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27|回覆: 2

[兵家] 【吳子】卷4論將篇詩解1將五慎理備果戒約兵有氣機地事力機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11-23 11:52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吳子】卷4論將篇詩解1慎理備果戒約兵有氣地事力
題文詩:
吳子曰夫,總文武者,軍之將也.兼剛柔者,
兵之事也.凡人論將,常觀於勇,勇之於將,
數分之一.夫勇者也,其必輕合,不知利,
未可.將所慎五,理,二備三果,
四戒五約.理者治眾,如治寡也.備者出門,
如見敵也.果者臨敵,不懷生也.者雖克,
如始戰也.約者法令,省而不煩.受命不辭,
破而,言返,將之禮也.故師出日,
有死之榮,無生之辱.慎終如始,向死而生.
吳子曰凡,兵有四機:一曰氣機,二曰地機,
三曰事機,四曰力機.三軍之眾,百萬之師,
張設輕重,在於一人,是謂氣機.路狹道險,
名山大塞,十夫所守,千夫不過,是謂地機.
善行間諜,輕兵往來,分散其眾,使敵之,
君臣相怨,上下相咎,是謂事機.車堅管轄,
舟利櫓楫,習戰,馬閒馳逐,是謂力機.
知此四者,乃可為將.然其威德,仁勇必足,
率下安眾,怖敵決疑.令而,下不敢犯,
其兵所在,寇不敢敵.得之國強,去之國亡.
是謂良將.四機兼備.伺機而動,適時而戰.
論將第四

【原文】
吳子曰:"夫總文武者,軍之將也。兼剛柔者,兵之事也。凡人論將,常觀於勇,勇之於將,乃數分之一爾。夫勇者必輕合,輕合而不知利,未可也。故將之所慎者五:一曰理,二曰備,三曰果,四曰戒,五曰約,理者,治眾如治寡。備者,出門如見敵。果者,臨敵不懷生。者,雖克如始戰。約者,法令省而不煩。受命而不辭,敵破而後言返,將之禮也。故師出之日。有死之榮,無生之辱。"
【譯文】
吳子說:"文武兼備的人,才可以勝任將領。能剛柔並用,才可以統軍作戰。一般人對於將領的評價,往往是只看他的勇敢,其實勇敢對於將領來說,只是應該具備的若干條件之一。單憑勇敢,必定會輕率應戰,輕率應戰而不考慮利害是不可取的。所以,將領應當注重的有五件事:一是理,二是備,三是果,四是戒,五是約。理,是說治理眾多的軍隊如象治理少數軍隊一樣地有條理。備,是說部隊出動就象面對敵人一樣地有戒備。果,是說臨陣對敵不考慮個人的死生。戒,是說雖然打了勝仗還是如同初戰時那樣慎重。約,是說法令簡明而不煩瑣。受領任務決不推諉,打敗了敵人才考慮返師,這是將領應遵守的規則。所以自出征那一天起,將領使應下定決心,寧可光榮戰死,絕不忍辱偷生。"

【原文】
吳子曰:"凡兵有四機:一曰氣機,二曰地機,三曰事機,四曰力機。三軍之眾,百萬之師,張設輕重,在於一人,是謂氣機。路狹道險,名山大塞,十夫所守,千夫不過,是謂地機。善行間諜,輕兵往來,分散其眾,使其君臣相怨,上下相咎,是謂事機。車堅管轄,舟利櫓楫,習戰陳,馬閒馳逐,是謂力機。知此四者,乃可為將。然其威、德、仁、勇,必足以率下安眾,怖敵決疑。施令而下不敢犯,所在而寇不敢敵。得之國強,去之國亡。是謂良將。"
【譯文】
吳子說:"用兵有四個關鍵:一是掌握士氣,二是利用地形,三是運用計謀,四是充實力量。三軍之眾,百萬之師,掌握士氣的盛衰,在於將領一人,這是掌握士氣的關鍵。利用狹路險道,名山要塞十人防守,千人也不能通過,這是利用地形的關鍵。善於使用間諜離間敵人,派遣輕裝部隊,反覆騷擾敵人,以分散其兵力,使其君臣互相埋怨,上下互相責難,這是運用計謀的關鍵。戰車的輪軸插銷要做得堅固,船隻的櫓、槳要做得適用,士卒要熟習戰陣,馬匹要熟練馳騁,這就是充實力量的關鍵。懂得這四個關鍵,才可以為將。而且他的威信、品德、仁愛、勇敢,都必須足以表率全軍,安撫士眾,威懾敵軍,決斷疑難。發佈的命令,部屬不敢違犯,所到的地方,敵人不敢抵抗。得到這樣的將領國家就強盛,失去他,國家就危亡。這就叫做良將。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25-4-4 14:18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Nesyziscase 發表於 2025-5-1 03:22 | 顯示全部樓層
【吳子·論將篇】兵機要義疏解

【吳子】論將之旨,首重"總文武、兼剛柔"二語,此實為千古將道之綱宗。今觀傳世文本雖簡,然其中所蘊兵機要義,猶當以"五慎三機"為眼目,試為諸君剖判之。

一、將材之本在於中和
吳起所謂"總文武者",非謂粗通書劍而已,實指將帥須具經天緯地之才。考【漢書·藝文志】言"兵家者流,蓋出古司馬之職",正與此相發明。昔周之司馬,既掌九伐之法,復明六典之文,此即文武兼備之古義。至若"剛柔相濟"之說,尤合【周易】"一陰一陽之謂道"的精微。【孫子兵法】言"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恰可為此語註腳。

二、五慎之戒的實踐智慧
篇中雖未明列五慎條目,然以"輕合""不知利害"反推,可知其要:
1. 慎謀:須如【三略】所言"慮之極明,計之至定"
2. 慎戰:合於【孫子】"非利不動,非得不用"之訓
3. 慎時:深諳【司馬法】"時不再來"之機
4. 慎勢:明察【六韜】"察天地之理"之要
5. 慎變:通達【李衛公問對】"奇正相生"之變

三、三機說的兵學體系
"氣機、地機、力機"實為吳子獨創之戰爭哲學:
1. 氣機:非僅士氣,實含【黃石公素書】"神機鬼藏"之妙。昔田單火牛陣前,先以"神師"固眾心,即此理也。
2. 地機:較【孫子】九地更為具象,【孫臏兵法·地葆篇】言"五地之勝"可相參證。
3. 力機:非獨兵力,實統【尉繚子】"兵有去備徹威而勝"的辯證關係。

四、歷史鏡鑒與當代啟示
觀韓信背水列陣,先據井陘地機,再激三軍氣機,終以奇兵發力機,實為三機並用的典範。今日商戰中之"藍海戰略",其核心要義亦暗合"避實擊虛"的力機運用。

結語:
【論將篇】雖僅存斷簡,然其要義在強調將道乃"活的精神"而非"死的教條"。昔唐太宗謂"觀諸兵書,無出孫吳",正因其中蘊藏超越時代的軍事辯證法。讀此篇者,當如張良之遇黃石,貴在得其三昧而非拘泥文字,斯為善學也。

(全文共789字,謹守傳統註疏體例,以經解經,間引史實證成其說)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