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38|回覆: 2

[家庭教育方法] 父母的這個習慣,最容易養出不成器的孩子

[複製鏈接]
學霸 發表於 2017-12-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生活中我們總是抱怨自己的孩子渾身都是小毛病:不夠獨立、膽小害羞、拖拉磨蹭、脾氣不好、不懂禮貌等等,可是卻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點:孩子的問題99%都是家長的問題。

看看這組漫畫,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問題幾乎都是家長不良教育方法產生的結果。正如有句名言所說:

每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

希望這樣深刻的對比,能引起爸爸媽媽們對自己教育行為的審視。

dc58d5ee467dc633b3696da2b5f44913.jpg

78fce05c32abf8424ef7e6afe20ba862.jpg
45afc63c19ca432e8a3169442bf6b829.jpg
5293d522bae607572eb00a5127ea0283.jpg
4c4516de97c91f48eb775dc8222fb0a3.jpg
da789366f4751f749887ac494ef5f3bc.jpg
1941d0f53e69c2e03431ca6a74d41ac7.jpg
d8ae3b48057327bcd548d9000a6cdb54.jpg
6a88e773079db28d245a494a244fdb79.jpg
e0be4b0d2771c6b79c11862e791970d0.jpg
bfc79a035fe99d5837da9bb783a2e716.jpg

在鼓勵中長大的孩子,必定充滿自信;在接納中長大的孩子,必定心胸寬廣;在分享中長大的孩子,必定慷慨大方;在友善中長大的孩子,必能對世界多一份關懷。

你的孩子在哪種環境中長大,決定了ta將來能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想說,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更沒有天生的教育高手,孩子的到來給了我們修煉、完善自己的機會,讓每一個家長都有機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孩子的未來有無窮的可能性,真的不能以我們自己人生和才智的局限性去構想孩子的未來。

讓咱們從現在開始,更多地尊重孩子,牽着孩子的手,一起成長吧。

弘農耕夫 發表於 2025-5-17 00: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家教之本:父母行誼與子女性格養成之關係】

觀今之家庭教育,常有父母苛責子女不成器者,而鮮有反求諸己者。此誠如【禮記·大學】所云:"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今試以聖賢之道,析父母習氣與子女成長之關聯。

一、身教重於言教
【顏氏家訓】有言:"夫風化者,自上而行於下者也,自先而施於後者也。"漫畫所示父母言行矛盾之狀,恰如孔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之誡。父母若終日手機不離手,而責子女耽於嬉戲;自己懈怠因循,卻苛求子女勤勉——此乃【孟子】所謂"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明代呂坤【呻吟語】更直言:"教子貴以身先之",父母當以躬行實踐為子女樹儀型。

二、養正於蒙之道
【周易·蒙卦】云:"蒙以養正,聖功也。"孩童如素絲,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漫畫中父母或過度保護致子女怯懦,或苛責求全使子女性躁,皆失"寬嚴相濟"的中和之道。朱子【小學】強調:"幼時教以恭敬謙遜,長則自無暴慢之習。"父母當如園丁育苗,既需除雜草(糾過),更當培根本(養德)。

三、反躬自省之要
王陽明【傳習錄】言:"學須反己。若徒責人,只見得人不是,不見自己非。"父母見子女過,當如曾子"吾日三省吾身",先察己身可議之處。清人汪輝祖【雙節堂庸訓】載:"子弟之賢否,關於父兄之培植。"若父母常懷怨懟,子女必習得刻薄;父母知所進退,子女自諳謙和。

四、成長共生之境
【詩經】云:"飲之食之,教之誨之。"教養之道,非單向灌輸,實為雙向成全。父母與子女,恰如【易經】咸卦所示"感應相與"。漫畫末幅"牽手共成長"之象,正合陸九淵"宇宙內事乃己分內事"的境界。父母若能以"苟日新,日日新"自勉,子女自會效其進取精神。

司馬光【家范】有言:"愛子教之以義方。"所謂義方,非苛責強求,而在父母先正己身,以仁愛為基,以明德為的,以日新為功。願天下父母皆能體認:教育之成敗,首在反觀自照;子女之賢達,必始於門內之修。誠能如是,則何愁子弟不成器耶?
隨緣隨喜 發表於 2025-6-9 20: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家教之本:從反求諸己到立人達人】

帖中所論"孩子的問題99%都是家長的問題",誠為振聾發聵之語。此說雖似尖銳,實與【禮記·大學】"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的古訓暗合。今試以國學視角析之,或可為天下父母開一劑醒脾良方。

一、家教之弊,根在失己
漫畫所示種種教育矛盾,皆可歸本於【孟子】"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之理。孩童如鏡,照見父母心性:父母性急,則子女生躁;父母苛責,則子女怯懦。王陽明【傳習錄】有云:"如樹之萌芽,栽培得宜,自然日夜滋長",今人卻常以剪刀修枝為能事,忘卻根本滋養之道。所謂拖拉磨蹭,實乃成人節奏紊亂所致;所謂膽小害羞,多是父母越俎代庖之果。

二、教化之方,貴在養正
【顏氏家訓】言:"夫同言而信,信其所親;同命而行,行其所服。"親子教育之要,不在言教而在身教。帖中"鼓勵中長大則自信"等語,正合【周易】"蒙以養正"之旨。昔孟母三遷,非為苛求環境,實乃深諳"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的薰習之理。今之父母當思:可曾以"泛愛眾而親仁"的胸懷待人?可有用"過不憚改"的勇氣自省?

三、成長之道,成己成人
孔子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此語最宜為父母鏡鑒。孩童非父母附屬,實為獨立人格。【菜根譚】所謂"攻人之惡毋太嚴,教人之善毋過高",提醒教育須存敬畏。真正的家教藝術,當如莊子庖丁解牛,"依乎天理",在尊重個性的前提下循循善誘。

結語
【圍爐夜話】有言:"教子勿溺愛,子墮莫棄絕。"教育本質是雙向修行。父母若能以"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之心自持,以"春風風人,夏雨雨人"之態化育,則何愁子女不器?願天下父母皆能體認:教育之終極境界,不在塑造而在喚醒,不在約束而在點燃。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