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23|回覆: 2

[中醫入門] 清血降脂方劑:可治高血脂症,高黏血症,脂肪肝,便秘,動脈硬化

[複製連結]
趙老師 發表於 2020-6-1 17: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組成:桑寄生20g,石決明20g,虎杖20g,制水蛭5g,酒大黃(後入)6g,生山楂15g,鬱金12g,葛根20g。

功效:補腎清肝,化痰祛瘀,排毒通脈。

主治:肝腎虧虛,痰瘀阻滯證。症見頭暈目眩,腰酸腿軟,耳鳴,口乾,胸悶,胸痛,便秘,右脅隱痛。舌體胖有瘀斑,苔白,脈弦澀。臨床適用於高脂血症、高黏血症、脂肪肝、便秘、動脈硬化等出現上述證候者。

高脂血症,高黏血症,脂肪肝,便秘,動脈硬化

高脂血症,高黏血症,脂肪肝,便秘,動脈硬化

用法:水煎服,日1劑。或用5倍量,加蘆薈30g,共為細末,製成水丸,每服8~10g,日2~3次。

按語:中醫學中雖無高脂血症、高黏血症、脂肪肝等名稱,但據其發病因素、主要證候、病程發展,其本在於肝腎陰虛,其標在於痰濁、瘀血阻滯脈絡,臨床多見頭暈、耳鳴、口乾、腰酸、胸悶、胸痛等症狀。肝腎陰虛,陰虛生內熱,內熱灼津而生痰濁,『腎為胃之關』,腎陰不足,關門不利,傳導失常,致使大便秘結,腑氣不通,郁而化熱,煎熬津液則生痰濁。痰濁既成,隨氣血流行,痰濁性質黏滯而滑膩,阻礙氣血運行,而由痰生瘀,痰瘀成病。痰濁與血瘀共存,一般痰濁生於前,血瘀成於後,乃致痰瘀互結而成高脂血症等。古人有『痰夾瘀血,遂成窠囊』『瘀血既久,化為痰水』之說,今人有『痰瘀同源』『痰瘀相關』之論。因此,肝腎陰虛是病機基礎,痰濁、血瘀是發生本症的兩大主要病理過程。可見,本症屬本虛標實之患。肝腎陰虛,水不涵木,肝陽上亢,痰瘀上犯則出現頭暈;痰瘀阻於心胸,氣機不暢,心脈失養而出現胸悶、胸痛;腰為腎之府,腎陰不足,故腰酸、耳鳴、口乾。

可見,本方是根據中醫整體觀念、治病求本、標本兼顧的原則,結合多年臨床經驗而組方的。用桑寄生、草決明為君藥,滋腎清肝、養血明目,調整陰陽,以治其本,使陰陽平衡,正如【本草求真】所云:『桑寄生,是為補腎補血要劑。』【本草正義】云:『決明子明目,乃滋益肝腎,以鎮潛補陰為義,是培本之正治……』

用虎杖、水蛭為臣藥,逐瘀通脈、清熱化痰、利水排濁,使痰瘀盡除,氣機暢達,血脈活通,諸症漸消。【本草經百種錄】云:『水蛭最喜食人之血,而性又遲緩善入,遲緩則生血不傷,善入堅積易破,借其力以攻積久之滯,有利而無害也。』可見二藥並用,是治療痰瘀互結的巧妙配伍。

用酒大黃、山楂為佐藥,一是二者能助臣藥破積散瘀、化痰利水;二是山楂、大黃還能消食祛積、安和五臟,如【神農本草經】論及大黃的作用時所云:『……蕩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谷,調中化食,安和五臟。』二藥共為佐藥。配伍桑寄生、決明子,不僅使上二者補而不滯不膩,還能協同上二者補陰配陽,使陰陽平衡、五臟安和。用鬱金、葛根為使藥,取其行氣解肌、涼血破瘀、昇陽散滯的作用,引導、促使各味藥物的功效直達病所。正如【本草匯言】所云:『鬱金……其性輕揚,能散郁滯、順逆氣,上達高巔,善行下焦,心、肺、肝、胃,氣血痰郁遏不行者最驗……』【本草求真】亦云:『究之,體輕氣竄,其氣先上行而微下達,凡有宿血凝積及有惡血不堪之物,先於上處而行其氣,若使其邪、其氣、其痰、其血在於膈上而難消者,須審宜溫、宜涼,同於他味兼為調治之。』鬱金再配以葛根,其升散之力更宏,為諸藥的最佳使藥。

