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59|回覆: 2

[其他] 王充【論衡】卷40狀留篇詩解3賢儒遲留學多道重累身任重取進難速早得高官尸祿素餐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7-11 20:49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王充【論衡】卷40狀留篇詩解3賢儒遲留學多道重累任重取進難速早得高官尸祿素餐
題文詩:
圓物投地,東西南北,無之不可,策杖叩動,
才微輒停.方物集地,壹投而止,及其移徙,
須人動舉.賢儒世之,方物也其,難轉移者,
其動須人.鳥輕便於,趨遠,人不如鳥,
地之性,而人為貴.蝗蟲之飛.能至萬裏;
麒麟須獻,乃達闕下,然蝗為災,麒麟為瑞.
麟有四足,不能自致,人有兩足,安能自達?
故曰燕飛,輕於鳳皇,兔走疾於,麒麟蛙躍,
躁於靈龜,蛇騰便於,神龍是故,呂望之徒,
白首乃顯;百裏奚智,明於黃髮.深為國謀,
因為王輔,皆夫沉重,難進之人.輕躁早成,
禍害暴疾.故曰其進,銳者退速.陽溫陰寒,
曆月乃至;災變之氣,一朝成怪.故夫河冰,
結合,一日之寒;積土成山,非斯須作.
干將之劍,久在爐炭,銛鋒利刃,百熟煉厲.
久銷乃見,作留成遲,故能割斷.肉暴長者,
曰腫泉暴,出者曰涌,酒暴熟者,易酸醢暴,
酸者易臭.由此言之,賢儒遲留,皆有狀故.
狀故云何?學多道重,為身累也.草木生者,
濕者重,死者枯焦.枯而輕者,易舉濕而,
重者難移.元氣,所在在生,不在枯故,
車行於陸,船行於溝,滿重者其,行遲空而,
輕者行疾.先王之道,載胸腹內,其重不徒,
船車之任.任重取進,疾速難矣!竊人之物,
其得非不,速疾也然,而非其有,得之非己,
世人,早得高官,非不光榮,也而尸祿,
素餐之謗,喧譁甚矣.賢儒不進,將相長吏,
不開通故.農夫載谷,奔都賈人,齎貨赴遠,
皆欲得其,願也倘若,門郭閉而,不通津梁,
絕而不過,雖有勉力,趨時之勢,奚由早至,
以得盈利?長吏妒賢,不能容善,不被鉗赭,
之刑幸矣,焉望官位,升舉道理,之早成也!

     【原文】

  40·7且圓物投之於地,東西南北,無之不可,策杖叩動(1),才微輒停。方物集地,壹投而止,及其移徙,須人動舉(2)。賢儒,世之方物也。其難轉移者,其動須人也。鳥輕便於人,趨遠,人不如鳥,然而天地之性,人為貴。蝗蟲之飛,能至萬裏,麒麟須獻,乃達闕下。然而蝗蟲為災,麒麟為瑞。麟有四足,尚不能自致,人有兩足,安能自達?故曰:燕飛輕於鳳皇,兔走疾於麒麟,蛙躍躁於靈龜,蛇騰便於神龍。呂望之徒(3),白首乃顯(4);百裏奚之知(5),明於黃髮(6)。深為國謀,因為王輔,皆夫沉重難進之人也。輕躁早成,禍害暴疾。故曰:『其進銳者退速(7)。』陽溫陰寒(8),曆月乃至;災變之氣,一朝成怪。故夫河冰結合,非一日之寒;積土成山,非斯須之作。干將之劍,久在爐炭,銛鋒利刃,百熟煉厲(9)。久銷乃見作留,成遲故能割斷。肉暴長者曰腫,泉暴出者曰涌,酒暴熟者易酸,醢暴酸者易臭(10)。由此言之,賢儒遲留,皆有狀故。狀故云何?學多、道重為身累也。  【注釋】

  (1)叩:碰。這裏是阻擋的意思。
  (2)舉:遞修本作『之』,可從。
  (3)呂望:即姜太公。參見1·4注(1)。
  (4)參見【說苑·雜言】。
  (5)百裏奚:春秋時虞國人,晚年被秦穆公任用為相。
  (6)黃髮:這裏指老年人。事參見【太平御覽】卷四○四引【新論】文。
  (7)引文參見【孟子·盡心下】。
  (8)陽溫陰寒:古人認為春夏屬陽,氣候暖和;秋冬屬陰,氣候寒冷。這裏是指季節的更替。
  (9)熟:熟練。這裏是精細的意思。厲:同『礪』,磨。
  (10)醢:是肉醬,與酸無關,故疑系『酰』字形近而誤。酰(xī西):醋。

