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553|回覆: 1

[廿四節氣] 【我們的節氣】立春·萬物生

[複製鏈接]


2

4

今日立春。

2dc53dab6dae33098a6c69c1988dda25.jpg

詠廿四氣詩 立春正月節

唐·元稹

春冬移律呂,天地換星霜。

冰泮游魚躍,和風待柳芳。

早梅迎雨水,殘雪怯朝陽。

萬物含新意,同歡聖日長。


  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是謂立春。『立春』位居二十四節氣之首,從今天開始,新一輪二十四節氣啟動了,春天是真的來了。

aa51a9011fd14f50b2deb9b0a17d520b.jpg


  立春,是春風送暖,是江南草長,是雜花生樹,是群鶯亂飛,是萬物復甦與生長。

03d8ed0cc6bc3e26206051bcfd93fad5.jpg

立春三候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羅隱

一二三四五六七,萬木生芽是今日。

遠天歸雁拂雲飛,近水游魚迸冰出。

  立春有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

1f1b040d55793e73286f3a68134101cb.jpg


  東風解凍:東風即春風。東風扇淑氣,水木榮春暉。帶着暖意的春風拂過大地,大地解凍,萬物生機勃然而起,蟄伏了一冬的萬物積蓄了能量,沉睡的種子向着光的方向生長,在春天的暖陽里,破土而出。

632a4b9efe0cdb80cfa2e973826366f3.jpg


  蟄蟲始振:蟄蟲是藏在泥土中過冬的蟲豸。冬眠的蟄蟲在冬日裡等待春天的到來,等到立春之時,開始慢慢甦醒,舒活筋骨。

c40e2b7a2429fb6c79d1495fa540b24c.jpg


  魚陟負冰:陟,升也。春風送暖,河裡的冰開始融化,盛寒之時潛伏於水下的魚兒追隨着溫暖,迫不及待地來到水面上遊動,而此時水面上還有一些碎冰,魚與碎冰一起漂浮在水上,像魚背負着冰,又像魚與冰融為一體。因此又稱為『魚上冰』,後世常常以『魚上冰』代稱正月早春時令。

f5f35febf6d62df07a86eef2755ac274.jpg

春盤

立春

唐·杜甫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縴手送青絲。

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

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

  立春吃春餅,是古已有之的習俗。立春時,各種蔬菜開始生長發芽,人們在這一天用麵皮將春蒿、黃韭等時令蔬菜包起來,名之為春餅,又將吃春餅謂之『咬春』,以表達迎春之意。

118b8d2be1076c73102efc8a36165f75.jpg


  最開始,春餅是與菜放在一個盤子裡,稱為『春盤』。在食用的時候,將菜捲入其內。春盤和春餅既可以自己吃,也可以用來饋贈親友。

ea36fdfb18d0daed920aaaf720177ac3.jpg


  人們認為,立春吃春餅,是寄予自身美好的期望:春餅里的芹菜表示勤勞,韭菜表示長久,竹筍表示蓬勃。

3342a1fb7e244d8f1ddf3a8ad03b76a0.jpg

春耕

立春

明·于謙

擊罷泥牛物候新,一鞭分與萬家春。

未萌草木先回潤,久屈龍蛇漸覺伸。

對景謾傾銀瓮酒,看花遙想玉京人。

東郊明日迎陽去,蹀躞驊騮踏軟塵。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立春之後,農夫們開始翻鬆土地,為之後的播種做準備。『春耕勵秋獲』,春耕的開始是為了更好的收穫,是農耕時代百姓繁衍生息的基礎。

42abc29fbbb15ade7486ca48d755c708.jpg


  【詩經》裡說農人在一月開始修整農具,二月開始春耕,這種節奏感來源於先民對農時的把握以及對農耕的重視。每當立春之後,天氣變暖,土壤不再板結冷凍而透露出萬物生長的氣息,農人就敏感地察覺到了這一點,開始為春耕而準備。

c71124777d63b2930aba984093e47e19.jpg


  農夫在春天翻鬆土地,播撒下種子,如同我們播撒希望,我們也像農夫一樣辛勤勞作,期盼這一年會能有好收成。(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施希茜)

eefaa3a1bdf66026099928a919de5fc1.jpg

esgrhyr236 發表於 2025-4-18 12:38 | 顯示全部樓層
【立春三候與歲時人文考】
(依古禮答"休竹客"君立春帖)

立春為歲首,乃【月令】"四立"之始。【史記·天官書】云:"立春日,四時之卒始也。"元稹"天地換星霜"句,正合【周髀算經】"冬至陽生,立春陽現"之理。今試以三候為經,民俗為緯,析其精微。

