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難兄難弟】相關人物陳宴、元方、季方 【難兄難弟】涵義指共過患難的人或彼此處於同樣困境的人。 【難兄難弟】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 【難兄難弟】辨析【難兄難弟】讀音:nàn xiōng nàn dì 【難兄難弟】近義詞:一丘之貉、患難之交 【難兄難弟】反義詞:反目成仇、恩斷義絕 【難兄難弟】用法:聯合式;作主語、賓語、定語 【難兄難弟】造句1.他們患難與共,是一對名副其實的難兄難弟。 2.看來,他和蕭威算得上是莫名其妙掉到這塊大陸上來的同命相連的難兄難弟。 3.這對難兄難弟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回到他們的家鄉。 4.一定程度上,醫生和患者都是陷於在癌症困境中的難兄難弟。 5.當年我們在戰場上是同生共死的難兄難弟。 6.你們倆真是一對難兄難弟,都考不及格,誰也好不到哪裏去。 7.兩人生不逢時,空有滿腹學識,卻無法施展抱負,真是一對難兄難弟。 8.最後都成難兄難弟,兩人也變得酒中知己,無話不談,後面還各吹自己武藝,天下無出其右。 9.在宏觀經濟遭遇寒流的背景下,樓市與股市儼然成為了一對難兄難弟。 10.袁術和袁紹,可稱為一對難兄難弟,而術比起紹,更是一蟹不如一蟹。 【難兄難弟】成語典故:潁川有個叫陳宴的人,自幼好學,辦事公道。後來做了縣官,更是廉潔奉公,百姓很佩服他。他的大兒子叫元方,小兒子叫季方,也有很高的德行。 元方後來被朝廷任命為侍中,又想讓他當司徒官,但是他不干,朝廷又封他為尚書令。因為陳宴、元方、季方的聲望極高,當時豫州的城牆上,都畫着他們父子三個的圖像,讓百姓學他們的品德。 元方有個兒子叫長文,季方有個兒子叫孝先。有一天,他們為自己父親的功德爭論起來,都說自己的父親功德高,爭來爭去沒有結果,便一同來請祖父陳宴裁決。陳宴想了一會兒,對兩個孫子說:“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他倆的功德都很高,難以分出上下啊!”兩個孫子滿意而去了。 【難兄難弟文言文】:“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咨於太丘。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 【難兄難弟白話文】:陳元方(陳紀)的兒子長文才華出眾,他和叔叔陳季方(陳諶)的兒子孝先各自評論自己父親的功德,一時爭執不下,就到爺爺陳太丘那裏問訊,請求公斷。太丘先生說:“元方是哥哥,但難說勝過弟弟;季方是弟弟,也難說不如哥哥。” 【難兄難弟】成語接龍:難兄難弟→弟男子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