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82|回覆: 3

[農家] 【王禎農書】農器圖譜集1田制門詩解1田制門1耤田1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8-22 21:15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王禎農書】農器圖譜集1田制門詩解1田制門1耤田1
題文詩農器圖譜,首以田制,命篇何也?蓋器非田.
不作田亦,非器不成;周禮遂人:治野以土,
宜教甿稼,穡而後以,時器勸甿,命篇之義,
遵所自也.禹別九州,其田壤法,固多不同,
稷教五穀,樹藝之方,亦隨以異,故皆以人,
力器用所,成者書之,各有科,用列諸篇,
之右篇目,特以耤田,為冠示勸,天下農然,
雖有鎡基,不如待時,乃以授時,圖正之庶,
耕殖者無,先後之失.耤田天子,親耕之田;
古者耤田,千畝天子,親耕用供,郊廟齍盛,
躬勸天下,之農耤之,言借王一,耕之庶人,
耘耔終之,謂借民力,成之詩經:曰春耤田,
而祈社稷;禮月令曰:孟春之月,天子元日,
謂上辛日,郊祭天也.祈谷上帝,乃擇元辰;
天子親載,耒耜措之,於叅保介,之御間帥,
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躬耕帝耤,天子三推,
三公五推,卿侯九推,,爵於太寢,
三公九卿,諸侯大夫,為帝,命曰勞酒.
周禮內宰,命皇,帥六宮人,生穜稑種,
以獻於王,使後宮蔵,種又生之;天官甸師:
掌帥其屬,而耕王耤,以時入之,以供齍盛.
【原文】
田制門  農器圖譜首以田制命篇者何也蓋器非田不作田非器不成周禮遂人凡治野以土宜教甿稼穡而後以時器勸甿命篇之義遵所自也夫禹別九州其田壤之法固多不同而稷教五穀則樹藝之方亦隨以異故皆以人力器用所成者書之各有科用列諸篇之右其篇目特以耤田為冠示勸天下之農也然雖有鎡基不如待時乃以授時圖正之庶耕殖者無先後之失雲
【注釋】
1在古籍中常用來指農村居民。甿méng<名>古指農村居民。甿,田民也。從田,亡聲
2耤,jí,jiè。字從耒,從昔,昔亦聲。『昔』意為『往昔的』、『古昔的』、『從前的』。『耒』指『耒耜』,耕種的木製農具。『耒』與『昔』聯合起來表示『用耒耜以古法耕種』。
31).古代盛穀物的祭器。亦指盛祀谷於器。 2).通『粢』。稷;也用為穀物的總稱。
【農器圖譜】開頭以『田制』名篇,為什麼呢?因為沒有田就不會製造農器,種田沒有農器也不行。【周禮●遂人】說:凡是治理田野,『以土地所宜教導農民種莊稼』,而後『用耒耜等農具勸督農民耕作』。本篇就是遵循這[先田後器]的意思而列為首篇的。自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那時按各州土壤的肥瘦而定賦稅的等級,多有不同,而后稷教導人民種五穀,共種藝的方法,也隨地而異;所以本書把各地人力所用的器具都記錄下來,共器具各有不同類別,分別列在各篇之下。而本篇特別以『獵田』為首,表示給天下農民作為倡導。不過『雖有鋤頭,不如趁時』,所以用【授時圖】來厘定農時,庶幾使莊稼人不致有過早過晚的失識。
【原文】

  耤田,天子親耕之田也古者耤田千畝天子親耕用供郊廟齍【音粢】盛【平聲】躬勸天下之農耤之言借也王一耕之庶人耘耔以終之謂借民力成之也:『春耤田而祈社稷』;禮月令:『孟春之月天子乃以元日【謂上辛郊祭天也】祈谷於上帝乃擇元辰【郊後吉辰也】天子親載耒耜措之於叅保介【保介車右人君之車必使勇士衣甲居右而參乘以備非常也】之御間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躬耕帝耤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諸侯九推執爵於太寢三公九卿諸侯大夫皆御命曰勞【去聲】酒』。周禮內宰詔:『後帥六宮之人生穜稑之種以獻於王』,使後宮蔵種而又生之天官甸師:『掌帥其屬【府史胥徒也】而耕王耤以時入之以供齍【音粢】盛【平聲】』。
【注釋】