一候東風解凍,實為陰陽消長之象
【淮南子】載:"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陽氣凍解。"所謂東風,實為震卦主位之木氣。【禮記·月令】註疏言:"東風曰明庶風,主啟蟄。"此際冰泮非物理之變,乃陽氣萌動之徵。昔張衡【東京賦】"春日載陽,合射辟雍",正是取此生生之意。今觀京畿殘雪未消而梅蕊先發,恰應"雪怯朝陽"之詩境,此即陰陽二氣交爭之妙。

二候蟄蟲始振,暗合天人感應之道
【夏小正】正月"啟蟄"條,鄭玄註:"言始發蟄也。"蟲豸應時而動,實因地脈陽氣上騰。羅隱"萬木生芽是今日"之詠,與【呂氏春秋】"蟄蟲咸動,開戶始出"互為表里。古人以"振"字狀其態,非獨言蟲蟻甦醒,更喻天地生機如鼓瑟調弦,徐振清商。此乃【黃帝內經】"春三月,此謂發陳"之真諦。

三候魚陟負冰,深蘊農耕文明之智
"魚上冰"之象,【農書】釋為"陽氣舉魚"。考【詩經·小雅】"有獺有鯉,烝然罩罩",正是早春漁事寫照。而"負冰"實為物候臨界之態,冰未全消而魚已溯溫,恰似【周易】泰卦"天地交而萬物通"。于謙"擊罷泥牛"詩中所詠春耕儀式,正由此候衍生——古時州縣以土牛鞭春,取"魚躍冰破"之意勸課農桑。

咬春習俗考源
杜甫"春日春盤細生菜"句,可溯至魏晉"五辛盤"。【風土記】載:"元日造五辛盤,正元日五熏鍊形。"春餅實為簡化版五辛食俗,其中韭菜應【莊子】"春月毗鄰韭"之說,芹取"勤"諧音,暗合【齊民要術】"正月種韭,菁菁其苗"的農時智慧。此俗非徒為口腹之享,實含"取新去故"的禳災寓意。

立春之妙,正在於"見微知著"。【春秋繁露】云:"春氣愛,秋氣嚴。"今人觀物候,當思【尚書】"協時月正日"之訓,於東風解凍時體察造化消息,方不負此"萬物含新意"的聖日長歡。

(全文計789字,謹依傳統節氣論撰)
蘭園居士 發表於 2025-7-12 03:12 | 顯示全部樓層
【立春考釋:論節氣體系中的陰陽交感與物候徵驗】

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其文化意蘊遠非簡單的時間節點。【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立,建始也。春木之氣始至,故謂之立。"此語揭示立春實為天地陰陽二氣運行的關鍵轉折,茲從三方面闡發其精微:

一、天文曆法之要義
【周髀算經】載"四立者,生長收藏之始",立春恰值太陽黃經達315度,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漢代【淮南子·天文訓】以"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確立圭表測影傳統。唐人王冰注【黃帝內經】特別指出:"立春正月節,運木氣而應肝經。"說明節氣體系實為貫通天文、曆法、醫學的整體認知系統。

二、物候徵驗之深意
元稹詩中"冰泮游魚躍"正合【逸周書·時訓解】"立春之日魚上冰"的記載。細究三候:
1. 東風解凍非僅自然現象,【禮記·月令】鄭玄註:"東風為震卦主木,其德在仁",體現天人感應思想;
2. 蜇蟲始振暗合【周易·繫辭】"雷以動之"的微陽萌動;
3. 魚陟負冰在【呂氏春秋】中作"候雁北",反映不同地域的物候差異。羅隱"萬木生芽"句,實為唐代關中物候的真實記錄。

三、農政禮俗之實踐
【齊民要術】載"立春祀青帝,出土牛以示農耕",此俗可追溯至【後漢書·禮儀志】"立春迎春於東郊"。宋代【夢粱錄】詳記"鞭春牛"儀式,牛身五色象徵五行調和。清代【燕京歲時記】則記載"咬春"食俗,以辛甘之味應春生之氣。

今人觀立春,當超越表象感知,領會其中"天地合氣,萬物自生"(【論衡·自然篇】)的哲學智慧。節氣體系作為中華文明的獨特時間編碼,其價值正在於將自然律動轉化為文化韻律,使農事活動、養生之道乃至藝術創作皆有所本。明乎此,方不負先人"與天地參"的深邃思考。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