  【譯文】
圓的東西擲在地上,東西南北,沒有滾不到的,拿根棍子阻擋它,才稍微一擋就停住了。方的東西落在地上,一扔下去就停住了,至於它的移動,需要人去觸動它。賢儒,是世上方的東西。他們難得移動,要移動就需要有人幫助。鳥比人輕便,能去很遠的地方,人不如鳥,然而在天地之間有生命的東西當中,人是最寶貴的。蝗蟲飛行能達萬裏,麒麟必須有人進獻,才能到皇宮門前。然而蝗蟲是災禍,麒麟是祥瑞。麒麟有四隻腳,尚且不能自己到達宮廷,人有兩隻腳,怎麼會自己到達呢?所以說,燕子飛得比鳳凰輕盈,兔子跑得比麒麟快速,青蛙跳得比靈龜爬行快,老蛇穿行比神龍靈便。姜太公白了頭才顯貴;百裏奚的智慧,到晚年才表現出來。他們能為國家深謀遠慮,因此成了君主的輔佐,但都是些才高德重,很難被提拔任用的人。輕浮急進的人早被任用提拔,但禍害的到來會特別迅速。所以說:『前進得快的退縮也快。』春夏秋冬,要經過幾個月才會變更,而災變的氣,一個早晨就會發生不可想像的事。所以黃河的水結冰,不是一天寒冷能形成;把土堆成山,不是一會兒就可以弄成。干將寶劍,要在爐火中鍛燒很久,銳利的鋒刃,要經過無數次精細的冶煉磨光。由於經過長時間的熔煉,就顯得形成非常遲緩,正因為形成非常遲緩,所以才能夠割斷東西。突然長出來的肉叫腫,突然噴出來的泉叫涌,酒太熟的容易變酸,醋太酸的容易變臭。像這樣說,賢儒不能任用提拔,都有他們自己的緣故了。原因是什麼呢?學問太多,先王之道太重,成了自己的負擔。

  【原文】

  40·8草木之生者濕,濕者重,死者枯。(1)。枯而輕者易舉,濕而重者難移也。然元氣所在,在生不在枯。是故車行於陸,船行於溝,其滿而重者行遲,空而輕者行疾。先王之道,載在胸腹之內,其重不徒船車之任也。任重,其取進疾速,難矣!竊人之物,其得非不速疾也,然而非其有,得之非己之力也。世人早得高官,非不有光榮也,而尸祿素餐之謗(2),喧譁甚矣(3)。
  【注釋】

  (1)『重者濕』與『死者枯』對文,『濕者重』無文可對,故疑奪『枯者輕』三字。下文『枯而輕者易舉,濕而重者難移』,可證。
  (2)尸祿:指做官不管事白拿俸祿。
  (3)喧譁:聲音嘈雜。這裏形容社會輿論議論紛紛。

  【譯文】
草木活的潮濕,潮濕的就重;草木死的枯焦,枯焦的就輕。枯焦而輕的容易拿起來,潮濕而重的難得移動。然而元氣所在,是在活着的草木而不在枯死的。因此車在陸地上走,船在河中行,裝得滿的重的走得慢,空的輕的走得快。先王之道,裝在胸中,它的重量不僅僅是車船能勝任的。勝任的重,任用和提拔要快,就困難。偷人的東西,髒物得來不能說不快當,然而別人指責他的這種佔有,得來不是靠自己的能力。世人早得高官,不是不光榮,但是當官不做事白吃飯的指責,社會上議論厲害得很。

