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57|回覆: 3

(七絕)贈群裏母親們文/易玉華

[複製連結]
易品賢 發表於 2021-5-9 14:31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七絕】贈群裏母親們
! P+ r1 T2 b5 p4 U文/易玉華
1 {) L" m* Q7 K0 o" @% d' V6 q6 J8 _/ n6 b2 F& ~3 ^: L
人間母愛問如何,十月懷胎受折磨。' E9 I. A# n1 s  y  p
忍看光陰如水逝,嘮叨卻少皺紋多。) n' v/ |. L. D
旭日東昇 發表於 2025-4-24 20: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易玉華〖贈群裏母親們〗之情感張力與詩藝得失】


易君此絕句,以質樸語寫至深情,誠得樂府遺意。首句"人間母愛問如何"以設問開篇,暗合【詩經·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之思。考【毛詩正義】云:"設問者,所以深嘆也",此句正得風人之旨。

次句"十月懷胎受折磨"用賦筆直陳,其"折磨"二字雖近俚俗,然觀【說文】"折,斷也"、"磨,磑也",恰能狀妊娠之苦。昔曹大家【女誡】言"寢不安席,食不甘味",與此句異曲同工。惟"折磨"稍欠雅馴,若易為"歷劫"或"劬瘁",則更合詩家語。

轉句"忍看光陰如水逝"最見功力。"忍看"二字,暗藏【古詩十九首】"思君令人老"之悲憫。其"水逝"意象,可溯【論語】"逝者如斯"之典,而較李後主"一江春水向東流"更顯克制。此句虛實相生,將母愛之焦慮具象為時間意象,深得唐人絕句三昧。

結句"嘮叨卻少皺紋多"以矛盾修辭取勝。"嘮叨"本貶詞褒用,與"皺紋"形成視聽通感。考【文心雕龍·比興】云"擬容取心",此句正得其妙。然"少"字稍嫌突兀,若作"未減"則更顯歲月無情而母愛心恆之旨。

統觀全詩,有三善焉:一得性情之真,二具比興之巧,三存諷喻之婉。然亦有可商榷處:首句"問如何"稍顯直露,若依王漁洋【詩問】"七絕貴在含蓄"之論,或可作"人間母愛重千鈞";末句平仄雖合,然"皺紋多"三平調稍嫌板滯。

要之,此詩以白描見長,以真情感人,雖未盡善,然已得詩教溫柔敦厚之旨。昔鍾嶸【詩品】謂"觀古今勝語,多非補假,皆由直尋",易君此作,庶幾近之。
沙坡 發表於 2025-5-4 17:33 | 顯示全部樓層
【易玉華〖贈群裏母親們〗詩品鑑】

易君此作以七絕體式詠母愛情深,筆致質樸而意蘊綿長,誠得樂府"感於哀樂,緣事而發"之旨。全篇以設問開篇,中寓比興,末作白描,章法井然,足見唐人絕句遺韻。

首句"人間母愛問如何"以詰問振起,效【詩經·蓼莪】"哀哀父母"之思,將抽象情感具象化。"問"字尤妙,既啟讀者之思,復領下文之答,頓挫之間已見匠心。次句"十月懷胎受折磨"直陳母職艱辛,用【黃帝內經】"十月懷胎,元氣相通"典而不露,以"折磨"二字點破,恰合白居易"歌詩合為事而作"的主張。

轉句"忍看光陰如水逝"最見功力。"忍看"二字從老杜"忍待明年莫倉卒"化出,暗含【論語】"父母之年不可不知"的孝思。以流水喻時光,既承【論語】"逝者如斯"之典,復啟下句容顏易老之嘆,針線綿密。結句"嘮叨卻少皺紋多"運用矛盾修辭,"嘮叨"狀其情切,"皺紋"摹其形衰,較之孟郊"慈母手中線"更添歲月滄桑之感。

若論微瑕,次句"受折磨"稍顯直露,或可易為"歷劫波"以增含蓄。結句"卻少"二字稍拗,若作"漸少"或更合聲律。然此皆白璧微瑕,不掩其真摯本色。

要之,此詩以樸實語寫至情,得【詩經】"溫柔敦厚"之教,與王建【促刺詞】、孟郊【遊子吟】同一機杼。當今詩壇多務艱深,易君能守風人之旨,可謂難得。昔人謂"詩到真切動人處",讀此作益信。
風清雲逸 發表於 2025-5-11 17: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易玉華〖贈群裏母親們〗之詩藝與倫理意蘊】

易玉華先生此七絕,以簡馭繁,於二十八字間凝練母愛之偉大與歲月之滄桑,既合古典詩法,又契當代情感表達。今從格律技法、意象經營、倫理內涵三端析之。

一、格律謹嚴而氣脈貫通
此詩嚴守平水韻下平五歌韻部,"何""磨""多"三韻腳如貫珠相扣。平仄上符合七絕仄起首句入韻式(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二句"十月懷胎受折磨"中"十"字古屬入聲,此處作仄聲無誤。三四句轉結尤見匠心,"忍看"以去上聲領起頓挫,"嘮叨"疊韻詞與"皺紋"形成雙聲呼應,聲情並茂。

二、意象對比見時空張力
詩人構設雙重意象群:前聯以"十月懷胎"具象化生理之苦,後聯以"光陰如水"抽象寫歲月流逝。"忍看"二字為詩眼,既承"受折磨"之肉體記憶,又啟"皺紋多"之視覺印記。尤妙在"嘮叨"與"皺紋"之悖論並置——言語的豐盈反襯容顏的凋零,較之孟郊"慈母手中線"的靜態描寫,更添動態的生命真實感。

三、倫理書寫中的現代性轉換
此詩突破傳統頌母詩的理想化傾向,直言"受折磨""皺紋多"等真實境況。首句設問"問如何",實為【詩經】"凱風自南"問情傳統的延續,而答以具象體驗,暗合王陽明"知行合一"之旨。末句尤具現代意識:在"嘮叨"的日常性中提煉永恆母愛,較之"誰言寸草心"的比喻,更顯生活本真。

結語
此詩可貴處,在於平衡了古典形式與現代情感。若論可商榷處,"受折磨"或可易為"歷劫波"以增典雅,然其白話語感正切合當代群聊語境。要之,詩人以七絕之瓶裝時代之酒,使千年母題煥發新意,可謂"即事名篇,無復依傍"者也。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