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02|回覆: 1

[其他] 宋應星【論氣】卷1形氣4詩解質有灰無由化精液相傳骨肉草木同氣見火還虛了無灰質硃砂雄雌石硫黃煤炭硝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5-31 20:23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宋應星【論氣】卷1形氣4詩解質有灰無由化精液相傳骨肉草木同氣見火還虛了無灰質硃砂雄雌石硫黃煤炭硝
題文詩:
或問有形,必化氣黃,泉蒸化者,不借火燃,
燃火成灰,者必待入,泉後化否?曰其質,
有灰者非,地氣蒸混,必無由化.草木有灰,
人獸骨肉,借草木生,即虎狼生,而不食草,
木者所食,禽獸又皆,食草木而,生長者其,
精液相傳,故骨肉與,草木同其,氣類也即,
水中魚蝦,所食滓沫,究源流亦,草木所為.
至道至精,萬物精通,精液相通.至無而有,
至虛而實,生死相繼,至道不滅,至道虛無,
無形有情,形以載氣,氣正神清.若夫見火,
還虛而了,無灰質存,者則硃砂,雄雌石及,
硫黃煤炭,魁朴硝類.此數物者,,
成金而形,骸尚類石,天地真火,融結而成,
人間凡火,迎合而化,不待頃刻,虛無本色,
而立見也.彼水銀也,流自嫩砂,明珠胎於,
老蚌此其,無質與灰,又不待言.是故火生,
於木其化,物之功有,一星而敵,地氣萬鈞,
一刻而敵,百年.造化之妙,不可思議.
真火真氣,氣正情真,真情虛無,虛無自神.
  

【原文】                 形氣四  或問有形必化氣,黃泉蒸化者,不借火燃,燃火成灰者,必待入泉而後化否?曰:其質有灰者,非地氣蒸混,必無由化。草木有灰也,人獸骨肉借草木而生,即虎狼生而不食草木者,所食禽獸又皆食草木而生長者,其精液相傳,故骨肉與草木同其氣類也。即水中魚蝦所食滓沫,究竟源流,亦草木所為也。  若夫見火還虛,而了無灰質存者,則硃砂、雄雌石、硫黃、煤炭、魁、朴硝之類。此數物者,精意欲成金而形骸尚類石,天地真火融結而成,而人間凡火迎合而化,不待頃刻而立見虛無本色也。彼水銀流自嫩砂,明珠胎於老蚌,此其無質與灰又不待言也。是故火生於木,其化物之功,有一星而敵地氣之萬鈞,一刻而敵百年者。造化之妙,不可思議也。
【注釋】
形氣四

   或曰有形必化氣,黃泉蒸化者,不借火燃,燃火成灰者,必待入泉而化否?曰:其質有灰者,非地氣蒸泥,必無由化。草木有灰也,人獸骨肉借草木而生,即虎狼生而食草木者,所食禽獸又皆食草木而生長者,其精液相傳,故骨肉與草木,同其氣類也。即水中魚蟲所食滓zi沫,究竟源流,亦草木所為也。
     若夫見火還虛,而了無灰質存者,則硃砂、雄雌石、硫黃、煤炭、魁、朴硝之類,此數物者,精意欲成金而形骸尚類石,天地真火融結而成,而人間凡火迎合而化,不待頃刻而立見虛無本色也。彼水銀流自嫩砂、明珠,胎於老蚌,此其無質與灰又不待言也。是故火生於木,其化物之功,有一星而敵(釋:敵1相當2有利益衝突而不相容的人3抵擋)地氣之萬鈞,一刻而敵百年者。造化之妙,不可思議也。
戴改 發表於 2025-5-13 03:53 | 顯示全部樓層
答【論氣·形氣】章問

宋應星【論氣】卷一『形氣』章,以質氣轉化之理闡發萬物生化之機,其言『質有灰無由化』『骨肉草木同氣』諸論,實承【周易】『精氣為物』之說,而參以實證觀察,可謂格物致知之典範。今就所問,分疏如次:

一、形氣轉化與灰質之別
章中設問:『有形必化氣,黃泉蒸化者不借火燃,燃火成灰者必待入泉後化否?』此問直指形質消亡之兩途——火化與自然腐化。宋氏答以『質有灰者非地氣蒸混必無由化』,乃明言灰質(如草木、骨肉)須經地氣(水土濕熱)或火煉方能分解。其理本於【禮記·月令】『腐草為螢』之喻,蓋言物質轉化必賴外界氣機推動。

二、骨肉草木同氣之驗
『草木有灰,人獸骨肉借草木生』之說,合於傳統『五行相生』理論。草木得土氣而生,獸食草木而長,終歸『還虛』,此即【莊子】『萬物一馬』之氣化觀。尤值得注意的是,宋氏特舉『虎狼不食草』為例,揭示食物鏈中精氣傳遞之單向性:草木為初級承氣者,獸類雖不直接食草,然其獵物(如鹿、兔)實為草木精氣所化,故骨肉與草木終屬同源。此論較王充【論衡】『物勢篇』更進一層,暗合現代生態學能量流動之理。

三、礦物火化之殊相
末句『硃砂、雄雌石、硫黃、煤炭、硝』諸物,乃補充火化特例。此類礦物經火煉而『了無灰質』,恰與草木成灰對照。硃砂(HgS)加熱則汞升硫降,硫黃(S)燃盡為氣,皆屬『見火還虛』之證。宋氏以實證比較不同物質之氣化形態,其方法論近於張載【正蒙】『形潰反原』之說,而更具技術觀察色彩。

結語
【論氣】此章以『灰質有無』為綱,統攝有機(草木骨肉)與無機(礦物)兩大範疇,揭示氣化過程中『形→氣→虛』的普遍規律。其說既植根於『天人一氣』的哲學傳統,又注重經驗驗證,堪稱明代自然哲學之傑構。讀者若參以【天工開物】中冶金、制陶諸術,更可窺見宋氏『道器合一』之學術旨歸。

(全文約780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辛巳月丁亥日|黃帝4722年四月廿一日卯時| 2025/5/18/週日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