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47|回覆: 2

[其他] 屈原【楚辭;離騷】詩解7人莫我知何懷故都既莫足與為美政兮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3-11 14:53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屈原【楚辭;離騷】詩解7人莫我知何懷故都既莫足與為美政兮
題文詩:
靈氛既告,余以吉占,歷吉日乎,吾將行兮.
折瓊枝以,為羞精瓊,爢以為粻.為余駕飛,
龍兮雜以,瑤象為車.何離心之,可同吾將,
遠逝以自,疏邅吾道,夫崑崙兮,路修遠以,
周流,雲霓晻藹,鳴玉鸞之,啾啾,
發軔天津,夕余至乎,西極鳳皇,翼其承旗,
高翱翔之,翼翼忽吾,行此流沙,遵赤水而,
容與,蛟龍使,津詔西皇,使涉予.
路修遠以,多艱騰眾,車使徑待.路不周山,
以左轉兮,期指西海.屯余車其,千乘兮齊,
玉軑並馳.駕八龍之,婉婉兮載,雲旗委蛇.
抑志弭節,神高馳之,邈邈,九歌舞韶,
假日媮樂.陟升皇之,赫戲兮忽,臨睨舊鄉.
僕夫悲傷,余馬懷兮,蜷顧不行.亂曰已矣,
國無人莫,我知兮何,懷乎故都!既莫足與,
為美政兮,將從,彭咸所居.高山流水,
知音難覓,屈子至正,正道而行,摧眉折腰,
事權貴也,屈子不為,剛正不阿,壯志凌雲.

【原文】

靈氛既告余以吉占兮[1],歷吉日乎吾將行。折瓊枝以為羞兮[2],精瓊爢以為粻[3]。為余駕飛龍兮,雜瑤象以為車[4]。何離心之可同兮,吾將遠逝以自疏[5]。邅吾道夫崑崙兮[6],路修遠以周流。揚雲霓之晻藹兮[7],  鳴玉鸞之啾啾[8]。朝發軔於天津兮[9],夕余至乎西極[10]。鳳皇翼其承旗兮[11],高翱翔之翼翼。忽吾行此流沙兮[12],遵赤水而容與[13]。麾蛟龍使梁津兮[14],詔西皇使涉予[15]。路修遠以多艱兮[16],騰眾車使徑待[17]。路不周以左轉兮[18],指西海以為期[19]。屯余車其千乘兮[20],齊玉軑而並馳[21]。駕八龍之婉婉兮[22],載雲旗之委蛇[23]。抑志而弭節兮[24],神高馳之邈邈[25]。奏【九歌】而舞【韶】兮[26],聊假日以媮樂[27]。陟升皇之赫戲兮[28],忽臨睨夫舊鄉[29]。僕夫悲余馬懷兮[30],蜷局顧而不行[31]。亂曰[32]:已矣哉[33],國無人莫我知兮[34],又何懷乎故都[35]!既莫足與為美政兮[36],吾將從彭咸之所居。【注釋】

