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88|回覆: 2

[醫藥臨床] 高齡多發性結腸息肉治驗

[複製連結]
黃柳華 發表於 2020-1-14 08: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時某,男,79歲,初診2013年6月13日。患者在2003年腹脹腸鳴、便穢不暢,腸鏡檢查發現多發性結腸息肉。從2003年~2013年,先後4次通過腸鏡高頻電及氬氣刀電凝切除息肉,病理均為腸腺瘤。但切除後息肉反覆再生,雖反覆切除,終不能治癒。第5次於2013年3月26日,電子腸鏡檢查所見:距肛門口60cm橫結腸終段,見一直徑約0.3cm山田一型,表面黏膜光滑,距20cm處以下,共見10餘枚直徑約0.2cm、0.3cm扁平隆起,表面黏膜光滑,色澤正常,仍於腸鏡下進行結腸多發息肉電切術。因畏懼息肉復發及惡變,遂於2013年6月13日來老年科求中醫治療。既往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伴高脂血症,經西藥控制,病情一直穩定。

現症:間有腹脹腸鳴,無腹痛,矢氣頻多、臭穢,大便不爽,日2~5次,成形或稀便。自感內熱口乾、溲黃、全身乏力等,舌紅絳有津,苔根膩黃,舌下脈迂曲,脈細弦。

診斷:症積(多發性結腸息肉)。

辨證:脾陰不足,濕熱內生,腸燥失傳,濁毒稽留,瘀滯為積。

治則:養陰清熱,運脾化濕,通腑瀉毒,行瘀散積。

處方:鮮地黃30g,沙參30g,生白朮30g,生薏米30g,敗醬草15g,黃連6g,炒瓜蔞子30g,陳皮10g,雞內金10g,桃仁10g,威靈仙15g,山甲珠6g,丹參30g,仙鶴草30g,紫芝6g,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蓮15g,莪朮30g。叮囑患者一定要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尤其飲食要避免辛辣刺激、油炸香竄之品,要素多葷少,結構均衡合理,忌食剩菜剩飯及飲烈性白酒(開具飲食處方)。

在經過上方加減調治(患者1月來診1次),膩苔在服藥後1月已全部消退,舌質紅絳也逐日轉淡,自雲感覺舒適,口已不干,也無內熱,無腹脹腹痛,大便日1~2次,成形便。但當過食油膩或粗纖維食物後,仍有大便稀臭穢現象,故在原方基礎上加入炒扁豆、炒山楂、馬齒莧等消食導滯之品,大便恢復正常。至2015年6月18日電子腸鏡檢查所見:循腔進鏡80cm達回盲部,回盲瓣光滑、唇樣,闌尾開口未見異樣。退鏡觀察,所見結腸及直腸黏膜光滑完整,血管紋理清晰,未見新生物,證實腸息肉未復發。故從2016年8月12日後改服原湯劑2日1劑,以作善後。隨訪至2017年9月,病情一直穩定。2017年10月19日複查腸鏡,報告循腔進鏡80cm,達回盲部:回盲瓣光滑,唇樣,闌尾開口清,所見結腸及直腸黏膜光滑完整,血管紋理清晰,結腸袋完整,未見潰瘍、狹窄等明顯異常。所見結腸、直腸未見異常。

討 論

超過90%結腸癌由腸息肉轉變而來,及時發現並防治甚為重要。本案病史達10餘年,中醫治療前經5次腸鏡下電切除,息肉不斷生長,這與患者的稟賦及後天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經筆者辨證為脾陰虛濕熱,濁毒瘀滯為積,予中藥養陰清熱,運脾化濕,通腑瀉毒,行瘀散積,並改善生活方式,息肉未再復發。

該病屬中醫『症積』範疇。【景岳全書】曰:『壯人無積,虛人則有之。』【醫宗必讀】曰:『積之成也,正氣不足而後邪氣踞之。』從患者臨證及舌脈分析,症積來源於常年脾陰不足,既可因脾虛失運而生濕濁,又可致腸燥傳化失司而大便異常。由此濕濁久蘊,化生熱毒,稽留腸腑,瘀滯為積。遂循積病『堅者削之』『腸腑為傳化之官』『六腑以通為用』理論,在健脾養陰治本基礎上,必須化濕行瘀,通腑氣,解積毒以治標。湯釗猷院士對此曾提出腫瘤『種子/土壤學說』,發表抗癌新觀點,要『改善腸胃局部微生態環境,使之不利於細胞變異和腫瘤生長,消滅與改造並舉。』

