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27|回覆: 2

[其他] 【晏子春秋】卷7外篇(上)詩解10景公坐路寢曰誰將有此晏子諫(以家量貸以公量收田氏慈惠民歸如水)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11-28 16:05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晏子春秋】卷7外篇(上)詩解10景公坐路寢曰誰將有此晏子諫(以家量貸以公量收田氏慈惠民歸如水)題文詩:
景公坐於,路寢台曰:美哉其室,誰將有此?
晏子對曰:其田氏乎,田無宇之,能為畿矣.
公曰柰何?晏子對曰:為善者也,君上所勸,
豈可禁哉!田氏國門,擊柝之家,父以託子,
兄以託弟,於今三世.山木如市,不加於山;
魚鹽蚌蜃,不加於海;民財為歸.今歲凶飢,
蒿種芼斂,不半道路,有死人也.齊舊四量:
豆區釜鍾,豆四而區,區四而釜,釜十而鍾.
田氏四量,各加一焉.以家量貸,以公量收,
則所以糴,百姓之死,命者澤矣.公家驕汰,
田氏慈惠,國澤焉歸?田氏者也,雖無德能,
而施於民.公厚斂而,田氏厚施.詩經曰雖,
無德與汝,式歌且舞.田氏之施,民歌舞之,
國之歸焉,不亦宜乎!熙熙攘攘,皆為利來,
治國有常,利民為本,民心所向,不得不歸.
田氏惠民,民歸如水,田氏代齊,不得不代.
【原文】

景公坐路寢曰誰將有此晏子諫第十

景公坐於路寢,曰:『美哉其室,將誰有此乎?』

晏子對曰:『其田氏乎,田無宇為□矣。』

公曰:『然則柰何?』

晏子對曰:『為善者,君上之所勸也,豈可禁哉!夫田氏國門擊柝之家,父以託其子,兄以託其弟,於今三世矣。山木如市,不加於山;魚鹽蚌蜃,不加於海;民財為之歸。今歲凶飢,蒿種芼斂不半,道路有死人。齊舊四量而豆,豆四而區,區四而釜,釜十而鍾。田氏四量,各加一焉。以家量貸,以公量收,則所以糴百姓之死命者澤矣。今公家驕汰,而田氏慈惠,國澤是將焉歸?田氏雖無德而施於民。公厚斂而田氏厚施焉。詩曰:'雖無德與汝,式歌且舞。 」田氏之施,民歌舞之也,國之歸焉,不亦宜乎!』
10【譯文】
景公坐在路寢台裏,說:『這個房屋真美呀,將來誰能擁有它?』晏子回答說:『大概會是田氏家族吧?田無宇修建了堤壩。』景公說:『那怎麼辦?』晏子回答說:『行善事,是君王所鼓勵的,怎麼能禁止呢!那個田氏是在國內負責守衛都城的重要大家,父親傳給兒子,哥哥傳給弟弟,到今天已經三代了。山中林木運到集市上,而價錢不比山中有所增加,魚、鹽、大蛤,價錢不比海邊有所增加,百姓的錢財因此流入他家。今年收成差,鬧饑荒。蒿、的收成都不足一半,道路上有餓死之人。齊國長期以來用的量器是四升為一豆,四豆為一區,四區為一釜,十釜為一鍾,而田氏的四種量器各加一個單位。用自家的量器借貸出去,用公家的量器收進,那就是用來收買百姓的效死的恩澤呀。現在公家驕奢,而田氏慈惠,國家將歸誰所有呢?田氏雖然無德但卻施惠於百姓,公家徵稅多,而田氏施恩多啊。【詩】說':即使沒有恩德給你,請來唱歌跳舞。」田氏的施捨,百姓歌之舞之啊,國家將歸他所有,不也應該嗎!』
【注釋】
(1)孫星衍云:「玉篇:『垾,水堤也,胡肝切。』」◎俞樾云:「按『垾』字義不可通,疑『圻』字之誤,『圻』誤為『〖土干〗』,又誤為『垾』耳。『圻』者,『幾』之假字,隱元年穀梁傳注『天子畿內』,釋文曰:『畿,本作「圻」。』然則『圻』之通作『幾』,猶『圻』之通作『畿』也。『田無宇為圻矣』,猶曰『田無宇為幾矣』。問上篇曰:『田無宇之後為幾。』是其證也。」◎劉師培校補云:「『垾』疑『〖土{高羊}〗』之壞字,說文云:『〖土{高羊}〗,射臬也,讀若「准」,字或作「埻」。』則〖土{高羊}〗為矢臬,此以射〖土{高羊}〗為矢所歸,喻田氏為民所歸。下云『民財為之歸』,又云『國澤是將焉歸』,又云『國之歸也,不亦宜乎』,均蒙此言。」
錢底 發表於 2025-5-24 09:08 | 顯示全部樓層
【晏子春秋】卷七外篇所載景公與晏子對話,實為春秋時期政權更迭預兆的經典政治寓言。今試析其要義如下:

一、量器變革的政治隱喻
田氏"以家量貸,以公量收"之策,表面是計量單位的調整(豆、區、釜、鍾四級量制各增一),實則暗含深刻經濟改革。其家量(貸出)較公量(收回)多出25%,形成系統性讓利。這種"大斗出,小斗入"的運作模式,與【左傳·昭公三年】記載"民參其力,二入於公"形成鮮明對比,揭示田氏通過經濟手段重構社會契約。

二、惠民政策的雙重效應
晏子指出田氏"山木如市不加於山,魚鹽蚌蜃不加於海"的平價政策,實為早期價格管制實踐。這種"不與民爭利"的治理思維,與【管子·國蓄】"利出於一孔"主張相通。值得注意的是,在凶年飢歲背景下,田氏維持基本生活物資價格穩定,形成"蒿種芼斂不半"時的經濟避風港,客觀上完成了民間財富的再分配。

三、政權轉移的三重邏輯
1. 時間維度:田氏"三世"積累,符合【論語·子路】"必世而後仁"的治理周期律
2. 倫理維度:"父托子,兄托弟"的世官制與"慈惠"形象塑造,暗合【尚書·洪範】"斂時五福"的統治合法性建構
3. 民心維度:"民歌舞之"的記載,印證【孟子·離婁上】"得乎丘民而為天子"的政治哲學

四、晏子諫言的深意
晏子以"為善者不可禁"回應景公,表面肯定田氏,實則警示公室。其引【詩】"雖無德與汝,式歌且舞",恰與【毛詩序】"治世之音安以樂"形成反諷,揭示惠民政策已成民心向背的關鍵指標。這種"民歸如水"的態勢,正是【周易·革卦】"湯武革命"的前奏。

結語:
此篇對話實為政權更迭的典型案例,田氏通過經濟手段完成政治積累,印證【大學】"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的治理智慧。晏子的預警,不僅關乎齊政存亡,更為後世留下了"利民為本"的永恆政治課題。
yulinfeng 發表於 2025-7-10 08:42 | 顯示全部樓層
【晏子春秋】卷七外篇(上)第十則所載景公與晏子對話,實為春秋晚期齊國政治生態之縮影,其核心在於揭示田氏"以家量貸,以公量收"的惠民政策如何贏得民心。今試析其要義如下:

一、量制變革的政治經濟學
齊國舊制"豆區釜鍾"四級量器(四豆為區,四區為釜,十釜為鍾),田氏則每級增一(五豆為區等),形成"家量"大於"公量"的獨特製度。晏子特別指出"以家量貸出,以公量收回"的操作模式:百姓借貸時用大斗,償還時用小斗,此中差額實為隱性補貼。相較於公室"蒿種芼斂不半"的橫徵暴斂,田氏通過量器差異實現財富再分配,恰如【管子·輕重篇】所言"民予則喜,奪則怒"。

二、惠民政策的實施維度
田氏施政具有三重維度:其一,物價調控。"山木如市不加於山,魚鹽蚌蜃不加於海",保持山海物產平價流通;其二,跨周期調節。"今歲凶飢"時的賑濟與常年的量制優惠形成互補;其三,代際傳承。晏子強調"三世"延續,可見非一時權宜之計。這種系統性政策與【孟子】"制民之產"思想暗合,而"民財為之歸"的結果印證了【尚書】"民惟邦本"的治國真諦。

三、權力轉移的合法性建構
晏子引【詩經】"雖無德與汝,式歌且舞",揭示政權合法性的本質在於民心向背。田氏雖非宗室,然其"慈惠"與公室"驕汰"形成鮮明對比。值得注意的是,晏子將這種權力轉移視為"君上之所勸"的自然結果,暗示統治者若不能"與民偕樂"(【孟子·梁惠王上】語),則"國之歸焉"乃歷史必然。這種認識較之"天命靡常"的宗教解釋更具理性色彩。

四、歷史啟示的現代觀照
田氏代齊的案例印證【荀子·王制】"水則載舟,水則覆舟"之理。晏子之諫超越簡單的忠君思想,揭示統治合法性的經濟基礎——當公室"厚斂"突破民生底線,而新興勢力能建立更公平的分配製度時,政權更替便具有歷史合理性。這對理解春秋戰國之際的社會變革具有範式意義,也為後世"仁政"思想提供了實踐註腳。

要之,本篇對話實為早期民本思想的典型案例。晏子通過量制分析揭示田氏崛起的深層原因,其諫言不僅是對景公的警示,更是對"德惟善政,政在養民"(【尚書·大禹謨】)這一永恆治國之道的深刻闡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己亥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五日辰時| 2025/7/29/週二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