[1]吉占:吉利的卜辭,好卦。
[2]瓊枝:玉樹枝。羞:同『饈』,美味。
[3]精:動詞,精選。瓊爢(mí):玉屑,玉粒。粻(zhāng):乾糧。
[4]雜:混雜,猶言『兼用』。瑤象:珠玉象牙。
[5]遠逝:遠去。自疏:自行疏遠,即主動離開楚國遠行。
[6]邅(zhān):楚地方言,調轉,轉向。
[7]揚:舉。雲霓:雲霞,這裏指雲霞做的旗。晻藹(ǎn ǎi):雲霞遮天蔽日的樣子。
[8]鸞:通『鑾』,馬鈴。啾啾(jiū):象聲詞,指鈴聲。
[9]天津:天河的渡口。
[10]西極:西方的邊極,傳說為日落的地方。
[11]翼:翅。承:相接,相連。旗(qí):竿頭系鈴,繪有雙龍纏鬥圖案的旗。
[12]流沙:神話傳說中西方沙漠之地,據說那裏的沙不停地流動。
[13]遵:沿着。赤水:神話中的水名,遠處崑崙山。容與:徘徊,躊躇不前的樣子。
[14]麾:指揮。蛟龍:傳說中龍的兩種。梁津:即在渡口間架起浮橋。
[15]詔:命令。西皇:神話中的西方之神,傳說為少皞(hào)。涉:渡過。
[16]修遠:形容路途遙遠的樣子。
[17]騰:傳話,告訴。徑待:在路邊侍衛。
[18]路:路過。不周:神話中的山名,在崑崙山西北。
[19]西海:古代神話傳說中西部大湖名。
[20]屯:聚集。乘(shèng):古代四匹馬拉一輛車叫『一乘』。
[21]軑(dài):車轄,即車輪與車軸固定在一起的插栓。
[22]八龍:八匹神駿。婉婉:曲折蜿蜒的樣子。
[23]委蛇(wēi yí):形容車旗迎風飄揚的樣子。
[24]抑志:抑制自己的情緒。弭(mǐ)節:停車。
(抑志:抑制自己的情緒。弭(mǐ)節:停車。)
[25]神:神思,思緒。邈邈:高遠的樣子。
[26]【九歌】:上古樂曲名。【韶】:即【九韶】,傳說為虞舜時的樂舞。
[27]假日:假借時日。媮(yú):通『愉』,愉悅。
[28]陟(zhì):上升。皇:天。赫戲:光明的樣子。
[29]臨:居高視下。睨(nì):斜視。舊鄉:故鄉,指楚國。
[30]僕夫:僕人,這裏指為屈原駕馭車馬的車夫。懷:眷戀,思念。
[31]蜷局:屈身,表示不肯前進。顧:回頭。
[32]亂:楚辭篇末結束全篇的標誌,是總結全篇要旨的話語,也是全篇的結語,與結束曲、尾聲相似。
[33]已矣哉:算了吧,表示絕望。
[34]國無人:指國無賢人。
[35]故都:指故國。
[36]美政:指作者心目中理想的政治,如舉賢授能、修明法度等。

【譯文】
靈氛已告訴我吉祥的卦辭,選個好日子我即將出行。攀折下玉樹枝葉做美味,精選好玉屑做乾糧。為我駕起飛速的龍車啊,車上裝飾着珠玉和象牙。離德離心的人怎能同處?我將要遠走高飛離開故國。我調轉車頭駛向崑崙山,路途遙遠繞四方週遊觀察。舉起雲旗遮天蔽日,車上玉鈴啾啾發出清鳴。早上從天河的渡口出發,傍晚我要到達西邊日落的地方。鳳凰的展翅承托着雲旗,高高翱翔凌空舒展。我踽踽獨行忽然來到這流沙地段,沿着赤水河邊我躊躇不前。我指揮蛟龍在渡口上架橋,命令西皇將我渡到對岸。路途遙遠又多艱險,我傳令眾車在路旁等待。路過不周山向左轉彎,指定西海在那裏相會。我聚集着成千輛的車子,把玉輪對齊了並駕齊驅。駕車的八匹龍馬蜿蜒地前進,車上載着的雲霓旗幟隨風飄揚。氣定神閒緩緩前進,思緒綿綿神思飛揚(定下心來啊慢慢地前行,難控制飛得遠遠的思緒。)。奏起【九歌】,跳起【九韶】舞,姑且藉此大好時光來尋求歡娛。太陽東升照得一片明亮,我忽然向下看見了故鄉。我的車夫悲傷,我的馬也感懷,屈身回頭不肯走向前方。

尾聲:算了吧!國內沒有賢人,沒有人了解我,我又何必懷戀自己的故鄉!既然沒有人能與我一起致力於實現理想政治,我將追隨彭咸跳水投江。
陳之膛 發表於 2025-7-15 03:12 | 顯示全部樓層
【離騷】"遠遊自疏"章義理髮微——兼論屈原的終極精神抉擇

【離騷】"靈氛既告"章乃全篇精神轉折之樞機,其"遠遊自疏"的文學表象下,實蘊藏着屈原對生命價值的終極叩問。今就所示文本,試析其中三重精神境界:

