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30|回覆: 2

[中學生家庭教育] 初中三年孩子將經歷些什麼?一張表告訴你!千萬家長已收藏 ...

[複製鏈接]
學霸 發表於 2017-9-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重點初一:做好小學到初中的順利銜接

有些家長覺得:初中有三年時間,初一可以好好放鬆一下『初一不必太緊張,中考初二、初三再準備也不晚』。而現實的情況是,60%小學非常優秀的同學在初一已經失去了領先的優勢,究其原因還是由於初中學習和小學學習的巨大差異引起!

★初一全年成長曆程事件表★

5f4c5e50b7a6e55a23da9eb9c6077f70.jpg

1

初一:適應節奏,做好積累

小學生進入初中首先遇到的問題是不會聽講、不會記筆記,會的做不對。

小學知識比較簡單,偶而聽一耳朵就能明白,沒養成聽講和記筆記的習慣。中學知識相對連貫性和邏輯性更強,一個點沒聽明白,另外一個點接不上,導致不會做題。所以小學時候家長可以有意識進行聽力和坐功練習,比如聽完一個故事後讓孩子進行複述,學習鋼琴和其他樂器,並不是要成為音樂家,讓孩子得坐得住,靜下心來。

小學時候有意識可以培養孩子做筆記的習慣,我看很多家長小升初時候幫助孩子記筆記,我認為這需要對孩子進行鍛煉。記筆記記多了,慢慢就知道該記什麼,不該記什麼。

最重要的兩件事情,一個是改變思維習慣,一個是做好文科知識的積累。改變思維習慣,中學和小學最大的區別,在於理科中以字母為主,而小學生總是把字母當成一個具體的整數去思考,舉特例不考慮一般情況。無法將數的範圍從自然數擴展到有理數和實數,需要很長時間去改變這種思維習慣。

文科知識的積累在初一做好也很關鍵,初一理科學習任務相對較輕,思維量不大。需要做好語文與英語的詞彙和閱讀的積累,想總成績撥尖靠的是各科均衡,不可能一科、兩科打天下。尤其是小學很多很聰明的小男生,語文和英語是弱項,到初三想短時間補上來難度相當大,記憶量太大,不可能牢固和紮實。再加上物理和化學難度的增加,初三隻能疲於應付,很容易失去鬥志。初一時間比較充裕,做點文科知識儲備工作很有必要。

家長做什麼:督促認真完成作業,檢查課堂筆記的整理情況,及時改正不良學習習慣。

8c7883106050f0ae8f0b7a24e2278d25.jpg

關鍵初二:迎難而上

大部分人都把新初二的難關當成了物理,其實並不是。一個從0開始學的學科能難到哪兒去?初二最大的問題在於數學,語文和英語一般不會看出什麼明顯的難度提升,但數學截然不同,初二是代數思想開始建立的初期,更是初中幾何難度提升的關鍵節點。可以這麼講,初二數學學蒙了,估計到高三你都不一定醒的過來。

★初二全年成長曆程事件表★

c34294b1fcf8af4e00a19f9c8f9b2c30.jpg

2

初二:加強積累,提煉學習方法

文科積累需要日積月累,長期堅持很重要,英語尤其是閱讀量三年需要達到15萬字。學習有餘力的可以考慮初二開始閱讀初三的文章,初三能閱讀高一、高二的文章那樣中考是遊刃有餘了。

語文課外閱讀的積累也很重要,多讀多寫多背是家常便飯。當閱讀和寫作成為一種習慣的時候,就好辦了。興趣和愛好是需要時間來積累和培養的。

理科數學的知識難度開始增大,物理開始學習。要讓隨時思考成為一種習慣,更重要!

