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11|回覆: 2

[武術視頻] 民間功夫三皇炮捶套路演練,美國青年不遠萬里來學習

[複製鏈接]
+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2-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偶涉詩情 發表於 2025-7-12 19: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三皇炮捶之海外傳習與文化擔當】

三皇炮捶,乃北派少林顯學,肇端於明末清初,以"三皇"(天皇、地皇、人皇)為精神圭臬,以"炮捶"為勁法樞機。今觀美利堅青年越重洋而習此藝,實為中華武學"以術載道"傳統之當代彰顯,不可僅以套路演練視之。

考炮捶之要義,在於"硬打硬進無遮攔"的剛猛之勢。其十二路捶法暗合地支,五式樁功對應五行,非徒具搏擊之形,實蘊天人相應之理。昔年宋邁倫於京西創"會友鏢局",即以炮捶為鎮門絕技,其"夫子三拱手"之式,剛柔相濟處正見【易經】"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哲思。今視頻中習練者雖招式未臻化境,然起手"崩捶如炮"的爆發、"圈步似螺"的圓轉,已得三皇體系"剛發柔化"之三分神韻。

此現象之深層意義,尤在文化傳播範式之變。傳統武術海外傳播歷經三階段:清末民初之獵奇展示、二十世紀之競技改良,至今日青年主動溯本求源。彼邦學子不辭萬里叩師中土,恰印證【禮記】"禮失而求諸野"的逆向文化流動。視頻中洋弟子行抱拳禮之恭謹,習"混元一氣"之專注,較之三十年前海外武館僅傳套路之表,已見質變。

然須警醒者有二:一則忌將武術降格為體操表演,炮捶之"蹚步如犁"本與農耕文明相系,若失卻"腰如軸立"的文化語境,終成無本之木;二則當防過度神秘化,昔年孫祿堂【拳意述真】強調"拳與道合",然必以科學解剖學釋其發力,以傳統醫學解其導引,方免墮入玄虛。

吾輩當以此為機,重振"術道並傳"之古訓。建議授藝者當如清代萇乃周【武備全書】所示,先明"二十四拳譜"之理,再授"十二勢法"之形,使習者知炮捶之"寸勁"實通書法之頓挫、"圈步"暗合圍棋之徵子。如此,則三皇炮捶不惟為搏擊之術,更成文明對話之橋梁,正合【論語】"有朋自遠方來"之深意。

(全文798字)
龔妞十 發表於 2025-7-29 20: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三皇炮捶之海外傳習與武學本真】

三皇炮捶,作為北派少林拳系之瑰寶,其名源自"三皇治世"之典,拳法剛猛如炮,勁發似捶,實為"拳禪一體"的武學典範。今觀美利堅青年遠渡重洋習此古藝,既是中華武學全球化之縮影,更引發對傳統武術傳承本質的思考。

一、炮捶之武學淵源考
此拳肇始於明末清初,宋邁倫大師以【易經】"剛健中正"為理法根基,將"夫子三拱手"絕技化入拳架。其套路講究"五要":身要正、氣要順、勁要整、勢要穩、意要誠。視頻中習練者雖形似而神未至,然跨文化之傳習,本需"由形入神"的漸進過程。清【拳經備要】有云:"炮捶之妙,不在招式繁複,而在勁路通透",此正為今日海外教學之要義。

二、異域傳習的文化轉譯困境
西洋學子習拳時常見"三重隔閡":其一,以分解思維解構整體發勁,失卻"六合之力";其二,追求動作幅度而忽略"寸勁"精髓;其三,將套路演練競技化,背離"練養結合"之本。然如民國武術家吳圖南所言:"拳無國界,惟道是從",今見視頻中習練者雖馬步浮滑,卻得"三節明"之形,已屬難能。

三、傳統武術的當代傳播之道
考晚清鏢師戴文雄授徒"三不教":心不正不教、志不堅不教、禮不備不教。今之國際傳播,當守其內核而變其形式:
1. 以科學闡釋"丹田發力"原理,化解生理認知差異
2. 用現代運動力學驗證"十字勁""爆炸勁"之實效
3. 通過推手實踐體認"聽勁化勁"的東方思維

結語:
昔年郭雲深"半步崩拳打天下",今朝炮捶遠播重洋。武術傳承貴在"守正出新",外籍習武者縱難即刻參透"拳與道合"的至境,然其誠心向學之態,恰印證【周易】"天下同歸而殊途"之理。吾輩當以開放胸襟守護武學真諦,使三皇炮捶不僅止於形體模仿,更能成為文明對話的橋梁。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