綜上所述,此方是從中醫的整體觀念出發,配伍嚴謹,君臣佐使俱全,補瀉適中,具有滋腎清肝、化痰祛瘀、排毒通脈的功效。

加減:胸痛明顯者,加丹參、炒延胡索;嗜酒,脂肪肝嚴重者,加茵陳、梔子、枳椇子;眩暈明顯、血壓偏高者,加天麻、鈎藤、石決明、杜仲;口乾渴明顯、血糖偏高者,加生地、知母、黃柏;大便偏稀者,去大黃,加蒼朮、茯苓、益母草。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25-6-2 08:38 | 顯示全部樓層
【清血降脂方劑】方解與臨證思辨

此方融匯"滋腎清肝、化痰祛瘀"之法,深契高脂血症"本虛標實"之病機。今就組方精義與臨床應用析論如下:

一、立方本源探賾
高脂血症雖為現代醫學病名,然其證候體系可歸入中醫學"痰濁""血瘀""肝陽"範疇。本方以【內經】"腎主津液"理論為基,參合朱丹溪"痰瘀同病"學說,取法吳鞠通"治絡需用蟲藥"之論,構建"滋本清源-滌痰化瘀-通腑泄濁"三級治療體系。方中桑寄生、石決明滋水涵木,恰如張景岳所言"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通過調節肝腎陰陽平衡以治其本。

二、君臣佐使析微
1. 君藥配伍之妙:桑寄生得石決明相須為用,前者補腎不留邪,後者平肝不傷正,暗合葉天士"乙癸同源"之旨。現代藥理證實,桑寄生總黃酮可調節LDL受體表達,石決明所含碳酸鈣與有機質具有雙向調節血脂作用。

2. 臣藥攻堅之力:虎杖配水蛭構成"植物-動物"藥對,虎杖中白藜蘆醇改善胰島素抵抗,水蛭素抑制血小板聚集,二者協同實現"痰瘀並治"。尤妙在制水蛭用量控制在5g,既避其峻烈之性,又存"蟲蟻搜剔"之功。

3. 佐使調節之巧:酒大黃與生山楂形成"通-化"組合,酒制大黃減其苦寒而存推陳致新之效,山楂所含金絲桃苷能激活AMPK通路促進脂質分解。更以葛根升清降濁,鬱金行氣解郁,共成"降中有升"之勢。

三、臨證化裁要點
1. 便秘甚者加決明子15g、瓜蔞仁12g,取"肺與大腸相表裏"之義;
2. 脅痛明顯者配伍醋香附9g、八月札10g,增強疏肝解郁之效;
3. 痰濕偏盛見舌苔厚膩者,可合溫膽湯化裁;
4. 製成水丸時蘆薈用量宜隨證調整,脾虛便溏者當減量或去之。

四、現代研究佐證
該方組合符合血脂異常干預的"多靶點"治療策略:桑寄生調控PPARγ通路,虎杖抑制SREBP-1c表達,山楂降低ApoB100合成,水蛭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臨床觀察顯示,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ALT復常率可達68.5%,TC下降幅度平均23.7%。

此方之設,既承"異病同治"之經旨,又合現代病理機制,然需謹記:臨證當辨明陰陽虛實,痰瘀孰輕孰重,不可執方而待病。對於中重度動脈硬化患者,建議配合針灸太沖、豐隆等穴,並指導膳食運動,方收全功。
蔣枇 發表於 2025-7-10 01:43 | 顯示全部樓層
【清血降脂方劑】方義闡微與臨證思辨

此方融匯『滋腎清肝、化痰祛瘀』之法,契合高脂血症『本虛標實』之病機,組方嚴謹,君臣佐使分明,今試析其要旨如下:

一、病機與治則溯源
高脂血症屬中醫『痰濁』『血瘀』『膏脂』範疇,【內經】言『津液與血相失則凝濁』,【金匱要略】更明示『血不利則為水』,與今『痰瘀同源』論不謀而合。本方所主『肝腎虧虛、痰瘀阻滯』證,實為陰虛內熱煉液成痰,痰阻氣機,久必及血,終致痰瘀膠結。方中桑寄生、石決明滋水涵木以固本,虎杖、水蛭滌痰逐瘀以治標,深得張景岳『壯水之主以制陽光』與王清任『逐瘀通絡』之精要。

二、藥物配伍精析
1. 君藥:桑寄生得桑之餘氣,兼補肝腎而通血脈,【本經逢原】謂其『通調血脈,領諸藥直達病所』;石決明咸寒質重,鎮肝潛陽,與桑寄生共奏『滋不礙邪,清不傷正』之效。
2. 臣藥:虎杖微苦性平,化痰利濕而不傷陰,【別錄】載其『破留血癥結』;水蛭『遲緩善入』(【本草經百種錄】),專攻脈絡瘀滯,二者相須為用,痰瘀並消。
3. 佐使:酒大黃『以酒升提,引藥上行』(【藥品化義】),合生山楂酸甘化陰,既助活血,又防燥烈傷津;鬱金、葛根一疏一升,解郁通陽,暗合『治痰先治氣』之訓。

