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10|回覆: 2

[其他] 【六韜·文韜4大禮】詩解臨周公正為下沉定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7-16 21:41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六韜·文韜4大禮】詩解臨周公正為下沉定
題文詩:
王問君臣,之禮如何?太公:為上唯臨,
洞察下情;為下唯沉,謙恭馴服,臨而無遠,
沉而無隱.為上唯周,公正非私,為下唯定,
安守職分.周則天也,定則地也.或天或地,
法天擇地,大禮乃成.文王:主位如何?
太公:安徐而靜,柔節先定,善與不爭,
虛心平志,待物以正.文王:如何?
太公:勿妄而許,守;勿逆而拒,
拒則閉塞.高山仰止,不可極也;深淵度之,
不可測也.神明之德,,其極情真.
文王:如何?太公:目貴明以,
天下目視,則無不見,至視情視;耳貴聰以,
天下耳聽,則無不聞,至聽情聽;心貴智以,
天下心慮,則無不知,至知虛心,虛心自知.
輻湊並進,則明不蔽.情懷天下,情通宇內.
原文
  文王問太公曰:『君臣之禮如何?』
  太公曰:『為上唯臨①,為下唯沉②。臨而無遠③,沉而無隱④。為上唯周⑤,為下唯定⑥。周則⑦天也,定則地也。或天或地,大禮乃成。』
  文王曰:『主位如何?』
  太公曰:『安徐而靜,柔節先定,善與而不爭,虛心平志,待物以正。』
  文王曰:『主聽如何?』
  太公曰:『勿妄而許,勿逆而拒。許之則失守⑧,拒之則閉塞。高山仰止,不可極也;深淵度之,不可測也。神明之德,正靜其極。』
  文王曰:『主明如何?』
  太公曰:『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輻湊⑨並進,則明不蔽矣。』
  注釋
  ①臨:居高臨下。引申為洞察下情。
  ②沉:深沉隱伏。引申為謙恭馴服。
  ③遠:意為疏遠民眾。④隱:隱匿私情,不盡忠誠。
  ⑤周:周遍,普遍,意指普施恩德。
  ⑥定:安定,穩定,意指安分守紀。
  ⑦則:意為效法。
  ⑧守:操守,引申為內心的主見。
  ⑨輻湊:輻條內端集中於軸頭。湊,同『輳』,會合,聚合。
譯文
 文王問太公道:『君主與臣民之間的禮法應該是怎樣的?』
  太公回答說:『身為君主最重要的是洞察下情,作臣民的最重要的是馴服恭敬。洞察下情在於不疏遠臣民,馴服恭敬應該不隱瞞私情。做君主的要遍施恩惠,作臣民的應安守職分。遍施恩惠,要象天空那樣覆蓋萬物;安守職分,要象大地那樣穩重厚實。君主效法上天,臣民效法大地,這樣君臣之間的禮法就圓滿構成。』
文王問道:『身居君主之位,應該怎樣做?』
 太公答道:『應該安詳穩重而沉着清靜,柔和有節而胸有成竹,善於施惠而不同民眾爭利,虛心靜氣而公道無私,處理事務公平正直。』
  文王問:『君主應該如何傾聽意見呢?』
 太公答道:『不要輕率地接受,也不要粗暴地拒絕。輕率接受就容易喪失主見,粗暴拒絕就會閉塞言路。君主要象高山那樣,使人仰慕不已;要象深淵那樣,使人莫測其深。神聖英明的君主之德,就是清靜公正,達到極點。』
  文王問:『君主怎樣才能做到洞察一切呢?』
  太公答道:『眼睛貴在明察事物,耳朵貴在敏聽意見,頭腦貴在思慮周詳。依靠天下人的眼睛去觀察事物,就能無所不見;利用天下人的耳朵去傾聽意見,就能無所不聞;憑藉天下人的頭腦去思考,就能無所不知。四面八方的情況都匯集到君主那裏,君主自然就能洞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
偷月 發表於 2025-6-20 16:24 | 顯示全部樓層
【六韜·文韜·大禮】義疏:論君臣禮法之天地綱維

【六韜·文韜】第四篇【大禮】所載文王與太公問答,實為周初政治哲學之精要。其以"臨、沉、周、定"四字為綱,闡發君臣互動之禮法,暗合【周易】"天尊地卑"之象,今試為析義。

一、君臣分位:臨沉之辨
太公答文王"君臣之禮"曰:"為上唯臨,為下唯沉",此語直指權力倫理核心。"臨"者,居高視下之謂,【易·臨卦】彖傳雲"剛浸而長",恰喻君主須以清明之智洞察下情;"沉"者,伏低順承之義,【坤卦】"牝馬地類,行地無疆"可相發明,謂臣子當以謙恭為本。二者若陰陽交感,缺一則乾坤失序。然太公特誡"臨而無遠,沉而無隱",猶【中庸】"君子之道費而隱",強調上下溝通須守節度——君不可因居高而疏離,臣不可因謙卑而隱匿真言。

