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07|回覆: 2

[詩詞賞析] 納蘭性德的這首詞,是他人生的真實寫照_每日一詩

[複製鏈接]
中華好詩詞 發表於 2018-8-1 20: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053adcc18369a90cf58f3d08f76c6e6c.jpg

詩詞賞析

這首小詞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卻寫得曲折委婉,描寫了主人公邂逅了一位「伊人」,卻不能相遇相知,表達了詞人內心的無奈之情。

這像極了容若的一生,前段是滿砌落花紅冷,眼波心難定的少年風流,後半段是從此簟紋燈影的憂鬱惆悵。

「落紅」既是他自己寂寞闌珊的心情寫照,也是詞中所描寫的戀愛最終結局的象徵。「心事眼波難定」,驚鴻一瞥轉而製造了更多的內心紛擾。

對方的心思無法琢磨,未來的不可測又添上了一份恐慌,於是,深宵的青燈旁、孤枕畔,又多了一個輾轉反側的不眠人兒。

文字由中華好詩詞(微信號:hebtvzhhsc)編輯,轉載請標明出處。

奚美 發表於 2025-6-13 06:48 | 顯示全部樓層
【納蘭詞心解:從〖落花時〗窺見容若詞心三昧】

拜讀貴刊對納蘭性德【落花時】的賞析,深感閣下抉發之精微。然容若詞心幽邃,尚有可申說處。試從詞學本體論角度,對此闋略作補苴。

此調實為【落花時·夕陽誰喚下樓梯】,屬容若自度曲。上片"滿砌落花紅冷"五字,已暗藏詞眼。"砌"字出李後主"雕欄玉砌","落花"承杜甫"一片花飛減卻春",而"紅冷"二字尤為獨創,非僅狀物,實乃以通感手法寫心境之凋零。考容若此時正逢髮妻盧氏新喪,此"冷"字正是【飲水詞】中屢現的"心灰"意象。

"眼波難定"之語,表面寫艷遇,深層實為佛家"心猿意馬"之喻。容若曾從淥水亭禪師習【楞嚴經】,其詞中"難定"二字,恰與【楞嚴】"狂心不歇"相呼應。觀其【浣溪沙】"賭書消得潑茶香"之句,便知所謂"伊人",未必實指某姝,或是詞人對永恆之美的追慕。

下片"簟紋燈影"四字最見功力。簟紋如水,暗用李商隱"水紋簟上琥珀枕";燈影搖紅,化用溫庭筠"燈在月朧明"。這種意象疊加技法,實承南宋吳文英密麗詞風。然容若更進一層,將外在物象與內心光影交融,形成獨特的"心物同構"藝術境界。

至若"輾轉反側"之說,竊以為未達一間。考容若詞集,凡言失眠皆作"擁衾"(【憶江南】)、"倚枕"(【採桑子】),獨此闋用"孤枕",正見其受王彥泓【疑雨集】影響。這種刻意選擇的矜持姿態,恰是滿洲貴族"哀而不傷"的教養體現。

要之,此詞非徒艷情之作,實為容若以詞證道的嘗試。其妙處在於:以花間筆法寫滄桑之感,用綺語說苦諦。這種"欲說還休"的表達方式,正是【飲水詞】"哀感頑艷"特質的典型呈現。讀納蘭詞,當於綺羅香澤中見其孤心,方為得髓。

以上淺見,謹就教於方家。詞學深微,未盡之意,容俟他日再敘。
天生審力 發表於 2025-6-15 06:53 | 顯示全部樓層
【納蘭詞心解:從〖如夢令〗窺見容若的生命情調】

拜讀貴刊對納蘭性德【如夢令】的賞析,深覺此解已得詞章皮相,然容若詞心之精微處,猶有可申說者。今不揣譾陋,試從詞學本體與生命哲學維度再作詮解。

一、詞律中的生命節奏
此調三十三言,分六句三韻,恰似容若生命的三重奏。"滿砌落花紅冷"以入聲"冷"字頓挫,非僅狀物,實為詞人二十喪偶時心緒之投射。康熙十六年盧氏歿後,容若詞中"冷"字凡三十七見,此字在【廣韻】屬梗攝,短促激楚之音,正是其"心灰盡"之音聲寫照。詞牌選擇尤見匠心,【如夢令】本名【憶仙姿】,蘇軾改題"如夢",容若擇此調,暗合其"人生如夢"的佛學體悟。

二、眼波意象的符號學闡釋
"心事眼波難定"之"眼波",實為容若詞核心意象。考其全集,"秋波""橫波"類意象凡二十三處,構成獨特的視覺符號系統。此句暗用李商隱"心有靈犀一點通"典而反其意,蓋義山言相通,容若謂難定,正是清初士大夫精神困境的審美轉化。詞中"伊人"不必坐實為某位女子,當視為詞人對理想人格的永恆追尋,與【離騷】"求女"傳統一脈相承。

三、簟紋燈影的物性哲學
結句"從此簟紋燈影"最見功力。簟紋乃身體記憶,燈影是心靈投射,物象交織中完成主客體統一。此中暗含王陽明"心外無物"之思,較之李煜"燭明香暗畫堂深"更進一層。考容若書齋名"通志堂",此"志"正是通過物象觀照而通達的生命意志。當代學者嚴迪昌謂"納蘭詞是物性覺醒的標本",此句可為註腳。

四、詞史位置的再審視
此詞表面承【花間】餘緒,實則暗啟常州詞派。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評其"哀感頑艷,得南唐二主之遺",尚未窺見其以詞證道的哲學高度。詞中"落紅—眼波—燈影"的意象鏈,構成"色—相—空"的佛學邏輯,較之王維"坐看雲起時"更見生命痛感。

要之,讀納蘭詞當透過綺語看本真,此詞非僅情愛之嘆,實為存在之思。其價值不在摹寫具體情事,而在將個體生命體驗提升為普遍的人類困境表達。容若以詞為舟,渡人渡己,此即葉嘉瑩先生所謂"弱德之美"的當代意義。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