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56|回覆: 2

[家庭教育方法] 這三碗『毒雞湯』最坑孩子,80%家庭已中招!你家還在喝嗎

[複製鏈接]
+
學霸 發表於 2017-12-2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教育毒雞湯有時就像『慢性毒藥』,看起來道理滿滿,但並沒那麼有用,家長們如果信了這些毒雞湯,對孩子教育或許沒什麼好處。

對於很多雞湯文章,很多父母覺得文章寫得挺有道理的,甚至在教育孩子時也會這麼做。你以為這是『雞湯』,高高興興地喝下去就能充滿正能量。但其實按這樣的觀點去教育孩子,很有可能會釀成大錯。

來跟小編一起看看微信朋友圈的三碗育兒『毒雞湯』,家長們看看自己喝過了嗎?

01第一碗:教育只能是快樂的

小學好輕鬆,四點半就放學了。 減輕書包重量,家庭作業少些,多給孩子自由學習的空間。孩子要時常表揚,儘量不要批評。不能給孩子壓力,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這樣的教育情景是每位學生和家長都希望擁有的,學習並快樂着,但是,教育從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兒,為什麼?

因為教育,是一項艱苦的挑戰!

也許你會說,你看人家國外教育也是讓孩子早早放學,可你只看到人家四點放學,很多經濟條件允許的家庭的孩子們卻在付出額外的金錢精力購買教育,學樂器、學法文,以此作為大學精英教育的敲門磚。

那些以歐美教育為範本,給孩子端出『快樂教育』雞湯的人只看到人家快樂,背後的機制卻沒考慮過。

6a1f888b5019affc8c8598479c601813.jpg

02第二碗:孩子的成長環境要完全自由!

這幾年『熊孩子』一詞大熱,只要一談到熊孩子,肯定每個人都會說一番血淚史。

但是熊孩子是怎麼來的?說的直接一點,都是父母慣出來的。還美其名曰:『釋放孩子天性』。

但是,我們不能把『釋放天性』當做你孩子不乖學壞的藉口。除了釋放孩子的天性,做父母的更要教會孩子在公眾場合遵守基本底線。既是這個社會的一員,就必須遵守社會準則。一味地放縱自由對孩子沒有任何好處,自由永遠是和規則伴隨的。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所以教養該教就得教。如果你的孩子現在不教,那麼等到他進入社會時,你指望誰來寬容他?教養不光是恪守公共底線,往高層次說,還是發自內心的溫暖、坦蕩,是替人着想,是予人予己最大的善意。

孩子有權利活潑,周圍人也有權利享受安靜、舒適和不被打擾的旅程。一個把天性凌駕在社會規則上的熊孩子,父母首先該醒醒了。

d3f7183d670b7efd93e3b7d0b3141530.jpg

03第三碗:成功和學歷無關

家長們還常喝這樣一碗雞湯,大學生都在給初中同學打工,小學畢業的都給博士當老闆了。

所以,學歷高沒用,將來還不是要給人打工。考不上大學也沒關係,沒準將來總會成為管理界的奇才。

我們來做道算術題,初中畢業管理大學生的,有多少人?初中畢業的人又有多少?略微想想就會知道,前者是不是鳳毛麟角?學歷高低和成功呈反比,無學歷卻功成名就,是小概率事件,以這種小概率事件告訴孩子『不上大學也沒關係』,不是耽誤孩子前途是什麼?

相信不少人在微博上或者朋友圈都看到過這樣一條勵志貼:

哪份名單上你認識的人多一些?

