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482|回覆: 3

[成語典故] 罄竹難書

[複製連結]
文強 發表於 2016-9-16 08: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罄竹難書】相關人物

李淵(566年-635年6月25日),唐朝開國皇帝。出身於北周的貴族家庭,七歲襲封唐國公。隋末天下大亂時,李淵乘勢從太原起兵,攻佔長安。義寧二年(618年)農曆五月,李淵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禪讓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

【罄竹難書】涵義

罄:盡,完;竹:古時用來寫字的竹簡。形容罪行多得寫不完。

【罄竹難書】出處

【舊唐書·李密傳】:“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呂氏春秋】:“亂國所生之物,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也。”

【漢書·公孫賀傳】:“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辭,斜谷之木不足為我械。”本意都是“事端繁多,書不勝書”。

【罄竹難書】辨析

【罄竹難書】讀音:qìng zhú nán shū

【罄竹難書】近義詞:擢髮難數、十惡不赦、罪大惡極

【罄竹難書】反義詞:豐功偉績、舉不勝舉、不可勝數、宅心仁厚

【罄竹難書】用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用作貶義。

【罄竹難書】造句

1、帝國主義者窮凶極惡,殺害中國人民的罪行罄竹難書

2、日本侵華戰犯的罪惡,罄竹難書

3、這伙暴徒姦淫劫掠,無惡不作,其罪行罄竹難書

4、在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發現秦始皇的暴政真是罄竹難書

5、他所犯的罪行罄竹難書,是個十惡不赦的大壞蛋。

6、這一謀殺引發的如此意的屠戮和兇殘,罄竹難書

7、這個犯人的罪惡罄竹難書,群眾對此義憤填膺。

8、身為記者多年,我還是第一次遇見這種罪行罄竹難書的犯人。

9、這個塑料小人的罪行真是罄竹難書

10、即使是罄竹難書的大罪犯,只要他能誠心改過向上,我身為律師,還是願意替他辯護。

【罄竹難書】成語典故:

李淵自從在太原起兵以後,自任為大將軍,積極地向隋軍進攻。

這個時候,突厥的力量很強,李淵因為一方面擔心突厥壞事,一方面又想要借用胡人剽悍的胡馬,所以聽從別人的建議,向突厥的始畢可汗談和,雙方約定:“若得攻入長安,民眾土地歸於唐,金玉繒帛歸於突厥。”李淵為爭取人心,大開糧倉,救濟災民,並且乘機招募義兵。然而,這些義兵都是烏合之眾,沒有經過檢閱練習,所以帶領起來萬分辛苦。

此時,李密在現在的河南省東部,擁有極大的力量,而且發表了一篇著名的檄文聲討隋煬帝,其中的名句有“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這句話的意思是,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簡策,也寫不完煬帝的罪狀。罄是用盡的意思。用東海的滔滔大水,也洗不完煬帝的罪惡。以後我們形容罪狀之多,寫都寫不完,稱之為“罄竹難書”,這就是此句成語的由來。

自從這一篇檄文一出,海內轟動,人人傳閱,李密的聲勢如日中天,各地反隋的領袖如竇建德和徐圓朗等紛紛上表,勸請李密即天子位,李密卻以為洛陽尚未拿下,還不必急在一時。

因為李密的聲勢浩大,所以李淵想要來拉攏他,遣使通書。李密自以為力量雄厚,要求李淵率領步騎數千到河南來,當面締結盟約,由李密自任盟主。

李淵不敢得罪李密,卻又不想跑到河南去。他笑着說:“李密這個人如此夸矜自大,我正準備進兵關中,如果一口回絕他,等於平白又多了一個敵人,不如拍拍他的馬屁,使他更為驕傲,然後再慢慢觀看鷸蚌相爭,好來坐收漁利。”,於是,李淵就命令溫大雅回了一封書信給李密,信上說:“天生萬民,必有司牧,當今能為司牧,作為天子者,除了你還有什麼人?老夫年逾知命 知命為五十歲 ,沒有這個野心了。願意跟着大弟你,攀鱗附翼。”李密見到信,看得眉開眼笑,樂不可支。從此,對李淵深信不疑。

【罄竹難書】成語接龍:

罄竹難書→書聲琅琅→琅琅上口→口口相傳→傳宗接代→代馬望北→北鄙之音→音容笑貌→貌是情非→非愚則誣→誣良為盜→盜嫂受金→金相玉振→振兵釋旅→旅進旅退→退有後言→言無二價→價增一顧→顧名思義→義不取容→容膝之地→地北天南→南郭先生→生死苦海→海闊天高→高情遠致→致之度外→外感內傷→傷教敗俗→俗下文字→字正腔圓→圓首方足→足繭手胝→胝肩繭足→足高氣揚→揚己露才→才蔽識淺→淺斟低唱→唱沙作米→米鹽博辯→辯口利舌→舌敝唇枯→枯枝敗葉→葉落歸根→根株附麗→麗句清詞→詞無枝葉→葉公好龍→龍興鳳舉→舉踵思望→望風而逃→逃之夭夭→夭桃穠李→李廣難封→封胡羯末→末如之何→何德堪之→之死靡二→二三其意→意氣自若→若有所亡→亡魂失魄→魄消魂散→散傷丑害→害群之馬→馬角烏頭→頭足異處→處高臨深→深山老林→林下風致→致遠任重→重規沓矩→矩步方行→行不由徑→逕行直遂→遂心快意→意氣洋洋→洋洋大觀→觀山翫水→水過鴨背

 
天子尖尖 發表於 2025-5-2 08: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罄竹難書"的語義流變與李淵起兵史事考辨】