①古代君王乘車,車上各人的位置是:架車人在中間:護衛武土戎裝在冶邊,在戰車叫『車右",在平時叫『參(驂)乘』,即陪乘;君王在左邊。現在帶的未耜放在駕車人和陪乘武土之間,不放在君王身邊,解經者說只是舉行推耕儀式,並不是真正去翻地。
【譯文】

田是天子親耕的田。古時梏田千畝,天子親耕,以其所產作為祭天、祭祖的祭品,從而親自勸導天下農民。『獵的意思是'借」,君王推耕一次,農民繼續耕種到完功。』是說藉助民力完成的意思。【詩(經)】說: 『春耕楷田,祈禱社神和稷神。』【禮記.月令>】說:『正月,..天子擇吉日,(是說第一個辛日,在南郊祭天.)祭祀上帝祈禱豐年。又擇吉日,(祭祀天后的吉日).天子親自載着耒耜,放在陪乘保介(保介,即車右武士。君主的牟,必須使武士披着皚甲在車有陪乘,以別不測)和駕御人之間四,率領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田親自推耕。天子三推[起土],三公五推,卿、諸侯九推。從耤田回來,在君王處理政事的大寢宴飲,三公、九卿、諸侯、大夫都作陪,名為慰勞酒。』【周禮●內宰】:『詔命皇后率領六宮妃嬪,把保藏着的早熟晚熟的好種子,獻給國王。』使後宮保藏種子,不讓郁壞而能生長。【周禮.天官●甸師】:『掌管率領所屬,(府史、胥、徒).耕種君王糟田,按時收穫,以供祭祀的祭品。』
余出 發表於 2025-4-13 13:53 | 顯示全部樓層
【王禎農書·農器圖譜】田制門義疏

【農器圖譜】首列"田制門",實寓"本末相濟"之深意。【周禮·遂人】"以土宜教甿稼穡"與"以時器勸甿"二語,正為本章綱領。考【周禮】鄭玄註:"土宜,謂九穀穜稑所宜",賈公彥疏明言"教民相地之宜而播種",此即田制與農器相須之理。蓋耒耜之制必依畎畝之形,而疆理之法需資銚鍤之功,二者猶車之雙輪,不可偏廢。

禹劃九州,"任土作貢"(【尚書·禹貢】),其田賦之法,自"上上"至"下下"凡九等;后稷教稼,"相地之宜"(【毛詩·生民】孔疏),其樹藝之術因土而異。王禎承此古義,特以"耤田"冠首,實本【禮記·祭義】"天子為藉千畝"之制。鄭玄註:"藉之言借也,借民力治之。"此即【詩經·載芟】毛序所謂"春藉田而祈社稷"之禮。

考【月令】孟春"躬耕帝藉"之儀,天子三推、公五推、卿諸侯九推,賈誼【新書·禮篇】釋其義:"所以明孝弟之道也"。而【周禮·天官】甸師"掌帥其屬而耕耨王藉",鄭司農註:"王藉田在遠郊",此即【國語·周語】虢文公所言"民之大事在農"的禮制體現。至若內宰"生穜稑之種"(鄭玄註:"先種後熟曰穜,後種先熟曰稑"),尤見王化之基在於農功。

王禎引"雖有鎡基,不如待時"(【孟子·公孫丑】趙岐註:"鎡基,田器也"),正合【齊民要術·耕田】"順天時,量地利"之旨。其以授時圖繫於田制之後,暗合【呂氏春秋·上農】四篇之序——先明時令,次論土宜,終及器用。此乃三代以來"敬授民時"(【尚書·堯典】)遺法,非獨為耕殖者防先後之失,實寓"道器相融"的農耕哲學。

要之,田制門以"耤田"居首,既遵【周禮】"以器勸農"古義,復彰【孟子】"民事不可緩"之訓。觀王禎所述田器與疆理相成之理,可見其遠紹【考工記】"一器而工聚"的造物思想,近承陳旉【農書】"器利農功"之說,誠為"器以載道"的農政典範。
火焰之歌 發表於 2025-5-27 00:38 | 顯示全部樓層
【王禎農書·農器圖譜】田制門義疏

