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84|回覆: 1

[中醫理論] 命不由文·黃開泰講中醫天命篇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10-23 21:55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命不由文·開泰講中醫天命篇
文化是人發明創造的,醫學理論是人發明創造的,而人,自然天成,不是文化創造的。命是自然,命由天成,這是無可辯駁的客觀事實,也是盡人皆知的客觀事實,文化認識人,認識生命,要有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的態度,不能用認識非生命物質那樣的方法,割裂了生存關係之後,去分析物質結構。
文化不過是人的精神產品。用父子關係比喻,人為父,文化為子,無論什麼文化,哪怕再先進的科學技術,對人,都要尊重,在保持人的自然完整性的前提條件下,在不割裂人的生存關係的基礎上,去認識人,認識生命,才可能獲得真正的生命認識,形成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醫學才會把人當人看,把人當人醫。
現在對人的認識,對生命的解讀,主要是物理法則的解讀,不自然客觀的解讀。物理法則的文化理論,多種多樣,生命解讀五花八門,基因解讀,化學解讀,物理解讀,數據解讀等等。這些解讀,沒有尊重生命的自然完整性,沒有尊重人的多維聯繫,具有實驗室、顯微鏡、數學邏輯等物理法則的真實,但沒有天地自然、個體實在的生命真實。
基因是主觀理論的基因,化學是主觀理論的化學,物理是主觀理論的物理,數學是主觀理論的數學,計算機、算法等無不是主觀的,和天地間的自然完整性的人,和來往於社會中、情感苦樂的人,和現世生存的有着男女老幼、體質差異的人,客觀性不在同一層級上。
宇宙運行,天地氣交,生命誕生,生命成長,生命演化。今天地球上多種多樣的生命形式,多種多樣的人類種族,都不是實驗室創造的,不是文化發明的。千姿百態的生物形態,是天地氣交氣化雕塑出來的;千差萬別的生存方式,是天地氣交氣化確立的。
中國文化、中醫學不解讀生命,不分析形態,不用物理法則去定義生命、定義人,而是外在地認識生命,認識人。這樣認識獲得的生命知識,是自然客觀的生命知識,有生命自在的真實,有客觀原貌的真實。
中國文化認識生命,尊重生命本身的自然客觀。認識人,把人當人;醫治疾病,把人當人。文化的發明創造和發展,生命為本,人為本,為人服務為宗旨,維護生存關係之和為天職。
生命、人等自然,是中國文化之本,是化成文化、形成中醫理論的客觀基礎。中國文化中的生命是天之命,來自於天,生存於地,活在天地氣交之中,所以叫『天命』。
沒有文化,人自然自在,生命自然自然,生存關係自然自在。文化發展起來,主觀理性發達之後,人成為文化的人,生命就成為了文化認為的生命,人就成為了理論認為的人。因此,文化有沒有尊重人、尊重自然的基本立場,決定了文化對人的認識,有沒有生命的真實,有沒有活生生的人的真實,還決定了人在文化之中的地位和本質屬性。
數百年來,西方文化把原始的、為獲取物質利益為目的而發展起來的文化之『術』,當成文化之道,將物質精神當成文化精神,認識生命,以物理法則為規範,認識人,以實驗實證為真實。
在這樣形成文化之中,除了把人按照社會地位、物質財富被分為三六九等,用金、銀、銅、鐵等物質來分別外(詳見後,『什麼是人』一節),還把人看成是沒有生存關係、沒有因應協調、沒有個人特徵的一堆肉,可以在實驗室裏分解、分析。
文化之『術』實質是物質之『術』。高級生物大多具有獲取物質之『術』,如烏鴉用樹枝,猴子用石頭等。物質之『術』在人類,不斷進步,從原始、自然、簡單的、以獲取食物為目的的『術』,發展成為了有理論指導、以物質利益為目的的『術』,在西方還化成了文化精神,由『術』確立人的觀念理性,決定人的社會生存狀況,決定人們的生活水平。
因為物質之『術』,人被趕進了實驗室,放在物理法則裏面,和非生命的物質一樣,被分析、被統計,而且,還把分析、統計的結論,作為臨床醫療的依據,作為指導保健防病的理論。
人被物質之『術』文化了,尤其在基因理論、信息論、算法等眼裏,人是可以創造的,是可以改變的,可以分解組裝的。人的意義,越來越暗淡了,智能機械人、轉基因生物人等等,越來越受到青睞。
與西方文化不同,中國文化是生命化成的文化,中醫學是人化成的醫學,所有的認識,都是在沒有改變生命客觀,改變活生生的人,保持了生命客觀原貌,自然生存關係的前提下獲得的。
在物理法則的文化,什麼是生命、什麼人,是個大問題。所以『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到哪裏去』,西方哲學的至今還在苦苦思索。
但在自然、在常識,在中國文化,在中醫學理論,生命是多維聯繫動態關聯性的生命,人是活生生的人,根本不是問題。
姚改 發表於 2025-5-2 10:53 | 顯示全部樓層
命由天成,文以載道——論中醫生命觀的本體性與文化認知

