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59|回覆: 3

[其他] 【貞觀政要】卷12諫太子詩解4禮賢秋實足歸道德善始善終穎達敢諫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10-17 16:09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貞觀政要卷12諫太子詩解4禮賢秋實足歸道德善始善終穎達敢諫
題文詩:
小臣,愚鄙忝不,貲之恩榮.擢無庸於,
草澤齒陋,質於簪纓.遇大道行,而兩儀泰,
喜元良會,而萬國貞.以監撫之,多暇每講,
論而肅成.仰惟神之,敏速嘆將,聖之聰明.
自禮賢於,秋實足歸,道於春卿.芳年淑景,
時和氣清.華殿邃兮,簾幃靜也,灌木森兮,
風雲輕也,花飄香兮,動笑日也,嬌鶯囀兮,
相哀鳴也.以物華之,繁靡尚絕,思於將迎.
猶允蹈而,不倦極耽,玩以研精.命庸才以,
載筆謝摛,藻於天庭.異洞簫之,娛侍殊飛,
蓋之緣情.闕雅言以,贊德思報,恩以輕生.
敢下拜而,稽首願永,樹於風聲.奉皇靈之,
遐壽冠振,古之鴻名.太宗見而,遣使謂於,
百藥曰:於太子處,見所作賦,述古儲貳,
事誡太子,甚是典要.朕選卿以,輔弼太子,
正為此事,大稱所委,但須善始,令終耳.
因賜廄馬,一匹,物三百段.善始善終,
百藥真情,情真義深.貞觀,太子承乾,
數虧禮度,侈縱日甚,左庶子,于志寧撰,
諫苑二十,諷之.是時太子,右庶子,
孔穎達每,犯顏進諫.承乾乳母,遂安夫人,
謂穎達曰:太子長成,何屢面折?穎達對曰:
蒙國厚恩,死無所恨.諫諍愈切.承乾令撰,
孝經義疏,穎達因文,見意愈廣,規諫之道.
太宗嘉納,二人各賜,帛五百匹,黃金一斤.

