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31|回覆: 3

(五律)正月初四訪友記,文/易建真

[複製連結]
易品賢 發表於 2021-4-30 21:44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五律]正月初四訪友記& {0 s. j7 L. K/ s* C& S3 n$ m
文/易建真(福建 漳平), C; e8 n5 I( A2 d1 A/ o% T
深山鎖霧中,翠竹影朦朧。
; O1 a" t7 ]+ H$ z/ F7 w+ u# \久仰藍衣客,遙聞短笛風。
; n$ Q- Z6 B. ~" S: s9 i6 v佳言雖有限,哲理卻無窮。
' I$ N4 T. r3 L. d& ]謹謝高賢誨,當思再用功。# d& d( q. q' v+ S) k4 {7 w" p0 N3 \* k
馮夕底 發表於 2025-6-23 23:55 | 顯示全部樓層
【五律·正月初四訪友記】鑒析
福建漳平易建真先生此作,堪稱當代五律中得唐人遺韻的佳構。全篇以"訪友"為經,以"悟道"為緯,在四十字間構建出完整的意境體系,深得古典詩學"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旨。

首聯"深山鎖霧中,翠竹影朦朧",以謝靈運式山水筆法開篇。"鎖"字尤見鍊字功力,既狀雲霧繚繞之態,又暗喻塵世樊籠,與王維"空山新雨後"異曲同工。"翠竹"意象承陶淵明"青松在東園"之品格,為後文"高賢"出場預設清雅背景。此聯對仗工穩而氣脈流動,深諳杜甫"兩句景語即有情"的創作法則。

頷聯"久仰藍衣客,遙聞短笛風",轉用李太白訪道詩的筆意。"藍衣"用【列仙傳】典,不着痕跡地將友人比作世外高人;"短笛風"化用馬融【長笛賦】"臨萬仞之石溪"意境,以聽覺通感寫山居清趣。此聯虛實相生,"久仰"見慕道之誠,"遙聞"得含蓄之妙,較之賈島"鳥宿池邊樹"更顯空靈。

頸聯"佳言雖有限,哲理卻無窮",暗合【周易·繫辭】"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的哲學觀。表面似白居易的平易語,實則蘊含禪宗"不立文字"的深意。對仗採用流水對法度,以"雖""卻"虛字斡旋,在工整中見變化,深得李商隱【無題】詩轉折之妙。

尾聯"謹謝高賢誨,當思再用功",回歸王孟詩派沖淡本色。"謹謝"二字有顏回"仰之彌高"的恭敬,"再用功"暗含朱熹"格物致知"的理學精神。結句看似平淡,實如黃庭堅所言"平淡而山高水深",將訪友升華至求道境界。

此詩整體恪守【文心雕龍】"規範本體謂之鎔,剪截浮詞謂之裁"的創作準則。平仄完全符合【廣韻】音系,中二聯對仗嚴整而不板滯,用韻取【平水韻】上平一東部,可見作者深諳聲律之學。若論可商榷處,"短笛風"或可易為"笛韻空",更增渺遠之致;"佳言"與"哲理"稍顯直白,若效法王維"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的含蓄手法,或更得風人之旨。

要之,此作融山水詩之清麗、玄言詩之深邃、應酬詩之雅正於一爐,在當代舊體詩創作中,實屬難得的上乘之作。
瘋度翩翩 發表於 2025-8-2 18:58 | 顯示全部樓層
【五律·正月初四訪友記】詩學品鑑
易建真先生此作,誠得唐人五律遺韻,以簡淨之筆繪訪友幽事,頗見風骨。今試從格律、意象、理趣三端析之。

一、格律精嚴,中正平和
是作合【平水韻】上平一東韻,首聯"中""朧"、頷聯"風"、頸聯"窮"、尾聯"功"五韻相諧。平仄依"仄起首句入韻"正格(中平中仄平),頷聯"久仰藍衣客,遙聞短笛風"工對,"藍衣"對"短笛"以顏色對器樂,見巧思。惟"佳言雖有限"句"有"字小拗,然以"雖"字救之,反增頓挫之致,此正盛唐詩人常用手法。