黃開泰先生【天命篇】所言『命不由文』之論,實為直指中醫文化核心之卓見。生命乃天地自然之化育,非文化所創,然文化乃人認知生命之鏡鑒。今試以國學視角,闡發其要義。

一、生命本體:自然之道的終極實在
【周易】云『天地之大德曰生』,【黃帝內經】言『人生於地,懸命於天』,皆明示生命乃陰陽二氣交感、五行運化之自然成果。黃先生謂『命由天成』,正合【莊子】『天地與我並生』之旨。生命之奧妙,非實驗室數據可盡詮,其生生不息之機,在於與四時寒暑、山川風物之動態感應。現代科學解構生命為基因、分子,恰如【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之警——局部真實難掩整體性失真。

二、文化認知:主客交融的詮釋維度
文化雖為『人之子』,然其認知生命當如孝子事親,需持敬畏之心。中醫『天人相應』理論,正是以自然完整性為認知前提的典範。【素問】強調『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將生命置於三才格局中體察,與西方還原論形成鮮明對比。黃先生所斥『物理法則解讀』之弊,恰如王弼注【易】時所言『存象忘意』——執着於顯微數據而失其神韻,終成『得筌忘魚』之憾。

三、醫學本質:人文精神的自然回歸
中醫『以人為本』之旨,非止於倫理口號,更是方法論根基。【傷寒論】辨六經而不離個體體質,【溫病條辨】察衛氣營血猶重情志影響,皆體現對生命多維聯繫之尊重。今人迷信『算法醫療』,恰似【淮南子】所諷『循繩而斫』——以標準化工匠思維對待活態生命。黃先生強調『自然完整性』,實與張仲景『觀其脈證,知犯何逆』的個體化診療精神一脈相承。

結語:天命與人文的辯證統一
生命如江河,文化若舟楫。黃先生之論警醒世人:醫學若淪為技術奴僕,則如【呂氏春秋】言『以人滅天』,必致『悖道傷生』。然文化亦非全然被動,誠如朱子所言『格物致知』,當以自然生命為本體,以人文精神為方法,方可達致【中庸】『贊天地之化育』的醫道至境。當代中醫發展,尤需在此辯證中尋求突破,使天命與人文相得益彰。

(全文798字)
孤鴻 發表於 2025-5-14 19:53 | 顯示全部樓層
命由天成與人文關懷:論中醫的生命觀與文化自覺

黃開泰先生【天命篇】以"命不由文"為綱,深刻揭示了生命自然屬性與文化認知之間的本末關係,其說發人深省。筆者以為,此論實觸及中醫學理之根本,今試從三方面申論之。

一、自然為體,文化為用
【黃帝內經】云:"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此即"命由天成"之要義。生命乃陰陽二氣交感而成,其生長壯老已皆循天道,非文字所能創造。然文化如鏡,可映照生命之理;醫學如舟,可助渡健康之河。二者關係,恰似【周易】"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自然生命為道體,醫學理論為器用。今之基因測序、數據建模等技術,若失卻"道法自然"的敬畏,終成捨本逐末。

二、整體認知的文明智慧
中醫"天人相應"觀,實為最古老的整體論。張仲景"觀其脈證,知犯何逆"的診斷原則,強調在動態關係中把握生命。相較之下,現代醫學將人體分解為分子層面的"客觀數據",恰如王陽明所言"析心與理為二",難免陷入"見樹不見林"的困境。宋代錢乙【小兒藥證直訣】已警示:"五臟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壯",此中蘊含的生命時空觀,遠非實驗室數據所能涵蓋。

三、人文精神的醫學回歸
【大醫精誠】有云:"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這種醫患之間的生命對話,正是文化"子不奪父"的體現。清代喻昌【醫門法律】特立"問病論",強調"十問"以察人情。當今醫療若過度依賴儀器檢測,實有違"醫乃仁術"之本。蘇軾【求醫診脈】詩云:"安心是藥更無方",道出情志調攝之要,此正為現代醫學所忽視的生命維度。

結語:
生命如江河,文化若舟楫。中醫"法天則地"的認知範式,在科技時代更顯其智慧光芒。願醫者皆能如孫思邈所言:"博極醫源,精勤不倦",既通自然之道,又曉人文之義,方不負"命由天成"之真諦。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