又達成目的,堪稱危機處理的典範。

三、道德困境的史學反思
丘建所為,歷來史家評價不一。從儒家倫理觀之,其背主泄密,確有違"忠"之要義;然從現實政治視角看,其阻止鍾會叛亂,客觀上維護了司馬氏代表的中央權威。這種道德困境,實為漢魏之際"忠君"觀念嬗變的縮影——當"君"之定義從具體主君轉向抽象王朝時,士人的道德抉擇便呈現複雜性。丘建最終選擇向舊主胡烈報信,或許正體現了當時武人群體中"故吏-舉主"關係的道德約束力,仍強於臨時性的主從紐帶。

要而論之,丘建在鍾會事件中的角色,絕非簡單的背叛或忠義可以概括。其行為折射出魏晉之際政治倫理的轉型特徵,也揭示了亂世中個體在多重忠誠網絡中的生存智慧。這段史事提醒我們:歷史評價需回歸具體語境,對身處權力漩渦中的小人物,更當抱以"了解之同情"。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甲寅日|黃帝4722年六月二十日卯時| 2025/8/13/週三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