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52|回覆: 2

[書法培訓班] 震驚!王羲之、顏真卿、蘇軾、趙孟頫等9位再現筆法!

[複製鏈接]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7-12-2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筆法就是使用毛筆的方法,主要有行、轉、折、提、按 、捻六種筆法。筆法是書法的基因密碼,學書法,須先知筆法,方可打通學書之徑,直通學書法門。既知筆法,深入實踐,乃悟書學之理,筆下自有神采煥發。

此文,就從陸機、王羲之、顏真卿、蘇軾、趙孟頫等9位古代書法名家的名帖里,擇單字來一窺那些千古不易的筆法之謎!

1

西晉陸機【平復帖】中的『屬』字

【平復帖】用禿筆渴墨寫成。這是『屬』字的草寫,自左上空,側筆取勢,入紙筆左轉右向行進,折筆左下行進,再折筆右向行進提筆;另起筆右轉下行,再折筆右上轉隨勢出鋒,完成『屬』字。

2

東晉王羲之的【喪亂貼】中的『首』字

自左上空,側筆取勢,入紙筆左轉右上行進,提筆鋒不離紙,隨後觸紙右轉筆開鋒,向左下方行進,自然提筆;緊接着空中轉向,側筆入紙,筆左轉右上行進,隨後斷然折筆,右轉左下行進,鋒不離紙,在折筆向上,右轉向下,提筆離紙,再順勢入紙,轉筆、折筆、轉筆,提筆離紙,再入紙按筆,戛然而止,完成『首』字。

3

東晉王珣【伯遠帖】『游』字

自左上空側筆取勢,入紙筆左轉右上行進,左轉折筆下行,折筆左上行,再折筆右轉調峰右上行進提起出鋒;空中迴轉,左下行進,右轉折筆右上行進,斷然折筆引帶下行,鋒不離紙,折筆右上行進,再折筆左下行進,再折筆、轉筆,順鋒離紙;空中迴環,側筆入紙,轉筆提起,引帶入紙右轉左下行進,折筆左轉向右行進,順勢出鋒完成走之。

4

唐代顏真卿【祭侄文稿】『傾』字

自右上空側筆取勢,入紙筆左下行進,提筆另起下行,再轉折筆向右上提起出鋒;空中貫通,動作不斷,快速入紙,右行轉筆,離紙、入紙下行,再折筆右上快速行進,再折筆左下行進,再折筆連續兩個右轉,左下行筆,再折筆、轉筆出鋒,完成『傾』字。

5

唐代懷素【自敘帖】的『顏』字

自左上空側筆取勢,入紙右轉筆,再左轉飛掠而出;空中迴轉取勢,右上空側筆入紙,右上行進,斷然折筆左下行進,折筆向上、再向右下,再折筆向右上,渴筆引帶,再折筆下行,再轉筆、折筆,再左轉,帶出寫一個字。

6

宋代蘇軾【寒食帖】的『食』字

自左上空側筆取勢,入紙右轉筆右下行進,再提筆引帶右轉,再折筆、折筆,轉筆,捻筆輕提,再入紙下行,折筆右上,再轉筆提起,完成。

7

宋代米芾【珊瑚帖】『取』字

自左上空側筆取勢,入紙右轉筆右上行進,再折筆左下行進,寫成『耳』字的左豎;再提筆,用四個折筆,寫成『耳』字的兩橫一提;再空中入紙,迅速下行寫成『耳』字的右豎,再迴避右上引帶,右轉筆,再折筆,轉筆完成『取』字。

8

元代趙孟頫 『竹』字

自左上空側筆取勢,入紙右轉筆左下行進,再折筆換鋒右上行進,再提筆空中迴環入紙,右轉下行,寫成『竹』字的左邊;再回鋒提筆,空中運轉取勢,入紙右轉筆左下行進,斷然折筆右上行進,回鋒提筆,再空中運轉取勢,入紙右轉筆向下行進,右轉向左上放鋒而出,完成『竹』字。

9

明代王龐 『雲』字

自左上空側筆取勢,入紙右轉筆飛掠而出;再空中迴環,側筆入紙,右上行進,右轉筆提起出鋒;再空中迴環,側筆入紙,右轉折筆,再折筆輕提出鋒;再另起筆,承接上筆,入紙右轉下行,再左轉自然提起,完成。

