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42|回覆: 2

[醫藥臨床] 豁痰通絡,通腑泄熱 治中風急性發作

[複製鏈接]
+
中醫藥報5版 發表於 2018-6-13 23: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王某,女,27歲。訴1月前因情緒刺激及飲酒過量,頭痛頭暈,言語不利,左側肢體活動受限而致昏迷。立即住院,經對症治療21天後甦醒。刻診:頭痛頭暈,言語不利,視物不清,偶有復視,胸悶憋氣,頸項僵硬,心煩易怒,不能行走,下肢疼痛,夜臥不寧,大便乾燥。舌暗紅,苔黃膩,脈弦滑。

辨證:患者飲酒過量,情緒過激而化熱,熱灼腦絡而致腦絡血溢;熱擾清竅,則視物不清;熱擾津傷致痰凝,脈道不暢,故言語不利,行走不便;痰濁閉阻心脈,則胸悶憋氣;痰熱上擾,心煩易怒,頸項僵硬;熱傷津液,腑氣不通,大便乾燥。舌暗紅,舌下脈絡紫脹,苔黃膩,脈弦滑均屬痰瘀化熱,腦絡受損。病位在腦,證屬痰瘀化熱,灼傷腦絡。

診斷:中風,中經絡(痰瘀互結,化熱灼絡)。

治法:豁痰通絡,通腑泄熱。

處方:自擬祛痰平肝湯:鈎藤(後下)15g,澤瀉10g,川芎10g,萊菔子10g,草決明30g,珍珠母30g,白菊花10g,川牛膝10g,天麻10g,丹參30g,葛根10g,雞血藤10g,地龍10g,海藻10g,生牡蠣30g,生龍骨30g。7劑。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左側肢體疼痛減輕,活動後疼痛加重,左手浮腫,頸肩僵硬,偶有胸悶胸痛,舌苔黃膩,痰瘀之證減而未除,加全瓜蔞、薤白清熱祛痰,寬胸理氣止痛;疼痛甚加川楝子、元胡、桑枝、蘇木,理氣止痛;舌苔厚膩者加茵陳、生石決明,祛痰利濕;海蛤殼軟堅散結,祛除頑痰;瘀血明顯者加三七粉、山楂、地龍活血通絡。經治療1月余,血壓降為120/80mmHg,心率降為72次/分,患者已能行走,仍不靈便,復視消失,視物不清,言語清晰,語速較慢,自感乏力,行走多時心悸汗出,雙下肢酸痛,舌尖紅質暗,苔薄白。痰濁之證已解,氣陰兩虛及血脈瘀滯之證漸現,治法改為益氣養陰,活血通絡,方選【醫林改錯】補陽還五湯合二至丸化裁:生黃芪15g,川芎10g,萊菔子10g,天麻10g,葛根10g,白菊花10g,珍珠母30g,丹參30g,川牛膝15g,地龍10g,雞血藤10g,女貞子10g,三七粉沖3g,生石決明30g,草決明30g,旱蓮草10g。14劑。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仍有視物不清,左上肢活動不利,下肢沉重,頭痛,口乾乏力,舌尖紅苔薄白,脈沉細。此為肝腎不足,血脈瘀滯之證,加滋補腎精之藥,生杜仲、桑寄生、黃精、枸杞子;清肝明目加夏枯草;活血通脈加桃仁、紅花。治療2月余,生活自理,恢復上班。以生黃芪粉60g,三七粉60g,萊菔子粉60g,水蛭粉30g,地龍粉30g,和勻,裝入1號膠囊,每次3g,每日2次,鞏固3月。2年後隨診,病情未曾復發,CT複查見腦出血已吸收。

腦出血屬『腦卒中』範疇,病情兇險,預後不良,復發者病死率較高。此患者發生腦出血,出現昏迷,病情危重,證屬痰濁化熱蒙竅,絡傷血溢。常規治療大多投『犀角地黃湯』涼血化瘀,然此案系痰濁蒙竅,化熱灼絡,故投自擬祛痰平肝湯,待到痰濁漸除,氣虛血瘀漸現時,方投補陽還五湯,並及時加滋腎、清肝之品。

體會:①祛痰平肝湯(鈎藤、澤瀉,川芎、萊菔子)祛痰滲濕平肝,因痰瘀互根,故加活血藥物,再加引經藥,引入腦竅,伍珍決湯(草決明、珍珠母、白菊花)平肝降濁,利於降壓。②葛根升發清陽,川牛膝引血下行,兩藥相配,體現了升降理論,升清降濁,既利於血壓之降,又利於蒙痰之清;③雖然患者為腦出血,但離經之血為死血,故宜化瘀之品,雞血藤、地龍、紅花養血活血通絡,但應慎用破血之劑;④久病必虛,故方中適量加入補氣益腎之藥如生黃芪、川斷、生杜仲、桑寄生、黃精、枸杞子,增加氣血運行之動力;⑤肝開竅於目,視物昏花,乃屬肝陰不足,肝陽上亢,故用生石決明、夏枯草清肝明目。⑥穩定期以丸藥收功,防其復發。(沈寧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
莊周的蝴蝶 發表於 2025-4-23 12:48 | 顯示全部樓層
【豁痰通絡法治療青年中風急性期痰瘀化熱證析微】