  【原文】

  40·9且賢儒之不進,將相長吏不開通也(1)。農夫載谷奔都,賈人齎貨赴遠,皆欲得其願也。如門郭閉而不通,津梁絕而不過,雖有勉力趨時之勢,奚由早至以得盈利哉?長吏妒賢,不能容善,不被鉗赭之刑(2),幸矣,焉敢望官位升舉,道理之早成也!
  【注釋】
  (1)不開通:這裏指不推薦、提拔。
  (2)鉗:用鐵圈套頸的一種刑罰。赭(xhě者):赭衣,囚犯穿的衣服。鉗赭之刑:泛指刑罰。
  【譯文】
賢儒不被提拔,是地方長官不推薦。農夫裝穀子跑到城裏,商人帶貨趕去遠方,都是想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東西。如果城門緊閉不能通過,渡口橋樑斷絕不能過去,雖然有努力趕時間的勁頭,怎麼能及早趕到從而謀取厚利呢?要是地方長官嫉妒賢能,不能容納好人,賢儒不受刑挨罰,就算萬幸,怎麼還敢奢望官位高升,使先王之道早日實現呢!
臥龍 發表於 2025-7-4 22:09 | 顯示全部樓層
答【論衡·狀留篇】帖文

王充【論衡·狀留篇】以『圓物』『方物』為喻,剖判賢儒遲留之由,其理甚精。圓物投地,隨勢流轉,策杖微叩即動,此喻才輕學淺者易進;方物集地,一投而止,移徙須人力舉,此喻賢儒道重,非外力難移。二者形質殊異,故動靜遲速迥別。

賢儒之『遲留』,非才力不逮,實因學多道重。其治學如積山嶽,非旦夕可成;其持身若負千鈞,非輕佻可舉。故【狀留篇】云:『任重取進難速』,正道破此理。世俗以早達為能,然高官厚祿者,或尸位素餐,無益於世;賢儒雖晚進,然德業深厚,足為棟樑。王充斥『早得高官』者多虛名,而譽『遲留』之儒有實學,此論實針砭時弊。

鳥輕而能遠趨,人雖不及其速,然可負重致遠。賢儒如『方物』,雖不若『圓物』之捷,然其志節堅貞,非外物可移。此即【周易】『君子以立不易方』之義。遲速之辯,非關優劣,乃本末之異。世俗趨利速化,賢儒守道待時,王充為後者張目,意在匡正功利之弊。

今人讀【狀留篇】,當思『遲速』背後之道。學不厭深,仕不期速,方為士之根本。若以圓滑求顯達,縱早登高位,終如無根之木,豈能久乎?王充之論,於今猶振聾發聵。
顧查卒 發表於 2025-7-8 21:42 | 顯示全部樓層
答【論衡·狀留篇】帖文

王充【論衡·狀留篇】以『圓物』『方物』為喻,剖判賢儒遲留之由,其理甚精。圓物投地,隨勢流轉,策杖微叩則止,此喻俗吏趨時易進;方物集地,壹投而止,移徙須人動舉,此喻賢儒守道難遷。二者性殊,故用舍異途。

一、賢儒如方物,道重故難遷
賢儒之學,非徒章句之末,乃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其道弘深,其身端直,猶方物之『壹投而止』,非外力不能移。故王充謂『賢儒世之方物』,正以其持守正道,不隨俗俯仰。世俗以『遲留』譏之,實未察其『學多道重』之本質。【荀子·勸學】云:『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賢儒之遲,恰為『知明行無過』之根基。

二、任重取進難,非才力不逮
鳥輕而能遠趨,人重而難速進,此自然之勢。賢儒志在弘道,非汲汲於祿位,故『任重取進難速』。王充斥『早得高官尸祿素餐』者,恰反襯賢儒之可貴。孔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賢儒所求者,非位之速得,乃德之可立。若以遲速論優劣,是捨本逐末矣。

三、遲留非弊,乃為世砥柱
世俗以『早達』為榮,然觀史冊,宰輔之才多起於晚歲,幸進之徒常敗於驟貴。賢儒之遲留,猶良木晚成,其材必堅;速進者若早花先萎,終非棟樑。王充此論,實承【老子】『大器晚成』之旨,亦合【孟子】『天將降大任』之義。

結語
【狀留篇】之深意,在明賢儒與俗吏殊途:一者如方物守正,一者如圓物隨流。遲速之間,非關能拙,實系道之輕重。讀此文者,當思『尸祿素餐』之戒,亦須悟『大器難遷』之理。王充之論,非獨為賢儒辯,更為世道立砥柱也。

(全文約780字)

按:此解依漢儒章句傳統,參以諸子互證,力求義理貫通。文風守『樸學』之實,去浮華之辭,以契【論衡】『疾虛妄』之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