二、周定之道:法天象地
"為上唯周,為下唯定"更進一層。"周"者,非僅周全,實含【周禮】"惟王建國,辨方正位"之意,謂君主治國須如天道周流,公正無私;"定"者,非徒靜止,實具【尚書·洪範】"皇極之敷言,是彝是訓"之旨,言臣子守職當似大地承載,安分不逾。太公以"周則天也,定則地也"為喻,顯見其取法【易傳】"天地定位"的宇宙觀,將政治倫理提升至形而上學高度。此與【管子·形勢解】"主者,人之所仰而生也;臣者,主之所安而序也"異曲同工。

三、主位要義:安徐而靜的治術
文王追問"主位如何",太公答以"安徐而靜",此四字實為黃老之術先聲。【老子】"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莊子·應帝王】"至人之用心若鏡"皆可互參。所謂"安徐",非怠政也,乃【大學】"靜而後能安"的修為;"靜"者,非無為也,是【荀子·解蔽】"虛壹而靜"的認知狀態。此乃針對君主心性修養提出極高要求,與後文"主聽""主明"諸章一脈相承。

結語:禮法背後的政道精神
【大禮】篇雖僅百餘言,然其以天地喻君臣、以動靜論治術,實開後世"君道無為而臣道有為"思想之先河。太公之答,既承殷周之際"以德配天"的傳統,又下啟春秋戰國"刑名法術"之學。讀者當知:所謂"大禮",非僅儀制規範,實為貫通天道人倫的政治綱維。明乎此,則【文韜】十二篇之微言大義,思過半矣。

(全文798字)

按:本文謹守經學註疏傳統,以【周易】【尚書】解【六韜】,兼采諸子為證,力求義理、考據、辭章三者合一。學者若欲深究,可參看銀雀山漢簡【六韜】異文及王應麟【困學紀聞】相關論述。
英文郵箱 發表於 2025-7-2 02:58 | 顯示全部樓層
【六韜·文韜·大禮】義疏:論君臣禮法之天地綱維

【六韜·文韜·大禮】一章,以太公答文王之問,闡發君臣相處之道,其言簡意深,以『臨、沉、周、定』四字為綱,輔以天地之喻,實為上古政治哲學之精髓。今試析其義,以明聖賢立言之本旨。

一、 『臨』與『沉』:上下交感之基
太公謂『為上唯臨,為下唯沉』,此乃君臣互動之根本。『臨』者,居高而察下,若【周易·臨卦】所謂『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君主須以明察下情為務,然『無遠』二字尤需玩味——既不可疏離怠慢,亦不可苛察瑣碎,當持中正之度。『沉』者,臣下謙恭自守,如【尚書·說命】言『啟乃心,沃朕心』,然『無隱』之誡,則強調忠誠坦蕩,非阿諛逢迎之謂。二者相濟,方成『大禮』之序。

二、 『周』與『定』:法天象地之德
『周』者,君主如天覆無偏,【呂氏春秋】言『公則天下平』,正與此合。太公以『周則天也』為喻,暗合【老子】『天網恢恢』之意,強調為政者須公正無私,普惠萬物。『定』者,臣下若地載不遷,【周易·坤卦】曰『君子以厚德載物』,即安守本分、穩固有常之德。君臣各司其職,如天地定位,萬物乃生,此即『大禮』之終極境界。

三、 主位之道:安徐而靜的治術
文王續問『主位如何』,太公答以『安徐而靜』,此四字直指為君之心法。【管子·心術】云『靜因之道』,【大學】言『靜而後能安』,皆與太公之論相通。君主須以靜制動,以緩馭急,方能如北辰居所而眾星共之。此非消極無為,乃【中庸】『致中和』之實踐,與『臨、周』二德互為表裏。

結語:禮法即天道的人間顯化
【大禮】篇以君臣關係為軸,實則貫通天人。太公之論,非僅權術之教,更是將宇宙秩序(天地)投射於人事(禮法),其思想脈絡與【易傳】【中庸】一脈相承。後世所謂『君君臣臣』,若離此天地之德而空談綱常,則失其本真矣。

(全文約780字)

按:此解以經解經,參合【周易】【尚書】諸典,力求還原太公答問之語境,避免以今律古之弊。學者若欲深究,當循『天地—禮法—治術』三層次細繹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丁酉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三日未時| 2025/7/27/週日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