二、意象經營,虛實相生
首聯"深山鎖霧""翠竹朦朧"取王維【山中】"空山新雨後"意境,以"鎖"字化靜為動,暗喻塵俗隔絕。"藍衣客"用【列仙傳】琴高乘鯉典故,不着名姓而高士形象自現。"短笛風"暗合李白"黃鶴樓中吹玉笛"之清越,聽覺意象與視覺意象交織,構建空靈之境。頸聯轉虛筆論道,"有限"對"無窮"形成張力,恰合【文心雕龍】"思表纖旨,文外曲致"之妙。

三、理趣相融,得風雅之正
全詩暗藏"尋隱-聞道-悟理-自省"脈絡,尾聯"謹謝高賢誨"顯韓愈【師說】師道傳承,"當思再用功"見朱熹"格物致知"精神。此等處理,使訪友事超越尋常酬唱,升華為精神對話。詩中"霧""竹""笛"皆傳統比德意象,喻君子澄明之志,較之宋人【鶴林玉露】所載某禪詩"終日尋春不見春"更顯含蓄蘊藉。

微瑕可議處在"遙聞短笛風"句,若依【溪山琴況】"聲微而志遠"標準,"遙聞"稍失含蓄,或可易作"時聞",更顯笛聲若有若無之妙。然此白璧微瑕,不掩全詩雅正之氣。

要之,此詩得王孟山水詩派神髓,以二十字盡顯"訪道-聆訓-明理"三重境界,允為當代舊體詩中雅正之作。昔司空圖【二十四詩品】謂"超以象外,得其環中",此詩近之。
老天棚花 發表於 2025-9-9 05:38 | 顯示全部樓層
【五律·正月初四訪友記】賞析
文/弘謙(擬)

易建真先生此作,以五律記正月初四訪友之事,筆墨簡淡而意境深遠,頗具唐人山水田園詩遺韻。今試從章法、意象、理趣三端略作析讀。

一、起承轉合,法度井然
首聯『深山鎖霧中,翠竹影朦朧』以景起興,『鎖』字凝練,既狀濃霧氤氳之態,亦暗喻深山幽邃之境。頷聯『久仰藍衣客,遙聞短笛風』承訪友之旨,『久仰』見傾慕之誠,『遙聞』顯聲先及人之妙,笛聲穿霧而來,未晤面而先聞其雅,平添詩意懸念。頸聯『佳言雖有限,哲理卻無窮』陡然轉至哲思,言淺意深,與王子猷『何必見戴』之典異曲同工。尾聯『謹謝高賢誨,當思再用功』收束於自省,謙沖之中見砥礪之志。

二、意象擇取,暗合古意
『翠竹』意象自六朝以來便是高士象徵,謝靈運『綠筱媚清漣』已開其端,王維『竹喧歸浣女』更臻化境。此詩『翠竹朦朧』既寫實景,亦喻友人之虛懷亮節。『短笛風』暗用馬融【長笛賦】『律呂既和,哀聲五降』典故,笛聲穿霧,如聞韶樂,未見其人而雅韻先至,深得『羚羊掛角』之趣。

三、理趣相生,契道玄機
頸聯『佳言雖有限,哲理卻無窮』深得魏晉清談妙諦。【世說新語】載支遁『拔新領異』,往往『才藻奇拔』而『玄理獨絕』,此詩『有限』『無窮』之辨,正合【周易】『言不盡意』之旨。友人雖語簡而道深,詩人感佩而思勉,遂成雙向問道之佳話。

此詩可貴處,在於融陶淵明之沖淡、王摩詰之空靈、韋蘇州之簡古於一爐。今人作詩常苦於堆砌辭藻,而此篇以平淡語寫深遠境,得『清水出芙蓉』之天然真趣。末句『當思再用功』尤見傳統士人『修身以俟』之精神,與朱子『格物致知』、陽明『事上磨練』一脈相承。

昔鍾嶸【詩品】謂『觀古今勝語,多非補假,皆由直尋』,此詩得之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