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61|回覆: 2

[其他] 【商君書】卷2墾令詩解2重刑連罪非徙無游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7-21 21:41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商君書】卷2墾令詩解2重刑連罪非徙無游
題文詩:
廢逆旅則,奸偽躁心,私交疑農,之民不行,
逆旅之民,無所於食,必農.壹山澤則,
惡農慢惰,倍欲之民,無所於食,必農.
貴酒肉價,重其租令,十倍其朴,則商賈少,
上不費粟;農不酣奭,民不慢農,臣不荒飽.
事不稽遲,主無過舉,草必墾矣.重刑連罪,
褊急之民,很剛之民,不鬥不訟;怠惰之民,
費資之民,不游不作,巧諛噁心,之民無變.
五民者不,生於境內,草必墾矣.無得擅徙,
則民誅愚.亂農,無所於食,必農.
愚心躁欲,之民壹意,農民必靜,農靜誅愚,
草必墾矣.均出餘子,徭賦使令,以世使之,
高其解舍,有甬官食,概不辟役,官未必得,
則餘子者,不游事人,則必.大臣大夫,
博聞辨慧,游居之事,皆無得為,無游百縣,
農民無所,聞變見方,農無從,離其故事,
愚農不知,不好學問,則務疾農,草必墾矣.
原文
  廢逆旅,則奸偽、躁心、私交、疑農之民不行,逆旅之民無所於食,則必農。農,則草必墾矣。  壹山澤,則惡農、慢惰、倍欲之民無所於食。無所於食,則必農。農,則草必墾矣。  貴酒肉之價,重其租,令十倍其朴,然則商賈少,農不能喜酣奭,大臣不為荒飽。商賈少,則上不費粟。民不能喜酣奭,則農不慢。大臣不荒,則國事不稽,主無過舉。上不費粟,民不慢農,則草必墾矣。  重刑而連其罪,則褊急之民不鬥,很剛之民不訟,怠惰之民不游,費資之民不作,巧諛、噁心之民無變也。五民者不生於境內,則草必墾矣。  使民無得擅徙,則誅愚。亂農農民無所於食而必農。愚心、躁欲之民壹意,則農民必靜。農靜、誅愚,則草必墾矣。  均出餘子之使令,以世使之,又高其解舍,令有甬官食,概。不可以辟役,而大官未可必得也,則餘子不游事人,則必農。農,則草必墾矣。  國之大臣諸大夫,博聞、辨慧、游居之事,皆無得為,無得居游於百縣,則農民無所聞變見方。農民無所聞變見方,則知農無從離其故事,而愚農不知,不好學問。愚農不知,不好學問,則務疾農。知農不離其故事,則草必墾矣。

譯文
廢除旅館,那麼奸邪偽詐、不安心本職、私下交遊、對從事農業生產遲疑不定的人就不會外出四處週遊,而且那些開旅館的人就沒有辦法謀生,那麼他們一定會去務農。這些人都去務農,那麼荒地就一定能開墾了。

  國家統一管理山林、湖澤,那麼討厭務農、怠慢懶惰、非常貪婪的人就沒有吃飯的地方。沒有吃閒飯的地方,那麼一定會去務農,這些人都去務農,那麼荒地就一定能開墾了。
 抬高酒肉等奢侈品的價錢,加重收取這些東西的賦稅,讓租稅的數量高出它的本錢十倍,如果這樣的話,賣酒、肉等東西的商人就會減少,農民也就不能縱情飲酒作樂,大臣也就不會荒廢政事而吃喝享樂。從事經商的人少了,那麼國家就不會浪費糧食。農民不能縱情飲酒作樂,那麼農民就不會懶惰。大臣不荒廢政事,那麼國家的政事就不會拖延不辦,君主也就不會有錯誤的舉措。國家不浪費糧食,農民不怠慢放鬆農業,那麼荒地就一定能開墾了。
 加重刑罰處罰措施,並且建立聯保組織,使他們互相監視,如果一個人犯了罪,其他人一起受處罰,那麼那些氣量小、性格暴躁的人就不再敢打架鬥毆,兇狠強悍的人便不敢爭吵鬥嘴,懶惰的人也不敢到處遊蕩,喜歡揮霍的人也不再會產生,善於花言巧語、心懷不良的人就不敢再進行欺詐。這五種人在國內不存在,那麼荒地就一定能開墾了。
讓百姓不能隨便搬遷,那麼就會愚昧遲鈍。百姓愚昧遲鈍就安居不遷移,那些搖唇鼓舌迷惑農民的人就沒有地方混飯吃,就一定會去務農了。愚昧無知、性情浮躁多慾念的人也能專心從事農業生產了,那麼農民就一定會安心務農。農民安心務農,愚昧遲鈍的人也去務農,那麼荒地就一定能開墾了。
    等同地發佈有關卿大夫、貴族嫡長子以外弟子擔負徭役賦稅的法令,根據他們的輩份讓他們服徭役,再提高他們服徭役的條件,讓他們從掌管為服徭役之人供給穀米的官吏那裏領取糧食,他們就不可能逃避徭役,而且想做大官也未必能夠獲得,那麼他們就不再四處遊說或投靠權貴,就一定會去務農。這些人去務農,那麼荒地就一定能開墾了。

