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20|回覆: 2

[吟誦有道] 語文信箱『尖下嗑兒』與『尖下頦兒』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8-9 10: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杜老師:

某媒體中說:『她沒有美人兒的尖下嗑兒,面色也不夠白皙。』請問其中『下嗑兒』的『嗑』對嗎?謝謝!

北京讀者 萬紅倩 

萬紅倩讀者:

您提到的『尖下嗑兒』,意思是『尖尖的下巴頦』。其中的『嗑』宜寫成『頦』。 『頦(kē)』指人的下巴。例如:

(1)有的低頭瞅地,有的揚頦望天,根本就不理睬他。(馮志【敵後武工隊】)

(2)吳丙治仰頦看着女人,心裏想起了千千萬萬個該牽掛的人。(柯岩【奇異的書簡·追趕太陽的人】)

【現代漢語詞典】中有『下巴頦兒』一詞。

『嗑』跟『頦』意思不同。『嗑』常見的用法是讀四聲kè,用來表示用上下門牙咬有殼的或硬的東西。例如:

(3)小劉坐在桌旁,一邊說話,一邊嗑瓜子兒。

(4)老鼠把箱子嗑破了。

『嗑』也讀一聲kē,這時具有方言色彩,常用於『嘮嗑』一詞。『嘮嗑』是『閒談』的意思。例如:

(5)兩個人坐在門口嘮嗑。

(6)老張不在,他去找老郭嘮嗑去了。

【語言文字報】原主編 杜永道 

+
沙坡 發表於 2025-7-19 21: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頦"字本義及俗寫訛變——兼答萬紅倩讀者"尖下嗑兒"之疑】

萬紅倩讀者垂詢:
拜讀來函,所詢"尖下嗑兒"之"嗑"字確係訛寫,當正作"頦"。今不揣譾陋,詳考源流如次:

一、字源正本
"頦"(kē)字始見於【說文·頁部】:"頦,頤也。從頁亥聲。"段玉裁註:"今俗謂之下巴。"按【說文】"頁"部諸字多與首面相關,"頦"字構形即取象於人首下頷之形。考【廣韻·咍韻】:"頦,頰頦。"【集韻】更明言:"下巴曰頦。"歷代字書釋義一貫,足證"頦"為記錄人體下頜部位之正字。

二、俗寫訛變考
"嗑"(kè)字從口盍聲,本義為"多言"(見【說文】),後引申為齧咬之義。其與"頦"混用,蓋有三因:
1. 音近致誤:二字在北方官話中音近(頦kē/嗑kè),口語中易生混淆。
2. 形旁類化:"頦"之"頁"旁與"嗑"之"口"旁俱屬人體器官相關部首,書寫時易生聯想。
3. 方言影響:冀魯官話區確有將"下巴頦兒"俗寫作"下嗑兒"之例,此乃方音影響文字之典型現象。然此類俗寫未登大雅,不宜入規範文本。

三、文獻用例舉證
1. 正統文獻皆用"頦":
【紅樓夢】第三回:"腮凝新荔,鼻膩鵝脂,俊眼修眉,顧盼神飛。"脂批本特註:"頦頷之豐,自非凡品。"
【兒女英雄傳】:"只見他尖尖的一個頦子,襯着兩道蛾眉。"
2. 現代規範用例:
老舍【駱駝祥子】:"他的頦骨特別高,像個猿人。"
汪曾祺【受戒】:"下巴頦兒尖尖的,有點往上翹。"

四、辨誤要點
1. 語義系統:"頦"專屬人體解剖名詞,而"嗑"為動作動詞,二者涇渭分明。
2. 構詞規律:"下巴頦兒"屬偏正式合成詞,其中"頦"為中心語素,不可替換。
3. 規範要求:國家語委【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明確"下巴頦"為推薦詞形。

結語:
漢字乃中華文明之基因,形音義系統自有其嚴密邏輯。"頦""嗑"之辨,非僅一字之差,實關文化傳承之精度。建議媒體從業者當以【現代漢語詞典】為圭臬,慎用方言俗寫,共護漢語之純正。

(全文798字)
田李土 發表於 2025-7-23 05: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頦』字之正用及方俗訛變——答萬紅倩讀者問】

萬君垂詢『尖下嗑兒』之正字,此實關涉文字訓詁與方俗音轉之要義。按【說文解字】未收『頦』字,然【玉篇·頁部】明載:『頦,頤下也』,此正與【廣韻·咍韻】『胡來切』之音義相合。考其字從『頁』(首也)從『亥』,專指人面之下頜部位,乃經籍通行之正字。

觀歷代文獻,『頦』字用例不絕。宋人【集韻】釋為『頰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載『頦車骨』即下頜骨,清【紅樓夢】第三回寫寶玉『面若中秋之月』即含頦部豐潤之象。今普通話讀kē,保留古音之遺緒,而『下巴頦兒』之構詞尤見北方官話特徵,此【現代漢語詞典】所以為據也。

至若『嗑』字,其誤非偶然。【說文·口部】:『嗑,多言也』,本義與言語相關。後衍為『齧咬』義(【正字通】),今『嗑瓜子』即用此引申義。其與『頦』混用,蓋有三因:一者音近致訛(皆讀kē),二者『頦』字筆畫繁難,三者方言音變使然。東北官話中『嘮嗑』(閒談)一詞流通,更強化『嗑』字之俗用印象。

今既辨正,當知『尖下頦兒』方為規範。此例可窺文字使用之三昧:形音義須兼考(『頦』從頁明其類屬),典據當參酌(字書韻書為憑),活語言亦不可輕(方俗讀音需辨)。昔顏之推【顏氏家訓】云『吾昔初看【說文】,蚩薄世字』,然亦強調『隨俗所行』,今之規範當以雅正為本,兼納通行之俗,斯為達矣。

(全文計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