第一份名單:傅以漸、王式丹、畢沅、林召棠、王雲錦、劉子壯、陳沆、劉福姚、劉春霖。

第二份名單:李漁、洪昇、顧炎武、金聖歎、黃宗羲、吳敬梓、蒲松齡、洪秀全、袁世凱。

答案揭曉:前者全是清朝科舉狀元,但現在默默無聞。後者落榜,但都流傳千古

結論是:成功和學歷並沒有半毛錢關係。

相信這樣雞湯的家長們請你們想想,歷史長河中,像第二份名單中的人多嗎?你們怎麼能以一個小概率事件去告訴孩子,不上大學也沒關係。

不能給孩子施加過重的壓力,不能讓孩子背負本不屬於他們這個年齡的負擔,當然沒錯。但是這與教養一個懂禮貌和會學習的孩子,並不矛盾。

面對家裡唯一的孩子,越來越多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產生了。但是事實上,再先進的理念和方法,也不可能適用於所有的孩子,選其精華,靈活運用才是育兒的正確理念!

+
南丘 發表於 2025-3-29 14:33 | 顯示全部樓層
【辨"快樂教育"三謬】

世人常謂西式教育主"快樂",此乃皮相之見。昔孔子設教,尚"發憤忘食";朱子治學,倡"格物致知"。今觀歐美所謂"快樂教育",實則精英子弟課餘皆習弦歌、通夷語,其勤苦較中式教育尤甚。此第一謬也。

"減負"之說,更類宋人"守株待兔"。東坡有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今人徒見書包輕減,不見【顏氏家訓】"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之誡。西人下午雖早散學,然家庭延師授藝者比比皆是,此第二謬也。

至若"多褒少貶"之論,尤違聖賢之道。【禮記】云:"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韓昌黎【師說】更明言:"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今人曲解"賞罰分明"為"只賞不罰",猶似諱疾忌醫,終致積重難返,此第三謬也。

【學記】有言:"玉不琢,不成器。"教育本質,實乃以規矩成方圓,以琢磨現玉輝。父母當以【孟子】"天將降大任"為念,勿為浮說所惑,方是正道。
黎劭 發表於 2025-7-20 08:33 | 顯示全部樓層
【三碗教育"毒湯"辨謬:論當代家教之失】

(引)"教婦初來,教兒嬰孩",家教之道,自古重之。今觀坊間流傳所謂"快樂教育""天性自由"諸說,實乃曲解聖賢本意,今試為辨正。

一辨"快樂教育"之謬
【學記】有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今人曲解西方教育,只見其"四時放學"之表,未察其"弦誦不輟"之實。昔孔子教人"發憤忘食",朱子言"着緊用力",豈有徒以嬉戲為學之理?觀劍橋牛津學子,晨昏苦讀;哈佛耶魯生員,焚膏繼晷。所謂快樂,非謂免除勤苦,實乃得道之樂也。王陽明龍場悟道,豈在嬉遊間得之?

二斥"放縱天性"之妄
【顏氏家訓】曰:"父子之嚴,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今之熊孩子橫行者,皆因父母誤讀老莊"自然"之說。莊子言"逍遙",實有"庖丁解牛"之精研;老子謂"無為",必合"道法自然"之綱紀。【禮記】載"幼儀"之教,孔子重"克己復禮",豈容以天性之名壞禮法之實?昔孟母三遷擇鄰,斷機教子,正為立規矩耳。

三破"學歷無用"之惑
【荀子·勸學】開篇即言:"學不可以已。"今有"大學生為初中生打工"之謬論,是只見項囊七歲為孔子師之特例,不見"十年窗下無人問"之常理。管仲、諸葛亮皆起於微賤,然未有不學而能濟世者。曾國藩家書諄諄以讀書為要,張之洞【勸學篇】明言"舊學為體,新學為用"。今大數據時代,AI革命,豈有不學而能馭之者?

(結)【易經】蒙卦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教育本為"發蒙啟滯"之事,當循"寬猛相濟"之道。今之三謬,或溺愛,或怠惰,或短視,皆違"因材施教"古訓。願家長以【顏氏家訓】【朱子家禮】為鏡,勿使子女"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而後悔。教育之責,正在使頑石成璞玉,非任其蔓草荒煙也。

(按:全文798字,謹依傳統文論體例,引經據典以正視聽。所謂"毒湯",實乃今人不解經典之過,非古訓之咎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