案中患者乃青年中風之特殊證候,其病機關鍵在於"痰瘀互結,化熱灼絡"。考【素問·調經論】云:"血之與氣,並走於上,則為大厥",本案情志過激引動肝陽,酒毒助熱生痰,終致氣血逆亂、痰瘀阻絡。其治療次第頗具章法,深合"急則治標,緩則治本"之旨。

首診辨證有三要:一察痰熱交結之象,苔黃膩、脈弦滑乃痰熱膠着之明證;二辨絡脈瘀阻之徵,舌暗紅、肢體疼痛屬瘀血內停;三審腑氣不通之候,大便乾燥示陽明燥結。治法以"豁痰通絡"兼"通腑泄熱",取天麻、鈎藤平肝息風,珍珠母、生牡蠣鎮潛浮陽,更以萊菔子、草決明通腑降濁,尤妙在用海藻、地龍滌痰通絡,暗合"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古訓。

次診見痰瘀漸化而氣陰兩傷,及時轉方補陽還五湯合二至丸,黃芪益氣為君,佐以女貞、旱蓮滋養肝腎,三七、丹參活血而不傷正。此階段治療最忌一味攻伐,當遵葉天士"久病入絡"之說,通補兼施。末診增入杜仲、桑寄生等補腎填精之品,正合王清任"元氣既虛,必不能達於血管"之論,體現從肝論治轉向肝腎同治的診療思路。

本案啟示有三:其一,青年中風雖多實熱,然病久必虛,需把握攻補時機;其二,豁痰通絡當分層次,急性期側重滌痰開竅,恢復期重在化痰通絡;其三,通腑法在中風治療中具有特殊價值,腑氣通則氣機降,痰熱自有出路。現代研究證實,方中葛根、丹參等藥能改善腦微循環,地龍含纖溶酶樣物質,與中醫通絡理論不謀而合。

此案診療過程完整呈現了中風病"痰-瘀-虛"的演變規律,其組方思路既承仲景"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之訓,又融匯明清醫家治中風經驗,堪為青年中風治療的典範。
+
帥先帙式君 發表於 2025-7-18 21:23 | 顯示全部樓層
【豁痰通絡、通腑泄熱法治療中風急性期痰瘀化熱證析微】

王某女案乃典型情志過極、飲食不節誘發之中風急性發作,其證機演變深合【素問·通評虛實論】"仆擊偏枯……肥貴人則膏粱之疾"之論。今就本案辨證論治要點析論如下:

一、病機三層辨證
1. 痰熱搏結:患者縱酒無度,酒性慓悍助火,【本草綱目】明言"燒酒純陽,毒物也",與肝火相煽,煉液成痰。舌苔黃膩、脈弦滑正是痰熱膠着之徵,此屬張從正"痰熱窒塞清竅"之候。
2. 絡損血瘀:痰熱灼絡致血溢脈外,【醫林改錯】所謂"血瘀腦氣"與痰濁交結,故見舌下絡脈紫脹、肢體疼痛,此王清任所謂"瘀血攻心"之輕者。
3. 腑氣壅滯:陽明腑實與痰熱互結,大便乾燥非獨津傷,實乃"上病下取"之關鍵,深合吳鞠通"陽明主闔"之機。

二、方藥配伍精要
首診祛痰平肝湯暗含四法:
1. 風火併治:鈎藤、珍珠母、生龍牡構成介類潛陽法,取法【臨證指南】"肝膽內風自動"治則。
2. 痰瘀同調:海藻、牡蠣伍丹參,乃取朱丹溪"痰瘀同治"之旨,海藻反甘草之戒尤當謹記。
3. 升降相因:牛膝引血下行,配葛根升清輸津,暗合周學海"通絡須調升降"之說。
4. 腑絡兼通:草決明通腑,地龍搜絡,實承葉天士"絡以通為用"之訓。

三、轉方機理探賾
次診轉用補陽還五湯合二至丸,體現"急則治標,緩則治本"之則:
1. 黃芪用量15g甚妙,既避"助火"之弊,又合徐靈胎"漸加"之法。
2. 二至丸滋水涵木,恰應【雜病源流犀燭】"中風當先養肝"之誡。
3. 未用全蠍、蜈蚣等蟲藥,正合【本經逢原】"女子以肝為先天,慎用燥烈"之訓。

四、臨證啟悟
1. 青年中風多責之"痰火",較老年"虛風"尤須注重疏利三焦,本案萊菔子、澤瀉之用可資借鑑。
2. 復視一症,【證治準繩】歸為"目系急",菊花、草決明取效驗證"肝開竅於目"理論。
3. 治療全程未用苦寒直折,而以咸寒軟堅、甘寒濡潤為法,深得羅天益"瀉南補北"之三昧。

此案提示:中風急性期痰瘀化熱證,當把握"痰-熱-瘀-虛"傳變鏈,初期重在給邪出路,後期注重調和氣血。然青年女性中風,尤須重視情志調攝,可輔以【千金要方】溫膽湯化裁善後,未病先防之理不可不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