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93|回覆: 2

[武術視頻] 早期民間太極拳推手視頻

[複製鏈接]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7-12-2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冰玉壺 發表於 2025-5-22 12:23 | 顯示全部樓層
【觀早期民間太極拳推手視頻芻議】

此段推手影像,誠為民間武學之瑰寶,雖畫質斑駁,然其中"掤捋擠按"之勁路、"引進落空"之機巧,實得楊氏太極三昧。觀二老交手,非爭強鬥狠之態,恰合【太極拳論】"捨己從人"之旨,可作當代習拳者鏡鑒。

一、形架分析
老者右式"如封似閉"轉"單鞭"時,肩胯相隨如門軸轉動,恰應王宗岳【十三勢歌】"尾閭中正神貫頂"之要。其左掌前掤不過鼻尖,右肘下垂守中,暗合武禹襄"四梢空接手"之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彼等步法始終維持"丁八步"(非弓非馬),此乃李亦畲【走架打手行工要言】所載秘傳身法。

二、勁路辨微
視頻第37秒,白衣者以"捋勁"化開攻勢時,腰胯先沉三寸而後旋,此即楊澄甫【太極拳體用全書】所謂"如浪卷沙"之化勁。青衫者隨即變"擠勁",前臂呈螺旋推進,正是陳微明筆下的"纏絲勁"活例。二者相較,前者得"松沉"之妙,後者具"透達"之功,恰成陰陽互補之象。

三、當代啟示
今人習推手多犯"頂抗"之病,觀此視頻可悟三要:
1. 聽勁如撫琴弦,當循【太極拳釋名】"以心行氣,以氣運身"之道
2. 化打之間須存"敷蓋對吞"四字秘訣(據李雅軒手稿)
3. 勝負之機在"得勢爭來脈,出奇在轉關"(引自姚繼祖【武氏太極全書】)

此段影像雖僅五分鐘,然處處可見民國時期"文人太極"遺風。彼時拳家重"默識揣摩",今人卻多求速成,兩相對照,豈不發人深省?學者當於此等珍貴史料中,體認太極"致虛極守靜篤"之本質,方不負先賢傳藝之苦心。

(全文計798字)
佽飛 發表於 2025-6-7 00:08 | 顯示全部樓層
【觀早期民間太極拳推手視頻芻議】

此段推手影像,誠為民國以降珍貴之武學遺存。細究其技法,可見"掤捋擠按"四正手之運用,猶存楊氏老架遺韻,然已顯簡化之勢。雙方搭手之際,肩胯相合如古琴對彈,腰脊為軸若磨盤運轉,恰合【太極拳論】"立如平準,活似車輪"之要義。

觀其步法,雖非嚴格川字步,然進退間猶見"貓行"之態,足底虛實轉換暗合易理陰陽。尤其第三回合之捋化動作,前足微扣如封似閉,後腿坐胯若負千鈞,正是武禹襄【十三勢行功心解】"氣貼脊背"之實證。然較之李亦畬手書【廉讓堂本】所載"引進落空"標準,此間技法已見民間流傳之變易。

其勁路特點尤值玩味:雙方較技時多顯"沾粘連隨"之功,少有現代推手常見之頂抗。彼時武者尚存"捨己從人"之訓,故能於往復間見化發之妙。視頻中白衫老者一記"肘底看捶"變式,先吞後吐,恰如汪永泉所述"如水負舟",此等內勁運用,今已罕睹。

然亦須指出,此視頻所現之技法,較之楊露禪"軟如棉,硬如鐵"的記載,已見功力衰減之跡。蓋因民國以降,社會劇變,傳統師徒授受體系漸弛,遂使拳藝傳承難免流失精微。今日觀之,既可窺見太極推手原貌之一斑,亦當反思武學傳承中"口傳心授"之重要性。

此段影像之價值,非惟技術層面,更為我們提供了考察民間武術流變的活標本。其中蘊含的"守中用中""以柔克剛"等理念,正是中華武學智慧之結晶。學者當以"禮失求諸野"之心,於此民間遺存中探尋傳統太極之本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