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83|回覆: 2

[醫藥臨床] 益腎健脾、祛痰化濁治療脂肪肝

[複製鏈接]
劉志明 發表於 2018-5-1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調脂化濁丸由制首烏75g,丹參50g,桑椹80g,杭白芍45g,生黃芪75g,黨參50g,麥冬45g,生地60g,西洋參60g,南山楂45g,紅曲45g,五味子25g組成。

用法:上方一服,共為細末,煉蜜為丸。10g為丸,每日服2次,每次1丸。

功用:益腎健脾、祛痰化濁。

方解:方中制首烏、桑椹、生地、麥冬,滋陰益腎;白芍、五味子,味酸入肝脾心經,補脾益腎;黃芪、黨參、西洋參,補益脾氣;山楂、紅曲、丹參,活血化瘀、化痰降濁。

主治:肝濁(脂肪肝)。

症狀:體型肥胖、精神萎靡、周身睏乏、不耐勞累、納食無味、夜寐欠安、大便黏膩不爽、舌質淡紅、苔薄白或膩,脈弦或滑。

驗案舉要

王某,男,60歲。訴乏力、易疲勞3個月。近3個月來,常覺精神萎靡、乏力、容易疲勞,以致工作效率降低。曾於體檢時發現脂肪肝,高脂血症,於當地醫院就診,用他汀類降脂藥治療後,因患者谷丙轉氨酶及穀草轉氨酶均升高,考慮藥物性肝損害而停藥。就診時見:精神欠佳,體型偏胖,面色紅潤,納食無味,睡眠一般,小便正常,大便黏膩不爽;舌質淡紅,苔白稍膩,脈弦細滑。血壓140/90mmHg。腹部B超提示:脂肪肝。

診斷:肝濁(脂肪肝,高脂血症)。證屬脾腎虧虛,痰濁困阻。

治則:益腎健脾,祛痰化濁。

處方:調脂化濁湯一料,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10g),每日2次,每次1丸。

服上藥1個月余,患者自覺精神轉佳體力漸增、納食知味、大便成形,每天1次;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細。仍宗上方兩料加減繼服3個月,複查血脂正常,肝功能亦正常。由於本病治療需長期服藥方可獲效,故變換劑型改為丸藥,便於患者攜帶、服用。臨床用之,常收顯著療效。(劉志明 中國中醫科學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鄒角旭 發表於 2025-5-28 07:33 | 顯示全部樓層
【調脂化濁丸方證闡微與臨證思辨】

脂肪肝一症,古醫籍雖無專論,然其病機與"肝濁""痰飲""肥氣"等證多相契合。今觀劉志明先生調脂化濁丸一方,深契"脾腎為本、痰瘀為標"之旨,其組方之妙,頗堪玩味。

立方要旨有三:一者重脾腎雙補。制首烏、桑椹、生地、麥冬滋腎填精,暗合"乙癸同源"之理;黃芪、黨參、西洋參健運中州,取"土旺則木榮"之意。二者注重化痰消瘀。山楂、紅曲、丹參相伍,既消膏脂之積,又活絡脈之滯,尤妙在紅曲一味,現代研究證實其含天然他汀類物質,降脂而不傷肝。三者佐以酸斂之品。白芍、五味子酸甘化陰,既制參芪之溫,又收浮越之氣,深得"肝德在散,以酸補之"(【輔行訣】)之奧義。

細究驗案,患者年屆花甲,腎氣已衰,復因過用西藥伐傷肝體,呈現脾腎兩虛、痰瘀互結之候。方中西洋參、麥冬之設,尤見匠心——既防參芪溫燥,又濟首烏滋膩,更合"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素問·髒氣法時論】)之訓。服藥月余即見轉機,實因丸劑緩圖,符合"漸積之功"的治療規律。

臨證運用需注意三辨:一辨虛實比例,若苔厚膩者可暫去地黃加蒼朮;二察瘀熱輕重,見舌暗紅者可佐虎杖;三度體質差異,陽虛者宜加仙靈脾。尤當警惕者,現代脂肪肝多與胰島素抵抗相關,故療程中需配合"食飲有節"的調攝。

此方之妙,在於融匯了三大治療智慧:以"補不足"治其本,以"瀉有餘"治其標,更以"調和樞機"為紐帶。然須申明:凡肝病治療,必以定期監測肝功能為要務,丸劑雖便,仍當在明醫指導下辨證施用,方保無虞。
把酒忘韻 發表於 2025-7-6 18:20 | 顯示全部樓層
【調脂化濁丸治療脂肪肝的理法方藥析微】

脂肪肝屬中醫學"肝濁""積聚"範疇,其病機關鍵在於脾腎兩虛為本,痰濁瘀滯為標。調脂化濁丸組方深契"治病求本"之旨,融益腎健脾、祛痰化濁於一爐,今就其理法方藥析論如下:

一、立方要旨
本方以"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為理論根基。制首烏、桑椹、生地、麥冬滋腎填精,取"乙癸同源"之意;黃芪、黨參、西洋參健運中州,遵"見肝之病,知肝傳脾"之訓。更佐山楂、紅曲、丹參化痰行瘀,暗合"疏其血氣,令其調達"之奧義。全方補瀉兼施,標本兼顧,實得張景岳"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之三昧。

二、配伍精析
1. 滋腎組:制首烏為君,其性微溫而不燥,【本草正義】謂其"專入肝腎,補養真陰";桑椹、生地相須為用,取"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之義。
2. 健脾組:黃芪配西洋參,一溫一涼,共奏益氣升清之功;黨參佐麥冬,氣陰雙補,深得東垣脾胃論之精髓。
3. 化濁組:南山楂配紅曲,既消食積又化瘀濁;丹參伍白芍,養血活血而不傷正,暗合"治風先治血"之旨。

三、驗案印證
案中患者年屆花甲,腎氣已衰,復因過用西藥戕伐肝脾,正合本方主治。其效驗體現在三方面:一則脾運得健則納谷知味、大便成形;二則腎氣充盛故精神轉佳;三則痰濁得化而血脂復常。尤妙在劑型轉換,丸者緩也,契合慢性病調理特性。

四、臨證要點
1. 辨證關鍵:必見舌淡苔膩、脈弦滑之痰濕徵象,若見舌紅少苔之陰虛火旺者非宜。
2. 用藥法度:紅曲用量宜控制在45-60g,現代研究證實其含莫納可林K,與他汀類同效而性平。
3. 調攝配合:須囑患者節制飲食、適當運動,方收全功。

此方之妙,在於將補腎固本之品與化痰消脂藥物有機融合,較之單純化痰或一味補益,更符合脂肪肝本虛標實的病機特點。然須注意,臨床運用當隨證加減:若兼脅痛加鬱金、香附;苔厚膩者酌加蒼朮、荷葉。學者若能參透其中陰陽配伍之妙,則於代謝性疾病治療思過半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