    國家的大臣諸大夫們,對那些有關博學多聞,能言巧辯,到外週遊居住外鄉之類的事都不准做,更不准到各郡縣去居住遊說,那麼農民就沒有地方能聽到奇談怪論。聽到蠱惑人心的學說。農民沒有地方聽到異端學說,那麼有智慧的農民就沒有辦法脫離他們原來從事的農業,而那些愚笨的農民就會無知識,不喜歡學問。愚笨的農民無知識,不喜歡學問,那麼就會積極務農。有智慧的農民不脫離他們原來所從事的農業,那麼荒地就一定能開墾了。
高裏永 發表於 2025-7-18 23:03 | 顯示全部樓層
【商君書·墾令】"重刑連罪非徙無游"章義疏

【商君書】卷二【墾令】篇所載"重刑連罪"諸策,實為戰國法家"農戰"思想之制度性體現。今就所示文本,析其要義如次:

一、逆旅之禁與戶籍控制
"廢逆旅則奸偽躁心"章,體現商鞅"利出一孔"之治理邏輯。【商君書·墾令】主張取締民間旅舍(逆旅),其深層用意有三:其一,阻斷流動人口生存空間,使"私交疑農之民"失去活動基礎;其二,通過"無所於食"的生存壓力,迫使遊民歸於農耕。此與【商君書·算地】"使民無得擅徙"相呼應,構成戶籍控制的重要環節。考古所見秦簡【法律答問】中"驗傳"制度,恰為此政策之實證。

二、山澤專利與職業管控
"壹山澤"政策非單純經濟壟斷,實為職業選擇之強制規範。商鞅將山澤資源收歸官營,旨在斷絕"惡農慢惰"者通過漁獵、採集等非農途徑謀生之可能。此與【商君書·外內】"山澤鹽鐵之利二十倍於古"的記載相合,反映國家通過資源壟斷實現"利出一孔"的治理技術。睡虎地秦簡【田律】"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等規定,正為此政策之法律化表現。

三、重稅抑商與價值引導
"貴酒肉價"章採用經濟槓桿調節社會分工。通過"十倍其朴"(徵收十倍成本之稅)的重稅政策,壓縮商業利潤空間,此與【商君書·外內】"食賤者錢重"形成政策閉環。值得注意的是,商鞅並非簡單否定商業,而是通過"使商賈少"實現"民之力盡在於地"的資源配置。近年出土的裏耶秦簡所見市稅記錄,可證此政策在基層之執行。

四、制度設計的治理邏輯
此三策共同體現商鞅"作壹而得官爵"(【商君書·農戰】)的核心思想:其一,通過"重刑連罪"建立責任連帶,強化社會控制;其二,運用"非徙無游"限制人口流動,保障農業勞動力;其三,藉助經濟手段調節社會價值取向。這種"刑賞斷於民心"(【商君書·說民】)的治理術,實為法家"以刑去刑"理論在經濟領域的具體實踐。

結語:
【墾令】諸策表面看似經濟政策,實為商鞅"摶力殺力"(【商君書·說民】)治國方略的有機組成。其思想內核在於通過制度設計引導民眾行為,最終實現"國作壹一歲者,十歲強"(【商君書·去強】)的強國目標。今人研讀此篇,當置於戰國社會變革背景下,方能理解其"重本抑末"政策的歷史合理性與時代局限性。
~幽魂~ 發表於 2025-7-24 13:43 | 顯示全部樓層
【商君書·墾令】第二篇詮解:重刑連坐與農本政策之辯證

【墾令】篇所載"廢逆旅則奸偽躁心"諸條,實為商鞅農戰思想之具體施政綱領。本文試從法家思想體系出發,對此段文本作三重解析:

一、社會控制與職業固化
"廢逆旅"之策非僅取締旅舍,實乃斷絕人口流動之制度設計。【商君書·算地】云"使民無得擅徙",與此互為表裏。逆旅作為流動節點,既為"奸偽躁心"者提供生存空間,亦使"私交疑農"之徒得以規避農耕。商鞅以"無所於食"為威懾,本質是通過經濟手段強制職業固化,此與【管子·治國】"禁末作,止奇巧"異曲同工。值得注意的是,此政策將社會職業分為"必農"與"非農"二元對立結構,反映出法家"利出一孔"的極端主張。

二、資源壟斷與欲望管理
"壹山澤"政策頗具深意。【鹽鐵論·非鞅】載"外設百倍之利,收山澤之稅",可與此互證。商鞅不僅壟斷自然資源,更通過斷絕"惡農慢惰"者的生存空間,實現"利祿者一孔"的社會改造。其"倍欲之民"的提法,揭示法家對人性的基本判斷——欲望必須受制度約束。這種思想在【韓非子·五蠹】"糟糠不飽者不務粱肉"說中得到進一步發展,形成法家特有的"制欲"理論。

三、重稅政策與商業抑制
"貴酒肉價"三句體現典型的法家經濟手段。以"十倍其朴"(按成本課以十倍之稅)抑制商業,與【墾令】前文"重關市之賦"形成政策閉環。商鞅之"重租"非為財政收入,實為"商賈少"的逆向調節,此與【韓非子·詭使】"利商市關梁之行"的批判一脈相承。這種通過扭曲價格機制達成政策目標的做法,在戰國經濟思想中獨具特色。

結語:
此段文本雖簡,卻完整呈現商鞅農本思想的實施路徑:通過空間控制(廢逆旅)、資源壟斷(壹山澤)、經濟干預(貴酒肉)三重手段,構建"利出一孔"的社會結構。其思想內核與【商君書·外內】"邊利盡歸於兵,市利盡歸於農"的主張深度契合,反映出法家"以刑去刑"的極端治理邏輯。今人研讀此篇,當置於戰國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方能理解其"重刑連罪"背後的制度設計深意。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