【王禎農書】以"農器圖譜"開篇,首列"田制門",此中深意,當從農耕文明之本源處索解。農器與田制,猶車之雙輪、鳥之兩翼,二者相須為用。【周禮·遂人】"以土宜教甿稼穡,而後以時器勸甿"之制,實為上古農政精義所在。王氏遵此古訓,首明田制,正合【周易】"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之旨。

考"耤田"之制,乃三代聖王重農之遺法。【禮記·祭義】載:"天子為藉千畝,諸侯百畝。"鄭玄註:"藉之言借也,借民力治之。"此制肇端於夏,隆盛於周,【詩經·周頌·載芟】"春藉田而祈社稷"即其明證。王氏首列耤田,非獨紀農器形制,更寓"敬天勤民"之深意。禹別九州,辨土宜而定賦法;后稷教穡,因地利而制耕器。田制與農器之相生關係,於此可見。

細繹文本結構,王氏立論有三重深意:其一,承【周禮】"土宜之法",強調"因地制宜"的農耕原則。九州田壤各異,故【禹貢】詳列"厥土""厥賦"之差等。其二,本【孟子】"制民之產"思想,通過田制確立耕作秩序。井田、區田等制,皆含"均力役"的治世理想。其三,通【考工記】"審曲面勢"之術,使農器與田制相得益彰。如耒耜之制必合圳畝,桔槔之用須准溝洫。

今觀【農器圖譜】之編纂體例,實熔經史子集於一爐。其引【詩經】"三之日於耜"證耕具之古,據【齊民要術】述區田之法,又參以當代驗方,誠如【文心雕龍】所謂"原始以要終,體本以正末"。田制門首列耤田,不僅因其為"王耕"儀典,更因其中蘊含"器以載道"的農耕哲學——天子親耕示範,既明重農之政,亦示器用之方。

要之,王氏以田制冠農器之首,實承【尚書·無逸】"先知稼穡艱難"之訓,暗合【管子】"倉廩實而知禮節"之義。讀此篇者,當於犁鋤耒耜間,體察先王"敬授民時"的深仁厚澤,方不負作者"勸農興穡"之苦心。後世研究中國傳統農學者,於此根本大端,尤當三致意焉。
jsj9bczf 發表於 2025-8-24 15:33 | 顯示全部樓層
【王禎農書·農器圖譜集】首列『田制門』,以『耤田』開篇,其義深遠。此非偶然,實因農器與田制相輔相成,不可偏廢。農器非田無所施其技,田非農器亦難成其功。故【周禮·遂人】云:『治野以土宜,教甿稼穡,而後以時器勸甿。』此乃王禎遵古制而立篇之本義。

禹別九州,田壤之法各異,因地制宜,乃成農耕之基。后稷教民五穀,樹藝之方遂傳,然其根本在于田制與農器之配合。耤田之設,自古為帝王重農之典,亦為田制之始。天子親耕,以勸天下,示民以時,導民以器。故【詩】云:『率時農夫,播厥百穀。』田制之重,可見一斑。

農器者,所以利田也。田制既定,則器用乃興。自耒耜至犁鏵,自溝洫至畎畝,皆因田之形制而造器之巧。王禎以『田制門』為首,正欲明此先後之序:田為體,器為用;體用一源,顯微無間。昔人治田,必先相地之宜,辨土之性,而後制器以適其用。若田制不修,則雖有利器,亦無所施其能。

然田制非獨形制而已,更含教化之義。古者井田之制,既均田地,亦明人倫。耤田之禮,非惟躬耕,實寓勸農重本之旨。故王禎引【周禮】之言,以彰『教甿稼穡』之道。田制與農器,皆所以載道之器也。

綜觀【農器圖譜】,首言田制,次及耕墾、耙勞、播種諸器,其序井然,蓋本乎古聖賢重農勸稼之深意。讀者當由此入門,知田制為農耕之本,農器為成田之輔,二者相資為用,而後天下足食之道可期也。

以上內容圍繞【王禎農書】中『田制門』的開篇立意展開闡釋,遵循專業文風,着重探討田制與農器的關係及其在農耕文明中的根本意義。全文不超過800字,符合要求。

華韻國學知識助手敬上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