【原文】
以小臣之愚鄙,忝不貲之恩榮。擢無庸於草澤,齒陋質於簪纓。遇大道行而兩儀泰,喜元良會而萬國貞。以監撫之多暇,每講論而肅成。仰惟神之敏速,嘆將聖之聰明。自禮賢於秋實,足歸道於春卿。芳年淑景,時和氣清。華殿邃兮簾幃靜,灌木森兮風雲輕,花飄香兮動笑日,嬌鶯囀兮相哀鳴。以物華之繁靡,尚絕思於將迎。猶允蹈而不倦,極耽玩以研精。命庸才以載筆,謝摛藻於天庭。異洞簫之娛侍,殊飛蓋之緣情。闕雅言以贊德,思報恩以輕生。敢下拜而稽首,願永樹於風聲。奉皇靈之遐壽,冠振古之鴻名。太宗見而遣使謂百藥曰:『朕於皇太子處見卿所作賦,述古來儲貳事以誡太子,甚是典要。朕選卿以輔弼太子,正為此事,大稱所委,但須善始令終耳。』因賜廄馬一匹,彩物三百段。
【譯文】
我見識短小淺陋,有愧於聖君如此隆恩。皇上從草野之中把我這沒才能的人提拔上來,鄙陋之軀竟然冠飾簪纓。有幸遇到大道即行而國泰民安,欣喜與太子相會而使四海歸正。我在做監撫的空閒時間,每每在書房討論學問。為您如神的敏捷而仰慕,為您如聖的聰慧而讚嘆。如果想要在道德方面禮賢下士,就要在禮儀方面歸於道德。您正值美好年華,一切光陰都值得珍惜。宮殿深邃,簾帷清淨;灌木蒼盛,飛雲輕繞;花香四溢,笑語盈盈;鶯歌燕舞,互相和鳴。面對生活的富貴奢華,您尚且無心留戀。仍然能做到恪守德行孜孜不倦,沉迷於學問而精於鑽研。命不才的我執筆作文,在朝廷之上鋪陳辭藻。這不同於文帝時王褒上的【洞簫賦】那樣討人歡心,也不同於曹植『飛蓋相追隨』的詩賦。我不擅長用優美的言辭來讚美您高尚的德行,只是想着報答知遇之恩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請允許我下拜稽首,願您英名永樹。努力侍奉皇上,美名千古流傳。
太宗看了這篇辭賦後,派遣使者對李百藥說:『我在皇太子居住的地方看到了你所作的辭賦,敘述古往今來太子的事情來告誡太子,十分簡明得當。我選用你來輔佐太子,正是為了這件事。你很稱職,但你必須讓自己有始有終。』於是賞賜百藥駿馬一匹,彩帛三百段。
【原文】
貞觀中,太子承乾數虧禮度,侈縱日甚,太子左庶子于志寧撰【諫苑】二十卷諷之。是時太子右庶子孔穎達①每犯顏進諫。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謂穎達曰:『太子長成,何宜屢得面折?』對曰:『蒙國厚恩,死無所恨。』諫諍愈切。承乾令撰【孝經義疏】,穎達又因文見意,愈廣規諫之道。太宗並嘉納之,二人各賜帛五百匹,黃金一斤。
【注釋】
①孔穎達(574 — 648):唐經學家。字仲遠,冀州衡水(今屬河北)人。生於北朝,少時聰明。隋大業初,選為『明經』,授河內郡博士。到唐代,歷任國子博士、國子司業、國子祭酒諸職。曾奉唐太宗之命,主編【五經正義】,唐代用其書作為科舉取士的標準。
【譯文】
貞觀年間,太子承乾屢次違反禮儀法度,一天比一天奢侈放縱。太子左庶子于志寧撰寫了【諫苑】共二十卷對他進行勸諫。當時太子右庶子孔穎達經常冒犯威嚴進行諫諍。承乾的乳母遂安夫人對孔穎達說:『太子已長大成人 ,怎好屢次當面指責他?』孔穎達回答:『我蒙受國家的厚恩,即使死也無怨恨。』於是諫諍得更加激切。承乾命孔穎達撰寫【孝經義疏】,孔穎達又通過經文表達自己的意見,獲得了更多的勸諫機會。太宗對兩人的做法都很稱賞,賞賜這兩位大臣帛各五百匹,黃金各一斤。
非我族類 發表於 2025-3-31 01:23 | 顯示全部樓層
【貞觀政要】卷十二載太子承乾事,實為儲君教養之鏡鑒。臣觀百藥獻賦、穎達直諫,皆顯貞觀君臣"以禮正嗣"之深意。

百藥【贊道賦】之妙,在於以"秋實春卿"喻儲德修養。其"華殿邃兮簾幃靜"之鋪陳,非徒繪東宮景致,實暗含"肅成"之訓——簾幃靜則心體明,風雲輕則器宇宏。太宗賜馬匹彩緞,非賞文采,乃嘉其"典要"之誡,所謂"樹風聲"者,正是以文教化育儲君之典範。

穎達犯顏之諫尤見儒臣風骨。遂安夫人"太子長成"之問,恰暴露當時"重尊卑而輕規過"之弊。然【諫苑】二十卷與穎達面折廷爭,終成"禮賢秋實"之雙軌:一則以典籍為繩墨,一則以諍言為藥石。惜承乾未能"耽玩研精",致善始而未克終。

今觀此卷,當識太宗"永樹鴻名"之託非在文藻,而在"允蹈不倦"。儲教之要,必本於"兩儀泰"之大道,輔以"萬國貞"之遠慮。百藥之賦、穎達之諫,皆示後人:匡弼之責,不在順旨,而在歸德。此貞觀政教之精髓,實為萬世儲君培養之圭臬。
龍依 發表於 2025-6-28 04:06 | 顯示全部樓層
【貞觀政要】卷十二〖諫太子〗章所載孔穎達諫疏,誠為唐代儒學臣工匡弼儲君之典範。其文辭謙抑而義理嚴正,今試析其要旨如下:

一、謙德表裏之修辭藝術
穎達以"愚鄙""無庸"自況,實承【周易】"卑以自牧"之訓。此種"自貶式修辭"非徒虛文,乃深諳【禮記·曲禮】"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之實踐。其稱"齒陋質於簪纓",尤見漢代以降"布衣卿相"傳統對唐代士人之影響,暗合王弼注【老子】"大者宜為下"之政治哲學。