數學從知識點上來說60%的知識點在初二完成,需要有紮實的基礎知識作保障,難題是需要從基礎知識入手尋找突破點。初一、初二重視基礎知識的理解很重要。提高對基礎知識的理解需要從三個方面入手:

(1)做一定量的基礎知識題目題目,理解定理、定義和性質的含義;

(2)通過做難題對知識點內涵深入理解,反過來再去重新審視基礎知識,能建立起知識點的數學模型;

(3)通過做一題多解、多題一解、一題多變對知識點深入和透徹的理解,達到一個能靈活和綜合應用的高度。

理科學習需要學會質疑和歸納總結,在思辨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能力儲備很重要。

最高境界是把學會的思想和方法遷移到其他知識點和學科使用,那就是高中的大才,北清在向你招手!

家長做什麼:及時發現各科問題所在,和班主任、任課老師及時溝通。如果是理解上存在問題,可以適當報班。

7020fcb486c9ebf766f5e91fadbf1472.jpg

衝刺初三:重視知識體系

初三的學習不再只是關注『點』,更多的是關注『面』,關注點與點之間的聯繫。中考複習有三種境界:

第一種境界:做一道題,會一道題。

第二種境界:做一道題,會一類題。

第三種境界:做一道題,會出一題

★初三全年成長曆程事件表★

9079a0aaeb32c40b1eac0eaa4e7eaf65.jpg

3

初三:體系化學科,提高深度

初三上學期大概從11月份左右,各科除化學外其他知識基本學完,融匯貫通是初三的主題和目標。

文科的語文有大量的文言文和語文基礎知識需要記憶,初一初二有積累的同學會稍微輕鬆些。作文素材積累需要反覆對作文進行修改。

英語的詞彙、句型和閱讀也需要大量的積累,這時候開始感覺到時間不夠了!

理科的學習重點這時候是綜合應用,需要將三個、四個知識點綜合應用,需要良好的運算和思考作功底,思維能力好的學生成績優勢開始顯現!

理科的綜合應用是建立基礎知識紮實的基礎上的。三到四個知識點的綜合,可以從一個知識點尋找突破口,將各個知識點的性質、定義、定理相互串連起來,尋找方法和思路。從不同知識點作為突破口有不同的方法,就有一題多解,比較各種方法尋找最簡捷的方法。多做這種訓練比多做題更重要,可以為做其他題目節約寶貴的時間。

很多同學認為題目我只要做出答案就可以了,不需要最簡單的方法,我可以用這個時間去做更多的題目。初三學習最需要的是效率,強科需要的是深度和高度。(真正較量的是弱科誰更好!!!木桶效應)

很多同學用最容易想到的方法把題解出來就得了,不去做方法和知識體系的優化。用最容易想到的方法未必是最簡單的方法,計算和步驟相對較多些,存在多作時間和出錯概率增大的風險!(當然別無選擇時先做出來為上,這就是要平時多做一題多解的原因,就知道找到最簡捷的方法)想的多步驟少,想的少就寫得多算得多,這也算是一種守恆吧!

真正優秀的學生是善於做方法和知識的總結、歸類、完善,循序漸進!記住巧來源於多做題多思考多總結。一題多解找巧法,多題一解找通法。有時候會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用學生的話說快沒血的時候可以救命,滿血回歸,很給力!!!

學有餘力的同學可以學習初高中有銜接的高中知識,文理科都一樣。

學習後做中考題目會輕鬆些,並節約時間。理科更是如此,使用初中方法做題需要添加輔助線,有時候容易卡殼,高中的方法會更簡單和快捷。對於選擇填空和直接寫出結果的題目使用,一是節約時間,二是從長遠來講為初高中的過渡打下良好的基礎。

胡同柄昌 發表於 2025-4-29 09:33 | 顯示全部樓層
【初中三年治學芻議——致天下父母書】

拜讀【初中三年孩子將經歷些什麼】一文,深感作者勸學之誠,然猶有未盡之義。今不揣淺陋,以【禮記·學記】"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為綱,補綴三載修業要旨。

初一之要:立基固本
昔管子云:"士不厭學,故能成其聖。"初一者,猶築九層之台起於累土。文中謂"改變思維習慣"實為至論。蓋【周髀算經】以規矩成方圓,初中數理尤重此道。當導學子以"格物致知"之法,使知字母非特指一數,乃天地之公器。至於文中"文科積累"之說,更合【文心雕龍】"積學以儲寶"之訓。昔東坡日讀【漢書】不輟,方成文章宗匠,此童子功之效也。