"罄竹難書"作為漢語經典成語,其語義內涵與歷史語境值得深入辨析。考【舊唐書·李密傳】所載"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之語,實脫胎於先秦典籍。【呂氏春秋·明理】已有"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的表述,東漢王充【論衡】更將"竹帛不書"與"惡政"相聯繫。至唐代,此語完成從泛指"事端繁多"到特指"罪行累累"的語義定型,體現了漢語修辭的精密化進程。

李淵太原起兵事,恰為理解該成語提供歷史註腳。大業十三年(617年),李淵為解突厥掣肘之患,採納劉文靜"卑辭厚禮"之策,與始畢可汗締結"土地歸唐,金帛歸突厥"之約。此事歷來聚訟紛紜:【大唐創業起居注】稱"權宜之策",而【隋書·突厥傳】則暗諷"引狼入室"。實則當時群雄並起,薛舉、梁師都皆北連突厥,李淵此議實為戰略必需。其開倉賑災、收編義軍之舉,正是踐行【孟子】"保民而王"的經義要旨。

成語用法的古今之變尤需明辨。今人用"罄竹難書"多指個體罪行,然考【漢書·公孫賀傳】"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辭",原指訴訟文牘之繁。至唐代李密討隋檄文,始專用於政治批判。現代漢語中"日本戰犯罪行罄竹難書"等用例,恰承此政治譴責傳統。然第十例"塑料小人"之喻,則顯系網絡時代語義泛化現象,此當為語言學者所當察。

至若李淵與突厥盟約事,錢穆【國史大綱】論之甚詳:"高祖借兵突厥,與後來肅宗用回紇兵同出一轍,皆以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貞觀政要】載太宗語"渭水之盟乃屈辱也",實為貞觀君臣重構歷史敘事之筆。今人當以"了解之同情"(陳寅恪語)看待亂世中的政治抉擇。

要之,"罄竹難書"的語義演變,折射出中國史學"春秋筆法"的傳統。李淵起兵事提醒我們:歷史評價須避免簡單二元論,當置於具體時空語境中考量。成語作為語言化石,既承載文化記憶,亦需在當代使用中保持語義的嚴謹性。
許舍昀 發表於 2025-5-8 09:35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罄竹難書"的語義流變與李淵起兵史事辯證】

"罄竹難書"作為漢語經典成語,其語義內涵歷經三階段演變:先秦時期【呂氏春秋】首現"荊越之竹不能書"的表述,僅作數量繁多之喻;至東漢班固【漢書】發展為事端繁雜之意;最終在唐代史籍中定型為專指罪行累累的貶義成語。考【舊唐書·李密傳】所載"罄南山之竹"的表述,實為李密討伐隋煬帝檄文中的修辭,其批判對象乃隋末暴政,與李淵史事本無直接關聯。

李淵太原起兵時的政治處境確有其複雜性。據【大唐創業起居注】記載,武德元年(618年)與突厥的盟約,本質是戰略緩衝之策。當時關中地區"米斗千錢,人相食"(【資治通鑑·卷一八四】),開倉賑災實為穩定政權之必需。司馬光對此評價"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資治通鑑考異】),提示我們應當區分李淵建國初期的權宜之計與後續貞觀之治的差別。

成語的語義演變往往反映民族集體記憶的建構過程。"罄竹難書"從中性表述轉為貶義專稱,恰印證【文心雕龍·書記】所謂"名號異時,篇章共貫"的語言規律。今人使用此語時,當遵循【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規範用法,嚴格限定於描述極端負面行為,避免泛化使用而削弱其警示效力。

至於網絡時代出現的戲謔用法(如例句9"塑料小人"),本質上是對傳統語彙的解構,雖不合正統卻反映了語言活態傳承的特徵。學者當以王力【漢語史稿】所倡"明其流變而不廢其本真"的態度待之。
清幽 發表於 2025-5-14 09: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罄竹難書"的語義流變與李淵起兵史事辯證】

"罄竹難書"作為漢語經典成語,其語義演變與歷史語境之關係,頗值深究。考其源流,當溯至先秦【呂氏春秋】"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之喻,至【舊唐書·李密傳】"罄南山之竹"句始成定型。值得注意的是,此語本為中性表述,指事端繁多難以盡錄,後經語義窄化,至明清時期方專指罪行累累。此種語義演變,實為漢語貶義化現象之典型例證。

就李淵太原起兵事而論,史家歷來聚訟紛紜。新舊【唐書】所載與突厥盟約之事,當置於隋末特殊歷史語境中理解。大業十三年(617年),中原板蕩,群雄並起,李淵以唐國公之尊,處四戰之地,其"金玉歸突厥"之約,實為權宜之計。司馬光【資治通鑑考異】已辨其非賣國之舉,乃"因勢利導"之策。至若"烏合之眾"之說,更需辯證看待。溫大雅【大唐創業起居注】詳載其整軍經武之實,所謂"義兵"實含太原精兵三萬,非盡為未經訓練之眾。

成語運用之道,貴在知本達變。今人用"罄竹難書",當注意三重境界:其一,明其本義,知【漢書】"南山之竹"原非專指罪惡;其二,察其流變,悟語義褒貶之遷移;其三,用得其宜,今當限於描述極端惡劣之罪行。至若網絡間戲謔濫用,如"塑料小人罪行"之類,雖屬語言遊戲,然終非雅馴,學者當慎之。

李淵起兵故事啟示吾人:歷史評價須避免非此即彼之簡單判斷。其結盟突厥、開倉募兵等事,皆需放在"大業喪亂"的特定歷史條件下審視。錢穆先生【國史大綱】論此云:"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誠為的論。今人回望這段歷史,與其以現代觀念苛責古人,不如深究其處亂世而創盛唐的治國智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