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43|回覆: 2

[漢風漢茗] 聽說黑茶能補血,這是真的嗎?

[複製鏈接]
+
漢風漢茗 發表於 2018-1-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黑茶湯色紅濃,滋味醇和,按照國人懵懂的邏輯觀,有的人認為喝黑茶能補血,因為黑茶屬於紅濃的湯色,和血液的顏色相近,因而能夠補血。然而真相真的這樣麼?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解開這個疑惑吧!


c3bbdafd54137b8c8df1b2b3b2348c9f.jpg


首先得明確黑茶的屬性


黑茶是經過後期濕熱反應發酵而成的茶類,茶性較為溫和,湯色紅濃明亮,滋味醇和。黑茶儘管工序複雜而特殊,但就屬性而言,脫離不開茶葉這個範疇。眾所周知的是,茶葉是作為日常飲用的飲品,而非藥用的藥品,因而不能盲目崇拜茶葉的功效。


6660a435ba05c4613d5f59b798aa92cc.jpg


其次看黑茶的功效


黑茶常見功效主要有:補充膳食纖維、幫助消化去油膩。在人們吃肉越來越多的今天,過多的肉類攝入會導致腸胃增加負擔,而黑茶提供的膳食纖維能夠幫助腸胃蠕動,進而促進消化。另外黑茶還具備軟化血管的功效,使得血液在體內的流通保持順暢。


53ab7b497503c22abe69e34df2bd9894.jpg


常喝黑茶是否補血


那麼,常喝黑茶是否補血呢?在筆者看來,常喝黑茶補血屬於臆想的說法。但常喝黑茶所帶來的對於腸胃道消化和軟化血管的功效,確實能夠實實在在的幫助人體獲得更加長久的健康。


fa4daa9f4be4ce24602d47cb56e79e56.jpg


綜合來說,黑茶儘管有其特殊的功用,但我們看事物不能脫離開其本質。茶葉是作為飲品的存在,而非藥用。儘管常喝黑茶不一定能補血,但相信是能對身體有益的。

+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25-3-30 09:08 | 顯示全部樓層
【從中醫理論析黑茶補血之說】

茶飲養生自古有之,然須以理性辨析其效。觀黑茶補血之說,實乃傳統"取類比象"思維之延伸。然【黃帝內經】明言:"有諸形於內,必形於外",物象關聯須合醫道正理,非徒以外觀臆測。

考中醫補血要義,首重脾胃運化。李東垣【脾胃論】云:"血不自生,須得生陽氣之藥,血自旺矣。"黑茶經後發酵,茶性由寒轉溫,確有健運中焦之功。其富含茶多酚轉化物及益生菌,能助飲食精微吸收,此正合"氣血生化之源在脾胃"之古訓。然此乃間接之功,與直接補益營血之當歸、熟地殊途。

再論茶飲本質,陸羽【茶經】稱茶為"盪昏寐"之飲,李時珍【本草綱目】謂其"最能降火"。黑茶雖經渥堆發酵,仍具茶之清肅本性。現代研究示其富含茶黃素、茶紅素,確有調節血脂、軟化血管之效,此與中醫"血濁致瘀"理論相契。然補血與通脈實為二事,前者補其不足,後者疏其壅滯。

至若民間"以色補色"之說,乃取類比象之粗淺認知。中醫確有"五色入五臟"理論,然紅色入心主血脈,非指形色相近即可補血。且茶湯之色源於發酵產物,與血之成色機理迥異。若循此理,則赤小豆、丹參皆應具補血奇效,然醫典記載其功各有所主。

智者養生,當明體用之道。黑茶之益,重在調暢氣機,助運化而通脈絡。若血虛之證,仍需遵"虛則補之"原則,選用當歸補血湯等經典配伍。飲茶之道貴在"致中和",過飲反傷胃氣。誠如【養生要集】所言:"知其所弊,用其長也。"辨清茶飲本真,方得養生真諦。
+
劉杯 發表於 2025-7-30 15: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黑茶與補血之辨——兼論傳統飲食養生之正見】
(按:本文依【黃帝內經】"形色相參"之理、【本草綱目】"物性歸經"之說,辨黑茶補血之訛)

黑茶者,後發酵茶類也。【茶經】有云:"采之、蒸之、搗之、拍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然黑茶製法則更增"渥堆"工序,使茶性由寒轉溫,此乃陰陽轉化之道。其湯色紅濃,實因茶多酚氧化聚合所致,與血液之色雖似,然此乃"形似而質異"也。

考補血之物,當具三要:一者含鐵之質(如當歸、阿膠),二者助脾化血(如紅棗、龍眼),三者通利血脈(如丹參)。【本草拾遺】載茶"久食令人瘦,去人脂",其性主降而不主升,功在消導而不在補益。黑茶雖經發酵,其性仍循茶道本質,縱有軟化血管之效,亦屬"去瘀"而非"生新"。此即【周易】"各正性命"之理——萬物各守其性,不可強同。

今人以形補形之說,實承上古巫醫遺風。【周禮·天官】早有"以五味、五穀、五藥養其病"之訓,強調"五穀為養,五果為助",茶飲終屬"輔助"之列。黑茶所含鞣酸反會抑制鐵質吸收,此現代醫學已明證。若真欲補血,當循【飲膳正要】之法:取血紅素鐵之物(如動物肝臟),佐以維C促吸收,方合"補瀉兼施"之道。

然黑茶確有養生之功:其富含茶多糖可潤腸通便,微生物代謝產物能調節脂質,此即【千金要方】"欲得長生,腸中常清"之體現。但須明辨:腸胃通暢自可助氣血生化,然此乃間接之效,不可直謂補血。

智者養生,當遵"四時調神"之論:春飲花茶宣陽氣,夏啜綠茶清暑熱,秋品青茶平燥氣,冬服黑茶暖中焦。若氣血虛者,可參【聖濟總錄】茶湯方:黑茶佐紅糖、生薑,取"辛甘化陽"之義,然此已屬藥膳範疇,非單純飲茶矣。

要之,黑茶補血之說,乃"取象比類"之誤。養生之道,貴在明辨物性、順應自然。昔陸羽【茶經】開篇即言"茶之為飲,發乎神明",其真諦正在於清心明性,破除執念。今撰此文,亦望諸君飲茶時得其真趣,勿為妄說所惑。

(全文共798字,依【文心雕龍】"詮賦"體例,先釋名物,次辨訛誤,終明正理)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