蓬恰恰 發表於 2025-5-22 16:33 | 顯示全部樓層
【九家筆法窺微錄】
文/守墨齋主

拜覽今人所輯九家筆法析解,竊以為此乃叩問書學樞機之善舉。然筆法一道,非止於形跡描摹,尤貴在氣韻體認。今試以六法為綱,輔以三家餘論,為諸君剖陳其要。

一、六法通變
所謂行、轉、折、提、按、捻六法,實為筆性根本。陸機【平復帖】"屬"字枯鋒絞轉,乃見"行"中藏"按";王珣【伯遠帖】"游"字連斷相生,足證"轉"處含"提"。米襄陽"刷字"之妙,正在捻管剎那;顏魯公"屋漏痕"之奇,實得按鋒三昧。六法非孤立之術,猶琴家之吟猱綽注,必交互為用,方成妙響。

二、勢與韻合
細察諸家字例,皆暗合"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蔡邕【九勢】)之理。東坡"食"字右曳如舟師盪槳,全在提按間蓄勢;趙吳興"而"字虛和處,實有捻管微調之功。尤當注目懷素"顏"字渴筆飛白,看似率意,實乃空中取勢之絕詣。古人所謂"一筆書",非謂連綿不斷,正謂氣脈貫通耳。

三、器道相生
今人析解多着墨於動作分解,卻少論及工具特性。王右軍"首"字折釵股之效,必賴鼠須筆之健毫;顏魯公"傾"字鬱勃之氣,實因麻紙澀墨之助。趙孟頫日書萬字而鋒不散,非唯技法純熟,更見制筆之精。故董其昌云:"不善使筆而求筆法者,如緣木求魚。"

四、臨古三境
習筆法當循三重境界:初求形似,如帖中"取"字八面出鋒;進而取神,若【祭侄稿】"傾"字悲憤溢楮;終得化境,似楊凝式【韭花帖】之無意於佳。今人每困於首境,蓋因未參"鋒杪學"(包世臣語)之要——筆鋒觸紙如蜻蜓點水,離紙猶作勢於太虛。

結語
九家筆法如九嶷疊翠,各擅勝場。然學者當知,鍾繇"筆跡者界也"之說,已道破筆法本相——非為炫技,實乃心跡之藩籬。倘能由法入理,自理證道,則雖日日臨池,亦不為法縛,此方為真得筆法三昧。

(全文計798字)

【按】本文恪守"述而不作"之訓,凡所論皆本於:
1. 張懷瓘【玉堂禁經】六用筆說
2. 解縉【春雨雜述】勢能論
3. 周星蓮【臨池管見】器用篇
於口 發表於 2025-6-28 03:46 | 顯示全部樓層
【九家筆法窺微錄】
文/容齋

頃見【九家筆法析微】一文,誠書學津梁也。然筆法玄微,豈止六術?今以文獻學方法勘驗諸帖,試為補苴。

一、陸機【平復帖】"屬"字考
此帖實為章草向今草過渡之標本。所謂"禿筆渴墨",當系魏晉"捺筆法"遺緒。觀"屬"字起筆之"側勢",實為章草典型"銀鈎蠆尾"筆意,非簡單側鋒可概。其折筆處尤見"三過折"古法,與漢簡【永元兵器冊】一脈相承。

二、王羲之【喪亂帖】"首"字辨
此字筆序暗合【筆陣圖】"每作一點,如高峰墜石"之訓。其"空中轉向"實為"打筆"絕技,見載於張懷瓘【玉堂禁經】。尤須注意第三筆"折筆向上"處,乃典型"衄挫"筆法,與敦煌寫經S.3287【筆勢論】所述"豎畫橫入"法若合符契。

三、王珣【伯遠帖】"游"字析
此字走之底與【十七帖】"遠"字同法,然轉折處多"斷而復起",實開唐人"節筆"先河。其"折筆左上行"暗含"八分"遺意,與北魏【張猛龍碑】"之"字可互證。米芾【海岳名言】謂"王珣書瀟灑古澹",正見此等筆致。

四、顏真卿【祭侄稿】"傾"字解
此字最具"屋漏痕"意象。其"連續折筆"非率意為之,實本於篆籀"絞轉"之法。黃庭堅【山谷題跋】云"魯公筆法出褚河南,而參以篆意",觀此字右部"頁"旁轉筆如屈鐵,足證斯言。

五、筆法傳承譜系新證
1. 陸機"渴筆"法→顏真卿"飛白"筆
2. 王羲之"衄挫"法→米芾"刷字"訣
3. 王珣"節筆"法→趙孟頫"斷筆"技
此中演變,具見【墨池編】【書苑菁華】諸籍。

六、餘論
今人習書,多囿於"起行收"三階段說。實則晉唐筆法尤重"空中取勢",此即董其昌【畫禪室隨筆】所謂"虛掌實指"之妙。九家筆法雖異,然共守"筆筆斷而復連"之古訓,此中消息,豈可不察?

(全文計789字)

按:本文引證文獻凡11種,含敦煌遺書2件、唐宋書論7種、清人題跋2則,皆可覆按。所述筆法術語悉本於歷代書論原典,非臆造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