一、占卜意象的隱喻體系
"靈氛吉占"承襲殷周龜筮傳統而別有深意。王逸【楚辭章句】謂:"靈氛,古明占吉凶者",然考諸文本,此實為詩人內心對話之外化。"瓊枝為羞""瓊爢為粻"非僅狀飲食之精,更以玉德喻志行高潔。【周禮·天官】"玉府供王食玉"鄭注云:"玉陽精之純者,食之以御水氣",屈原化用此典,暗喻其精神修養已達純陽之境。

二、遠遊儀軌的禮制淵源
飛龍瑤象之駕,當與【穆天子傳】西巡禮制互參。考【周禮·春官】"巾車掌玉路",屈原"瑤象為車"的營造,實將天子儀仗轉化為精神超越的象徵。洪興祖【補註】謂:"【山海經】言群帝居崑崙者,皆乘龍駕雲",此非徒想像之辭,乃暗合楚地升天信仰與周室巡狩傳統的融合。

三、"故都情結"的哲學突破
"何懷故都"之問,標誌着屈原完成從政治眷戀到精神自由的躍升。朱熹【楚辭集注】解此句為"忠孝之至,固有去而不能忘者",未達一間。實則"美政"理想破滅後,詩人通過"邅吾道夫崑崙"的空間位移,實現從政治主體到文化主體的轉化。【莊子·應帝王】"乘夫莽眇之鳥,以出六極之外"可相發明,然屈子終不舍人倫關懷,此其與道家逍遙之別。

要之,此章以占卜啟程、以遠遊為表、以崑崙為歸,構建起"內修-外證-超越"的三重精神結構。司馬遷謂"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屈原賈生列傳】),正是對此種精神超拔的精準把握。屈原最終在"懷故都"與"為美政"的張力中,以文化守夜人的姿態完成對楚文化的詩性救贖,此即【離騷】"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深層意蘊所在。
彭侵李 發表於 2025-7-17 22:08 | 顯示全部樓層
【離騷】"遠遊自疏"章義理髮微——兼論屈原的終極精神抉擇

【離騷】"靈氛既告"至"吾將遠逝以自疏"章,實為屈子精神歷程之關鍵轉折。此章以占卜決疑為始,以遠遊自疏作結,其間蘊藏着詩人對現實政治徹底絕望後的終極抉擇。細繹文本,可見三層遞進之意:

一、占卜決疑的儀式性轉折
"靈氛吉占"乃全章樞機,王逸【楚辭章句】註:"靈氛,古明占吉凶者。"此非單純敘事,實為詩人內心矛盾之外化。占卜行為本身即體現【周易】"決嫌疑,定猶豫"的古老傳統,而"歷吉日"三字更見【禮記·曲禮】"卜筮不過三"的莊重。屈子在此完成從政治實踐者到精神求索者的身份轉換。

二、遠遊儀軌的象徵體系
"瓊枝為羞""瓊爢為粻"之句,當與【周禮·天官】"膳夫掌王之食飲膳羞"相參證。鄭玄註:"羞,有滋味者。"屈子以神界飲食制度構建精神聖餐,其"飛龍瑤象"的交通工具,則暗合【易經·乾卦】"時乘六龍"的意象。錢澄之【莊屈合詁】謂此"託言神遊以舒憤懣",可謂的論。

三、"離心自疏"的哲學突破
"何離心之可同"一句,實為屈子政治哲學的終極宣言。朱熹【楚辭集注】解為"忠佞不相為謀",尚未達一間。細味文脈,此"離心"非僅指群小,更包含對楚地政治生態的整體否定。"自疏"之決斷,與【論語·泰伯】"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形成跨時空呼應,然屈子之"隱"乃精神層面的超越性疏離。

末句"邅吾道夫崑崙",尤具深意。崑崙在【山海經】中為帝之下都,在【淮南子】中為登天之中樞。屈子選擇崑崙而非他處,暗示其精神歸宿不在隱逸,而在追尋更高的政治理想原型。蔣驥【山帶閣注楚辭】所謂"猶冀一見帝於天庭",實未解其中三昧。

要之,此章展現的絕非簡單的去國遠遊,而是通過構建神話儀式,完成對現實政治的符號化超越。屈子最終確立的"美政"標準,已非具體治國方略,而升華為絕對的精神尺度。這種"不能至而心嚮往之"的終極追求,正是中國士人精神傳統中最珍貴的遺產。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丙申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二日亥時| 2025/7/26/週六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