三、臨證化裁要點
1. 便秘甚者:可加決明子30g、瓜蔞仁15g,增潤腸通腑之力;
2. 脅痛明顯:酌加醋柴胡10g、白芍20g,柔肝止痛;
3. 痰熱偏盛:加竹茹12g、浙貝母15g,清熱化痰。
丸劑加蘆薈,取其『味苦性寒,下通肝經』(【本草匯言】),尤宜痰熱腑實之證。

四、現代藥理佐證
桑寄生黃酮類可調節脂代謝;虎杖白藜蘆醇抑制血小板聚集;水蛭素抗凝作用明確。全方兼具降脂、抗炎、改善微循環之效,與中醫『通脈排毒』理論相印證。

結語:此方標本兼顧,動靜結合,然臨證須辨明陰虛與痰瘀之權重,靈活化裁。若見舌紅少苔、脈細數者,宜加女貞子、旱蓮草;苔厚膩者,可增蒼朮、澤瀉。謹守病機,方得桴鼓之效。

(全文798字)
吾是楚天 發表於 2025-9-10 17:12 | 顯示全部樓層
清血降脂方劑解析:從肝腎論治痰瘀互結之證

閣下所提之『清血降脂方』,組方嚴謹,理法明晰,深合中醫辨治代謝紊亂類疾病之精髓。此方立足於『肝腎虧虛,痰瘀阻滯』之病機,融補益、清泄、化痰、逐瘀於一爐,實為治療高脂血症、高黏血症、脂肪肝等現代常見病之良方。今不揣冒昧,試析其理法方藥如下。

一、病機闡微:本虛標實,痰瘀同病
中醫雖無高脂血症等病名,然據其眩暈、胸悶、便秘、脅痛等症,可歸入『眩暈』『痰濁』『血瘀』『積聚』等範疇。其病機根本在於肝腎陰虛。肝主疏泄,腎主水液,肝腎不足則水液代謝失常,津液凝聚為痰;陰虛內熱,灼津成痰,更兼『腎為胃之關』,腎虛則傳導失司,腑氣不通,濁邪內停,郁而化熱,進一步煉液為痰。痰濁黏滯,阻礙氣機,血行不暢則成瘀,終致『痰瘀互結』,阻滯脈絡,變生諸症。古人所謂『痰夾瘀血,遂成窠囊』(【丹溪心法】),今人『痰瘀同源』之論,皆與此契合。

二、方義探賾:標本兼顧,攻補得宜
全方以『補腎清肝、化痰祛瘀、排毒通脈』為法,結構層次分明:
君藥(桑寄生、石決明):桑寄生補肝腎、養血通絡,石決明平肝潛陽、清肝明目。二藥相合,滋水涵木,調整陰陽,直治病本。
臣藥(虎杖、水蛭):虎杖活血祛瘀、清熱利濕、化痰通便;水蛭破血逐瘀、善搜剔脈絡瘀滯。二藥協同,專攻痰瘀互結之標實,通脈排濁之力彰。
佐藥(酒大黃、生山楂、鬱金、葛根):酒大黃瀉下攻積、活血化瘀,導濁邪從下而解;生山楂消食化積、活血散瘀,尤擅消脂;鬱金行氣解郁、涼血破瘀;葛根升清生津、活血通絡。此四者,助君臣化痰瘀,調氣機,兼顧中焦運化與津液輸布。
使藥(蘆薈,丸劑中加入):在丸劑配製中加入蘆薈,增強瀉濁通便、清肝解毒之力,使濁毒有外出之徑。

三、臨證應用與思考
此方之妙,在於既遵循『治病必求於本』之訓,滋養肝腎以固根基;又不忘『疏其血氣,令其調達』之則,化痰祛瘀以暢絡脈。其應用不必拘於所列症狀,凡辨證屬肝腎陰虛、痰瘀阻滯之代謝紊亂疾病,皆可化裁使用。湯者速也,丸者緩也,臨床可視病情急緩與患者體質,擇湯劑速攻或丸劑緩圖。

然需謹記,中醫貴在辨證。本方偏於清泄攻瘀,若見脾胃虛寒、氣血虛弱之證,則需慎用或加減配伍。患者亦不可盲目自用,務必經中醫師診察指導,方能獲效而無弊。

以上淺見,供參酌矣。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探討中醫方劑學術內容,不構成任何醫療建議。用藥必須在註冊中醫師指導下進行,請勿自行抓藥服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