患者已年逾古稀,在選擇藥物及劑量上要把握好扶正與祛邪的尺度。故方中選用地黃、沙參、生白朮、陳皮、內金、瓜蔞子、生薏仁之健脾養陰化濕,又用丹參、莪朮、威靈仙、山甲珠、桃仁以行瘀軟堅化積,更用蛇舌草、半枝蓮以抗瘤解毒。方中選用靈芝是取其滋補強壯、扶正固本作用。因為靈芝具有雙向調節人體機能平衡,以提高免疫功能,恢復人體內臟和細胞達到標準化,從而達到預防腫瘤生成和遏制腫瘤擴散和生長的作用(尤其其中靈芝多糖)。上海藥物研究所通過大量實驗提煉出一種新的抗癌機理,就是端粒酶論,靈芝能使癌細胞端粒酶失去存活條件,促進了癌細胞的自然死亡,也就是說,靈芝能夠『殺死』癌細胞。此外,靈芝對患者原有的冠心病還有增加冠脈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保護作用。仙鶴草又名『脫力草』,方中用其即可調補氣血,又可防止息肉引起出血之慮。

本案之所以取得較好療效,得益於患者的依從性很好,能堅持治療,持之以恆。通過藥物不斷調整機體內環境及調動患者自身內源性抗腫瘤能力。也得益於患者徹底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使腸道的微生態逐步恢復正常,從根本上改變了息肉的生長環境,使之無處可長,達到了【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治病必求於本』的目的。(黃柳華 中日友好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水亦寒 發表於 2025-5-7 11:53 | 顯示全部樓層
【高齡結腸息肉症積治驗闡微】

此案乃脾陰虧虛、濁毒瘀滯之典型症積證候,其辨治過程深契【內經】"陽化氣,陰成形"之旨。患者七九高齡,歷經十年西醫電切而息肉屢發,此乃"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未得其法也。細析其證,舌絳有津、內熱口乾顯系脾陰耗傷,濕熱搏結;苔根膩黃、便穢不爽實為陽明腑濁不降;舌下脈迂曲更是久病入絡明證。

處方暗合三才湯、枳術丸古法而別有新意。鮮地黃、沙參雙補太陰津液,生白朮、薏米建中運脾,尤妙在威靈仙、山甲珠通絡散結,取"絡以通為補"之義。更佐白花蛇舌草、半枝蓮解毒抗癌,既治已病,更防未病,深得【金匱】"見肝之病,知肝傳脾"之預防思想。其用藥特色有三:一則養陰不礙脾,選用鮮地黃、沙參等清潤之品;二則化瘀不傷正,取桃仁、莪朮等配合紫芝;三則解毒分層次,以敗醬草化濕熱,蛇舌草清癌毒。

飲食調攝尤見功力,忌辛辣香竄既防助熱,戒剩飯烈酒實杜濁源,此即【千金方】"食治"思想之現代表達。治療過程中先退膩苔、繼消內熱、終調大便的層次遞進,正合葉天士"初病在經在氣,久病入絡入血"的傳變規律。兩年後腸鏡複查息肉未發,非但藥力之功,實乃"形神共調"之效。此案啟示有三:其一,息肉雖為有形之積,然必求其本;其二,老年症積當重視"通補兼施";其三,防復發需"藥食並重"。最後改湯劑為隔日服用,既合"衰其大半而止"之訓,又暗合現代腫瘤維持治療理念,可謂古今匯通之範例。
尖腳到底 發表於 2025-5-30 00:33 | 顯示全部樓層
【高齡結腸息肉症積證治驗析義】

案中時翁之證,乃典型脾陰虧虛、濁毒瘀滯之候。縱觀病程十年,四遭電灼而屢發,正合【內經】"大積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之誡。今以養陰運脾、化濁行瘀為治,竟收全功,實得"治病必求於本"之三昧。

辨證之要,首在舌脈。舌紅絳有津顯陰傷之象,苔根膩黃為濕熱之徵,舌下脈迂曲乃瘀血明證。此三者合參,恰如【醫宗金鑒】所言"積之成也,正氣不足而後邪氣踞之"。患者年近耄耋,脾陰久耗,運化失司,濕熱蘊結腸腑,灼津為痰,凝血成瘀,終成息肉症積。方中鮮地黃、沙參滋養脾陰,猶旱苗得雨;生白朮、薏米健運中州,效法東垣;更佐敗醬、黃連清化濕熱,暗合仲景瀉心之法。

用藥之妙,尤在攻補兼施。威靈仙通絡、山甲珠散結,取"結者散之"之意;仙鶴草、紫芝扶正,遵"養正積自除"之訓。更入白花蛇舌草、半枝蓮解毒抗癌,既治已病,又防未變。此等配伍,深得【醫學心悟】"補中有消,消中有補"之旨。飲食調攝之囑,更是暗合【千金要方】"先飢而食,先渴而飲"的養生要義。

療效之驗,非惟息肉消散,更在整體轉歸。膩苔月余即退,乃氣機得暢;便次漸調,示傳化復常。隨訪四年未發,足證"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此案啟示:治息肉症積,不可徒恃刀圭,當以調理氣化為主。脾胃為後天之本,斡旋中焦氣機,使清升濁降,則瘀濁自消。今人治息肉多拘於局部切除,而忽整體調攝,此案正可補其未備。

然須申明,中醫治病重在辨證。雖同屬結腸息肉,若見脾陽虛衰者,又當以附子理中為法。醫者臨證,務要"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方不負仲景垂訓。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