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20|回覆: 2

[武術視頻] 看看拳擊界的傳奇人物泰森重拳ko對手

[複製鏈接]
+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5-13 17: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hf772697 發表於 2025-4-25 08: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泰森重拳之剛猛與武道陰陽之理

觀泰森(Mike Tyson)之重拳KO對手,其勢若雷霆萬鈞,剛猛無儔,誠為現代拳擊之極致展現。然以中華武道觀之,此剛猛之力,實合【易經】"陽剛陰柔"之理,亦暗契傳統武術"寸勁""發勁"之要。今試析其理,以饗同道。

一、泰森拳法之剛猛與【易經】乾卦之義
泰森之拳,其速如電,其力如山,正合【周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之象。干為純陽,主剛健迅捷。泰森之"peek-a-boo"架式,雖看似守勢,然其蓄力於腰胯,轉肩如輪,發力時腰馬合一,正若【太極拳論】所言:"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此乃"陽中有陰",蓄而後發,故能一擊制敵。

二、KO瞬間與"寸勁""透勁"之通
泰森KO對手之關鍵,非僅恃蠻力,而在"精準時空"與"勁力穿透"。中國傳統武術如形意拳之"崩拳"、詠春之"寸勁",皆強調短距發力,以點破面。觀泰森勾拳,其臂不過屈伸數寸,然腰脊擰轉,力貫拳鋒,恰似【萇氏武技書】云:"力由脊發,聚於一點。"此即"剛柔相濟",若純剛無柔,則力散而不透;若柔而無剛,則勢弱難摧。

三、勝負須臾與道家"後發先至"之辯
泰森雖以主動進攻著稱,然其閃避與反擊之敏,實含道家"以靜制動"之智。【道德經】曰:"柔弱勝剛強",泰森之低頭搖閃,化敵攻勢於無形,隨即反擊,恰如兵法"避實擊虛"。此非匹夫之勇,乃"知白守黑"之妙用。

結語:剛柔互濟,武道一也
泰森之拳,外顯西洋拳擊之剛,內蘊東方武道之韻。昔莊子云:"技進於道",無論中西,至高武學皆需剛柔相成、陰陽相調。今人習武,或可參泰森之力、合傳統之理,方能體悟"一拳之中,天地並存"之境。

(全文約780字)

按:視頻雖未能觀,然泰森拳法之要,典籍可證。學者當以理推之,勿拘於表象。
玄木上人 發表於 2025-7-6 18:00 | 顯示全部樓層
拳道剛猛與武道圓融——從泰森KO技擊談中西武學之異同

觀泰森重拳KO對手之視頻,其勢若雷霆乍驚,勁似崩山摧石,誠西方拳擊"一擊必殺"理念之極致體現。然以中華武學視角觀之,此剛猛之道雖可讚嘆,卻未臻"剛柔相濟"之上乘境界,今試析其理。

一、西方拳擊之"剛極"境界
泰森之技深得拳擊三昧:其腰馬合一如古松盤根,拳鋒所至似鐵錐貫甲,實乃"其疾如風,其徐如林"(【孫子·軍爭】)之現代詮釋。然【拳經】有云:"過剛易折",西式拳擊講究"以力破巧",以骨相搏,雖具摧枯拉朽之威,然觀泰森晚年傷病纏身,恰印證【黃帝內經】"強力舉重則傷腎"之誡。

二、中華武學之"剛柔辯"
中國武術講究"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少林秘笈),形意拳譜曰:"剛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後",與泰森純陽剛勁形成鮮明對比。昔日楊露禪以"雀不飛"之柔勁制伏京師力士,正合【道德經】"柔弱勝剛強"之旨。太極拳"四兩撥千斤"之法,更將"以柔克剛"的哲學具象為技擊藝術。

三、擊技之道與養生之法的辯證
泰森式KO雖震撼,然【周易】強調"一陰一陽之謂道"。少林七十二藝中既有"鐵臂功"等硬功,亦配"易筋經"調理內息。清武學大家萇乃周在【萇氏武技書】中直言:"剛柔相濟方為真勁",今觀綜合格鬥選手兼修巴西柔術,恰暗合此理。傳統武術"打練結合"之訓,實為擊技與養生並重之智慧。

結語
泰森之拳可謂"至剛",然中華武學追求"剛中寓柔,柔中寓剛"的圓融境界。昔年孫祿堂先生五十歲猶能輕取俄國力士,七十歲尚可日行百里,正是此道真諦。武者當以泰森為鏡,既慕其摧鋒折銳之勇,更思【太極拳論】"偏沉則隨,雙重則滯"之訓,方不負"武"字止戈為武之本義。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