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47|回覆: 2

[醫藥臨床] 參芪入劑愈久咳二例

[複製鏈接]
王業龍 發表於 2018-4-10 15: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2017年農曆十二月下旬,安徽省岳西縣大別區連降兩場暴雪,寒冷天氣持續很久,由於受到冷氣候的影響,咳嗽很多,治療不及時,或治未徹底,造成咳嗽久不愈,雖經西醫輸注抗病毒和抗生素藥物,終不能解決咳嗽。本人收治這類病人50餘例,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對證加入人參(或黨參)、黃芪,均收到較好的效果。

六淫外邪侵襲肺系,多因肺的衛外功能減退或失調,以致在天氣寒冷失常,氣候突變的情況下六淫之邪犯肺所致。肺主氣,開竅於鼻,司呼吸,外合皮毛,主衛,故外邪侵襲人體,易先傷肺,肺為邪氣侵襲,氣機不得宣通肅降,致氣上逆則發生咳嗽。由於四時氣候變化不同,人體感受外邪性質也有區別,加上人體狀態有陰陽偏盛楄衰之異,因而臨床上有風寒、風熱、燥熱等不同的咳嗽,臨床上以風寒咳嗽為多見。風寒之邪外襲,肺氣閉郁,不得宣降,津液不布成痰而咳。治療咳嗽:外感咳嗽,以祛邪為主,因病在肺,宣肺散寒,邪去正安。內傷咳嗽,由於外感咳嗽,未能及時治療,肺失清肅宣降之職,諸因疊加,咳愈甚,肺氣愈傷,故咳而無力,痰濁無法咳出,以致肺氣虛衰,久咳不愈。內傷咳嗽治療時,必佐大劑參、芪以補肺氣,以加速咳嗽之痊癒。

驗案二例

王桂蘭,女,52歲,2018年3月16日初診。7周前,外感風寒,音啞咳嗽,久治未見緩解,今見咳嗽氣急,胸悶不暢,咳而無力,無法將痰液咳出。冷熱刺激均加重咳嗽,尤其以夜間及晨起殊重。脈沉緊,舌質淡,苔白膩。擬黨參15克,黃芪15克,法半夏10克,陳皮10克,乾薑6克,細辛4克,桔梗12克,紫苑10克,厚朴10克。5劑,水煎服,1日2次。服藥1周來告,咳嗽基本痊癒。

葉金花,女,52歲,2018年3月11初診。去冬感冒,未能及時治療,1月後,見喉中痰鳴,痰難咳出,咳而無力,食納欠佳,伴咳而胸痛,舌質淡、苔白厚膩,脈浮而無力。處方:紅參5克,黃芪12克,杏仁10克,桂枝12克,羌活10克,冬花10克,蘇子10克,桔梗10克,前胡10克,細辛4克,法半夏10克,陳皮10克,茯苓10克。5劑。3月18日複診,藥後,咳而有力,咳出少量黏痰,食納漸旺。

二例病人均因咳嗽未能及時治療,而遷延至久咳不愈。外感咳嗽多屬新病,屬實,其病在肺,其間未能宣肺散邪,致使肺氣壅逆,肅降失職,痰濁水瘀阻肺絡,故而咳嗽,加之咳嗽日久,肺氣受損,咳而無力,肺氣虛不能鼓動痰液外出,肺絡不暢故愈咳,愈咳而肺氣愈虛,肺氣由咳而損,痰因氣損而聚,需在對證方時加入參芪類補益肺氣,肺氣充,咳而有力,瘀滯之痰才能咳出。此所以扶正與祛邪同施。案例一中黃芪補益肺氣,扶元;法半夏、陳皮、化痰止咳;乾薑、細辛祛痰止咳;桔梗、紫苑潤肺化痰;厚朴行氣祛痰,收到較好的效果。案例二中紅參、黃芪補益肺氣,桂枝、杏仁、羌活宣肺解表化痰;冬花、桔梗、前胡化痰止咳;法半夏、陳皮、茯苓健脾化痰;細辛為刺激性祛痰藥;蘇子降氣除痰。是故方藥對證,一戰而捷。 (王業龍)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條皮導彈 發表於 2025-5-7 18:13 | 顯示全部樓層
【參芪補肺法治療久咳之機理與臨證體悟】