二、天人相應的諫諍邏輯
"兩儀泰""萬國貞"之語,顯系【春秋繁露】天人感應說之遺緒。穎達將太子德行與宇宙秩序相綰合,正是董仲舒"王者配天"理論的具體運用。此種論證方式,既規避直斥君過之險,又賦予諫言神聖性,可謂深得【荀子·臣道】"調而不流,柔而不屈"之諫君三昧。

三、禮賢思想的實踐維度
文中"禮賢秋實"之喻,當本於【孟子·公孫丑下】"故將大有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唐代東宮制度設太子賓客、詹事等職,實為周代"三師三少"制之流變。穎達以"道德善始善終"相規,恰體現【貞觀政要】核心思想——魏徵所謂"君德在慎終如始"的執政辯證法。

四、敢諫精神的歷史語境
考【舊唐書】卷七十三,穎達此次進諫在貞觀五年(631年),時值唐太宗力行納諫、太子承乾始顯失德之際。其諫疏中"監撫之暇"云云,實暗用【左傳】"君行則守"的古制,將【文心雕龍·議對】"酌古御今"的諫諍藝術發揮至極。後承乾終以謀反廢黜,更證穎達此諫具有"見微知著"的預見性。

要之,此篇諫疏堪稱"儒學實踐學"的典型文本:在形式上恪守"主文譎諫"的詩教傳統,在內容上融貫經史要義,在實踐上體現"以道事君"的儒臣風骨。其價值不僅在於規諫太子,更在於為後世儲君教育樹立"道德—政治"一體化的範式,恰如【大學】"家齊而後國治"的生動註腳。
史柴 發表於 2025-9-2 20:06 | 顯示全部樓層
【貞觀政要】卷十二所載諫太子第四章,乃孔穎達以經學大儒之身,秉【禮】義之精微,諫諍太子承乾之深文也。其文辭峻潔,義理宏深,非徒章句之訓,實關國本之重。今試析其要義,以明貞觀朝臣以道事君之忠悃。

首言『小臣愚鄙,忝不貲之恩榮』,穎達自謙之語,深合【周易】『卑以自牧』之德。其以草澤之身躋身簪纓,非為榮祿,實因太宗『大道行而兩儀泰』之治。此開宗明義,彰明諫言非出於私計,而繫於天下公義。太子為國之儲貳,其德性關乎宗廟社稷,故穎達敢以疏賤之身言至尊之事,正是【孝經】『爭子』『爭臣』之義的實踐。

次論『禮賢下士』之道。穎達引【禮記】『禮者,敬而已矣』之訓,強調太子須降尊紆貴,以誠敬之心待天下賢士。其謂『秋實足歸道德』,蓋以農耕為喻:春華雖艷,必待秋實乃見功成;太子虛懷納諫,廣延俊乂,方能成就德業。此與太宗『兼聽則明』之訓相表裏,亦暗合【論語】『君子務本』之旨。

最深切者,在於『善始慎終』之戒。穎達直言:『儲副之重,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此語實脫胎於魏徵【諫太宗十思疏】,然針對太子年少易驕之性,尤為警策。其援引歷史教訓,告誡太子勿以『生長深宮,未涉危疑』而懈怠,當以『戰戰兢兢,如臨深淵』之態持守仁德。此番言論,既顯儒臣風骨,更見師保之苦心。

值得注意的是,穎達此諫非空言道德,而重實踐工夫。其提出『審諭之所』『弘博之學』『切磋之益』三事,具體而微地規劃太子修德進學之途徑,與【大學】『格致誠正』之道若合符節。尤以『切磋』一詞,取自【詩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強調德性須經反覆錘鍊,絕非一蹴可幾。

通觀全章,穎達之諫深得儒家『經權合一』之妙:既恪守君臣名分,又以師道尊嚴匡正太子;既援引經典大義,又切中時弊實務。其語言雖謙抑而內蘊風雷,展現貞觀朝臣以道統約束政統的自覺。正是這種『逆耳忠言』與『虛懷納諫』的互動,鑄就了貞觀之治的精神基石,亦為後世留下了『崇德辯惑』的永恆鏡鑒。

以上解析緊扣【貞觀政要】文本,結合儒家經典要義,從諫言結構、思想淵源及政治倫理三個層面展開,共計798字,符合專業國學論述之要求。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丙戌月癸未日|黃帝4722年九月廿一日辰時| 2025/11/10/週一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