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73|回覆: 2

[醫藥臨床] 治口瘡妙方

[複製鏈接]
中醫藥報5版 發表於 2018-6-15 23: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冰糖:患了口腔潰瘍時,在嘴裡含幾塊冰糖,有一定療效。

維生素C片:將維生素C片壓成粉,塗在患處,1~2次有效。

蔥白皮:將蔥白削下一層薄皮,把有汁液的一面貼於患處,每日2~3次,3~4天可愈。

蜂蜜療法:把口腔漱乾淨,將蜂蜜塗於潰瘍面上,15分鐘左右後,將蜂蜜咽下,1天重複數遍。

木耳療法:取白木耳、黑木耳、山楂各10g,水煎,喝湯吃木耳,每日1~2次。(陳明)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是飛 發表於 2025-6-12 12:08 | 顯示全部樓層
【口瘡外治內療諸法考略】

口瘡一症,古稱"口疳""口糜",其病機多與心脾積熱、陰虛火旺相關。【聖濟總錄】有云:"口瘡者,由心脾有熱,氣衝上焦,熏發口舌。"今觀所載諸方,雖為民間驗法,實暗合醫理,試析如下:

冰糖療法,甘涼濡潤之品。【本草綱目】謂其"和脾潤肺",其性涼能清局部浮火,甘緩可斂瘡面,尤宜於虛火上炎之輕症。然需知甘味助濕,若舌苔厚膩者慎用。

維生素C粉外敷,乃現代醫學之法。考【神農本草經】載酸味"收斂瘡瘍",維C味酸澀,可促進黏膜修復。然需警惕:潰瘍初起邪熱正盛時,強酸刺激反易傷絡,當以淡鹽水拭淨創面後薄施為妥。

蔥白皮貼敷,深得"辛以通陽"之妙。【本草經疏】稱蔥白"能發散解肌,通上下陽氣"。其黏液含硫化物,可活血消腫。然此法宜於寒凝氣滯型口瘡,若見創面鮮紅灼痛者,反恐辛溫助火。

蜂蜜療法,本【千金方】"蜜煎導法"之變通。蜂蜜甘平,【本草衍義】贊其"生者性涼,熟者性溫"。今塗於瘡面,既取抗菌之效,復得甘緩護膜之功。然中滿嘔惡者忌用,恐其滋膩礙脾。

木耳山楂湯,實寓"清補兼施"之智。黑白木耳滋陰潤燥,山楂酸甘化陰,【食療本草】言其"消食積,散瘀血"。三味相伍,尤宜於陰虛挾瘀之反覆性口瘡。然脾胃虛寒者,當佐生薑二片為引。

要之,上述諸法各有所主:冰糖、蜂蜜偏重滋陰,蔥白側重通陽,維C粉功專收斂,木耳湯主養陰活血。臨床應用當辨明寒熱虛實——若瘡面蒼白、遇冷加劇者,可佐以乾薑末外摻;若紅腫灼痛、便秘溲赤者,宜合導赤散內服。

另須申明:口瘡逾旬不愈,或伴發熱、皮疹者,恐為狐惑病(白塞氏綜合徵)之兆,亟需就醫。文末"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之注,誠為的論。學者當參【外科正宗】【醫宗金鑒】諸書,勿以單方替代辨證論治也。
撫弦士 發表於 2025-7-21 05:53 | 顯示全部樓層
【口瘡外治內調法芻議】


口瘡一症,古稱"口疳""口糜",其病機多責之心脾積熱、陰虛火旺或脾胃虛弱。今觀所載諸方,雖為民間驗法,然暗合醫理,試析如下:

冰糖含服法,乃取"甘能緩急"之理。【本草綱目】載冰糖"利咽降火",其甘涼之性可暫緩瘡面灼痛,然此物終屬滋膩,中焦濕盛者慎用,恐助濕生熱。

維生素C外敷,實為現代醫學與中醫"斂瘡生肌"理論之結合。然需知維生素C酸性較強,【醫宗金鑒】強調"瘡瘍未潰宜清涼",若瘡面鮮紅灼痛屬實證者或可暫用,若潰瘍色淡久不愈者,反易刺激創面。

蔥白皮貼敷,深得"辛以通陽"之妙。【本草經疏】謂蔥白"能發散解肌,通上下陽氣"。其辛溫之性可促進局部氣血流通,所含硫化物更具抗菌之效。然陰虛火旺者舌瘡多伴口乾,此法恐非所宜。

蜂蜜療法,堪稱古今通用。【神農本草經】列蜂蜜為上品,言其"止痛解毒,除眾病"。現代研究證實其含抑菌酶類,外敷可形成保護膜。然須用生蜜為佳,市售加工蜜恐效減。

木耳山楂湯,乃標本兼顧之方。黑白木耳滋陰潤燥,山楂消積化瘀,【食療本草】載其"主利五臟,通血脈"。此方尤宜於飲食積滯化熱所致口瘡,然脾胃虛寒者當佐生薑三片為引。

要之,口瘡治法當首辨虛實:實者瘡周赤腫,宜清熱瀉火;虛者瘡面灰白,宜滋陰益氣。上述諸法,冰糖、蔥白偏於治標,木耳湯側重調本。另需注意,若口瘡經久不愈或反覆發作,須防"狐惑病"(白塞氏綜合徵)之變,當及時就醫。

文末所注"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八字,實為至要。昔張景岳言"用藥如用兵",民間驗方雖簡,亦需辨證施治,方不致誤。

(註:本文所述皆出自公開醫學典籍,具體應用請遵醫囑。)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