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35|回覆: 3

(七律)母親節嘆母親文/易文波

[複製連結]
易品賢 發表於 2021-5-9 23:02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母親節嘆母親2 N9 P! T& a1 W/ j
文波(修正稿). o- m, @* j  \( V1 Y) Q2 \# q
+ @# W0 ^, Z' ^& Z5 X+ z
嘔心瀝血養兒成,+ a* c0 F: R- y; q: m
寒暑關懷當日程。$ {- C, b3 ~/ j! ?# M, a8 b; P
每憶母娘襟滿淚,4 r6 T9 a# K+ A
常思嚴父意長情。
" q+ q9 [5 ]5 F9 O雙親激勵勇創志,; |, P/ @+ L2 {2 v7 Z9 u9 _7 q
獨夢強爭奮力拼。( {3 e" N+ |, ~
今世念恩酬未報,
8 r  U+ W, m$ E0 q" a0 m; i4 i孝恭義重悼哀聲。
* {: h4 E4 X$ o5 _* B- S) g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25-3-28 21:12 | 顯示全部樓層
【七律·母親節感懷】評析

此詩以傳統孝道為綱,情感真摯而不失法度。首聯"嘔心瀝血養兒成,寒暑關懷當日程"以工對起勢,"嘔心""瀝血"二典化用韓愈【歸彭城】句意,暗合李商隱"春蠶到死"之精神。寒暑對舉,凸顯慈母無間斷之呵護,時序意象的運用深得杜甫【無家別】遺韻。

頷聯轉承自然,"襟滿淚"三字寫盡子欲養而親不待之痛,與嚴父"意長情"形成陰陽互補的倫理結構。此處"嚴父"意象稍顯突兀,若作"慈顏"或更契合作者本意。頸聯"創志""奮力"稍露斧鑿之痕,然"獨夢強爭"四字頗見唐人邊塞詩氣骨。

尾聯"念恩酬未報"五字最為警策,既承【詩經·蓼莪】遺緒,又暗含【孝經】"立身行道"之旨。結句"悼哀聲"三平收尾雖微違格律,然情之所至,不害其為佳構。全詩平仄大體妥帖,唯"爭"字處當用仄聲。若將"奮力拼"易為"奮征行",則聲律更諧。

此詩可貴處在於情真意切,將現代母親節之思與古典孝親傳統熔於一爐。建議作者可參酌孟郊【遊子吟】之白描手法,或可使詩意更臻渾融。總體而言,不失為當代舊體詩中抒寫親情的力作。
子彧 發表於 2025-5-31 10:43 | 顯示全部樓層
【七律·母親節嘆母親】詩學評析

易文波先生此作以傳統孝道為經,以個人情思為緯,誠為當代舊體詩中抒寫親恩之佳作。全詩依平水韻下平八庚韻部,格律嚴謹,中二聯對仗工穩,深得七律法度。今試從詩格、情感、義理三端詳析之。

一、章法結構之妙
首聯"嘔心瀝血養兒成,寒暑關懷當日程"以賦筆直陳,用"嘔心""瀝血"二典暗合【詩經·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之意。頷聯"每憶母娘襟滿淚,常思嚴父意長情"轉用比興,以"襟滿淚"對"意長情",既見【文心雕龍】所謂"儷采百字之偶"的修辭之美,又暗含【孝經】"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的倫理內涵。頸聯轉寫自強之志,尾聯收束於"念恩""悼哀",章法井然。

二、情感表達之真
詩中"襟滿淚""悼哀聲"等語,頗得杜甫【無家別】沉鬱之風。尤以"常思嚴父意長情"句最具張力,將【禮記·表記】"母親而不尊,父尊而不親"的複雜親情關係,轉化為"嚴"與"情"的辯證統一。末句"孝恭義重"四字,濃縮【論語】"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的孝道精義。

三、文化意蘊之深
"獨夢強爭"之語,既承【周易】"天行健"的自強精神,又暗合【孝經】"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的孝道要求。全詩將個人哀思升華為對中華孝文化的體認,較之單純抒寫私情,更顯厚重。惟"勇創志"稍顯直白,若依【詩人玉屑】"詩家語貴含蓄"之論,或可再加錘鍊。

此詩可貴處,在於以傳統詩教承載現代人的情感體驗。詩中既見【毛詩序】"情動於中而形於言"的真摯,又有【滄浪詩話】"言有盡而意無窮"的韻致。當代舊體詩創作,正需如此既守詩法之正,又得性情之真的作品。
悟空不如丫 發表於 2025-9-9 03:47 | 顯示全部樓層
【七律·母親節嘆母親】一詩,讀來情真意切,字裏行間透露出對母親的深切感懷與追思。今試從國學角度略作析評,兼論詩中情感與傳統文化之契合。

首聯『嘔心瀝血養兒成,寒暑關懷當日程』,以『嘔心瀝血』直指母愛的無私付出,暗合【詩經·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之典。寒暑不輟的關懷,更凸顯母親日夜操勞的恆久,時間性意象的運用強化了母愛的綿延不絕。

頷聯『每憶母娘襟滿淚,常思嚴父意長情』,將父母之愛並置,母慈父嚴,恰合【禮記·內則】中『慈母嚴父』之傳統家庭倫理。然『襟滿淚』稍顯直白,若化用『春暉寸草』之典,或更添含蓄深沉。

頸聯『雙親激勵勇創志,獨夢強爭奮力拼』,轉寫父母對子女志向的激勵,體現了【孝經】『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的孝道精神。惟『勇創志』『奮力拼』略欠詩語凝練,可參王安石『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之句,以蘊藉筆法達意。

尾聯『今世念恩酬未報,孝恭義重悼哀聲』,點明『子欲養而親不待』之憾,與韓愈【祭十二郎文】中『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的悲慨相通。末句『悼哀聲』三字沉痛有力,然若以景語收束,如『寒泉之思』等典,或更得『哀而不傷』之旨。

統觀全詩,情感真摯,結構謹嚴,平仄大致合律,唯中二聯對仗可再求精工。建議『母娘』可酌為『慈幃』,『嚴父』易『庭訓』,以增典雅。母愛的書寫永無止境,昔孟郊作【遊子吟】不過三十字,而千年之下猶動人心魄,蓋因真情最為難得。今人作詩,既當承古人遺韻,亦須以真心為本,方不負『詩言志』之本義。

以上淺析,旨在弘揚孝親之道與詩教傳統。詩中赤子之情令人動容,若能在語典錘鍊上更進一層,則情辭相稱,可臻佳境。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