拜讀岳西縣同道治療久咳醫案二則,深契【內經】"形寒飲冷則傷肺"之旨。今就參芪配伍治療久咳之機理,結合經典論述略陳管見。

一、久咳病機與參芪配伍原理
【諸病源候論】云:"久咳嗽者,由肺虛極故也。"案中患者皆因外感失治,由實轉虛,符合【景岳全書】"外感之咳,其來在肺,故必由肺以及他髒;內傷之咳,先傷他髒,故必由他髒以及肺"之論。參芪相伍,實宗李東垣補中益氣法度,黃芪補肺氣而實皮毛,正如【本草備要】所言"生用固表,無汗能發,有汗能止";人參(黨參)大補肺脾元氣,二者相須為用,既補已虛之肺氣,又固未傷之衛陽。尤妙在配伍辛溫宣散之品,暗合"補而不滯,散不傷正"之旨。

二、證治要點辨析
首案患者脈沉緊、苔白膩,顯系寒飲伏肺,方中參芪與乾薑、細辛相配,正合【金匱要略】"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之訓。次案脈浮無力,乃正虛邪戀之象,紅參配合桂枝、羌活,既扶正達邪,又寓"火土相生"之意。兩案均佐以降氣化痰之品,深得朱丹溪"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氣"之妙。

三、臨證啟示
1. 辨標本緩急:外感咳嗽失治致久咳者,多呈本虛標實之候。參芪用量當隨虛象輕重調整,虛甚者紅參易黨參,此即【醫學心悟】"補正所以祛邪"之理。
2. 重配伍法度:細辛用量控制在5克內,既避"辛不過錢"之戒,又發揮溫肺化飲之功。半夏、陳皮乃二陳湯骨幹,合參芪則補瀉兼施。
3. 察藥後反應:案中患者服藥後"咳而有力",正是正氣來復之佳兆,此時可酌減宣散之品,增健脾藥物以杜生痰之源。

結語:
參芪治咳非泛用補益,實為針對肺氣虛損之病機關鍵。清代喻嘉言【醫門法律】強調"凡治咳不分外感內傷,虛實新久,襲用清涼藥,罔效",本案治療正得其要。然臨床尚需注意:陰虛燥咳者忌用溫補,痰熱壅盛者當先清化,此又不可不察也。
天道無情 發表於 2025-5-23 08:18 | 顯示全部樓層
【參芪治久咳之機理與臨證要義】

岳西醫案所載參芪治咳二例,實為外感轉內傷之典型證治。觀其證候演變,正合【內經】"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之旨,尤見東垣"脾胃一虛,肺氣先絕"之理。今就病機治法詳析於下:

一、久咳病機三層遞進
首層為衛陽失固,此【傷寒論】"太陽病不解,轉屬太陰"之變。暴雪嚴寒,足太陽經氣不伸,手太陰宣肅失司,遂成"形寒飲冷則傷肺"之局。次層在痰瘀互結,肺氣持續郁遏,津凝為痰,血滯成瘀,如【金匱要略】"咳逆倚息不得臥"之候。終至元氣耗傷,形成【醫學心悟】所謂"咳久傷氣,氣不布津"之虛損格局。

二、參芪配伍之精義
人參(黨參)大補脾肺之氣,黃芪升舉清陽,二者相須為用,暗合"培土生金"之法。案中紅參配桂枝,取"辛甘化陽"之義;黨參伍乾薑,含"理中湯"之意。更妙在參芪與宣肺藥同用,既遵"上焦如羽,非輕不舉"之訓,又合"補而不滯"之旨。細察二方:前案以二陳湯為底,加紫菀、桔梗開提肺氣;後案取苓桂術甘湯意,佐杏仁、蘇子降氣化痰,皆體現"標本兼顧"之妙。

三、辨證要點有三
1. 辨氣虛程度:咳而無力為要征,夜間加重示陽微,脈沉緊為寒凝,浮而無力屬氣浮。
2. 察痰飲性狀:痰黏難出屬氣虛津凝,白膩苔主寒濕,此【醫宗金鑒】"痰飲咳嗽"篇之要訣。
3. 審臟腑關係:食納欠佳者,當參合【脾胃論】"肺之脾胃虛"理論。

四、臨證啟示
1. 外感轉內傷有"三失":失表、失溫、失補。本案提示表邪未盡即現虛象時,當行"逆流挽舟"之法。
2. 參芪用量宜隨證調整:氣虛甚者用紅參,輕者取黨參;黃芪量可增至30克,但需佐陳皮防壅滯。
3. 注意煎服法:參類宜另燉兌入,細辛當後下,此古人"治上焦如羽"之微義。

結語:此二案為外感內傷夾雜之典範,其治則承襲張仲景"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思想,又融匯李東垣補氣昇陽之法。當今臨床常見抗生素治療無效之頑固性咳嗽,若見氣虛痰阻之候,此法確有"撥雲見日"之效。然需切記,必以舌淡苔白、脈弱無力為辨證眼目,若見舌紅苔黃、脈數有力者,又當別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