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 \7 [. y3 l8 t9 A
漢武帝像
7 [5 Y) e S; a7 C( u
9 K" p3 J& W% r( K 馬王堆漢墓帛畫
* r9 [' p8 T& _( q5 O 1 Z' E+ [. y% \. \
漢武帝巡遊朔方歸來,祭奠黃帝,祈仙求神時所築仙台
% o5 t% x' g z7 z# D: J 較之燕昭王、齊威王、秦始皇等古代帝王,漢武帝更熱衷於敬神、求仙,賴有【史記・封禪書】,我們對漢代的求仙活動有了充分的了解。
3 U" [& K0 [, X0 j5 s- t/ B; g 戰國時代,已形成方士集團,但他們曾遭到秦始皇的打壓,元氣大傷。到漢武帝時,由於皇帝的篤信與倡導,求仙之風又興盛起來,規模、聲勢遠超過前代,方士勢力則復起,亦遠非秦代可比。
@1 W7 L, A( C3 m& y" E6 ~ 武帝雖然好儒,也受黃老思想薰陶。而黃老尚自然、清淨無為的一面似乎對他毫無影響,他獨鍾情於黃老神奇的一面。他17歲登基,『尤敬鬼神之祀』。第一個對漢武帝產生影響的方士是李少君。武帝有一舊銅器,考問少君。少君回答:這是齊桓公時代的銅器。後來武帝經案驗,果桓公時代之遺物,於是他『以少君為神,數百歲人也』。識認出一舊銅器的時代,這有一定的學識經驗即可辦到,由此推斷少君有相當學識,才符合邏輯,但武帝等人卻由此判斷少君是神仙,是活了『幾百年』的人,卻有點不可思議。初試小技得逞後,李少君誘使年輕的漢武帝海上求仙,於是漢武帝派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而從事於用『丹砂藥劑化為黃金』。漢武帝此舉的後果是:『海上燕齊怪迂之方士多相效,更言神事矣』。李少君後來生病死了,武帝『以為化去不死也』。0 W) l: _: L+ P; G; b
李少君死後兩年,武帝開始對方士少翁、欒大等着迷。少翁因造假被武帝所殺且不說。武帝見了欒大『大悅』,為什麼呢?因為他對殺少翁已經非常後悔,『恨其早死,惜其方不盡』。欒大相貌堂堂,又『敢為大言』:" X0 v3 |, c. q) Z* H& B
臣嘗往來海中,見安期、羨門之屬……臣之師曰:『黃金可成,而河決可塞,不死之藥可得,仙人可致也。』『臣恐效文成(少翁),則方士皆掩口,惡敢言方哉。』$ \) n( H- I/ Y& P x7 c
為了安撫欒大,武帝掩飾自己殺少翁的事實說:他是吃馬肝中毒死的。此刻的欒大,已經將武帝的心理與智力揣摩透了,於是欲擒故縱地對武帝說:* m* x; @( w+ E. w
# s# O( ]$ ]* b( q, ?
臣師非有求於人,人者求之。陛下必欲致之,則貴其使者,今有親屬,以客禮待之,勿卑,使各佩其信印,乃可使通言於神人。神人尚肯耶否耶,致尊其使,然後可致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