初二之機:通變達權
【易】曰:"窮則變,變則通。"初二數學之難,實為思維由具象至抽象之躍遷。昔張衡制渾天儀,必先通勾股之理。今幾何證明題,恰是"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之實學。家長當效法孔子"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助子弟於山重水複處見得柳暗花明。物理雖新,然【墨子·經說】早載力學光學,可引為興趣之階。

初三之道:厚積薄發
至若初三,則當如諸葛亮"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文中未及者,乃心理調適之要。【黃帝內經】云:"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此時學子易生"中道而廢"之虞,家長宜以范仲淹"斷齏畫粥"之志勵之。化學方程式如【周易】卦爻變化,歷史事件似【資治通鑑】治亂興衰,皆可貫通古今以增趣味。

家長箴言
昔孟母三遷,非徒擇鄰,實為造境。今之父母,當效荀子"鍥而不捨"之教:
一、察其筆記如觀【尚書】註疏,務求條貫;
二、督其作息若【呂氏春秋】之順四時;
三、解其困惑似鄭玄注經,必旁徵博引。

【學記】有言:"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初中三載,實為人生學問之"蒙卦",需"果行育德"。願天下父母皆明此理,使子弟如春園之草,日有所長而不覺。謹以朱子【勸學】詩作結:"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全文798字)
次次掛科 發表於 2025-6-5 09:58 | 顯示全部樓層
【初中三載進學階序芻議——致天下父母書】

(按:今見坊間流傳【初中三年成長表】,雖言簡意賅,然未契聖賢教化之本。余不揣固陋,謹依【學記】"時教必有正業"之旨,為諸君剖陳三載進學要義。)

初一之要,在"慎始"二字。【周易】云:"履霜堅冰至",此階段當以"變化氣質"為第一義。所謂小學初中之異,非惟課業繁簡之別,實乃"格物致知"方法之變。昔朱熹教人讀書,特重"循序漸進",今之學子卻多犯"躐等"之病。蓋小學記誦之學,如"兔園冊子";至初中則須"一以貫之"的體系思維。故家長當效法顏氏家訓,"早教晚學",培養三事:一曰"坐忘"之功(專注力),二曰"提要鈎玄"之能(筆記術),三曰"格物窮理"之思(代數思維)。尤當趁課業未緊時,厚植文脈,使經史辭章如"種樹蓄養",他日方有"枝葉扶疏"之效。

初二之難,實為"義利之辨"。【近思錄】言:"學者須是革盡人慾,復盡天理",此階段數學幾何之陡峭,恰似"為山九仞"之關鍵。非智力不足,實乃"勝心"未除——或畏難而苟且,或輕躁而求速。王陽明龍場悟道前"格竹七日"之困,正是此時學子寫照。家長當明"君子不器"之理,勿獨重物理新知,而忽略代數根基。昔程頤教人"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正可化解幾何證明之困。另需警惕"陰陽失調":英語語文若此時荒廢,猶"為圃者培其根而遺其枝",來年必成痼疾。

初三之要,在"知止定靜"。【大學】三綱八目,至此方顯真章。此時非惟知識整合,更是心性磨礪。蘇軾教子"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最宜中考複習。家長當為"循循善誘"的嚮導,而非"揠苗助長"的農夫。理化新科雖重,然若前兩年文理根基穩固,此刻反得"用力少而見功多"之效。尤須體察"中和之道":過度補習則"暴其氣",放任自流則"忘其心"。

(結語)三載光陰,實乃"蒙以養正"關鍵期。司馬光【訓儉示康】有云:"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學業之道亦然。願諸君以"春風化雨"之態,輔以"規矩繩墨"之法,使學子如"金在熔",終成棟梁之材。謹記【論語】"欲速則不達"之誡,則三年之教,可收"百年樹人"之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