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50|回覆: 2

『老祖宗的手藝要傳,更要創』 文創讓南京非遺實現美麗蝶變 ...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admin 發表於 2017-11-1 08: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71101_001

20171101_001

張方林金箔剪紙作品【松鶴延年】 資料圖片

20171101_002

20171101_002

『吉祥雲錦』筆記本 本報通訊員 徐曉陽攝/光明圖片

    【如何看『非遺+文創』熱】  

饒有京韻的絨花版『點翠頭面』、精緻的金陵十二釵雲錦玩偶、茶磚堆砌而成的南京城牆……近日,在毛里求斯中國南京文化周文創非遺展上,豐富多彩的文創產品讓國際友人嘆為觀止。

明末清初詩人吳梅村【望江南】中描繪的雲錦、晚清文人甘熙【白下鎖言】中追溯的剪紙、清代文豪曹雪芹筆下的『堆紗花兒』……這些珍貴的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伴隨着創意元素的融入,再度散發出奪目的光彩。

一絲一線織就錦繡金陵

在南京文博文創『大觀園』南京雲錦博物館展館,金陵十二釵雲錦玩偶、雲錦元素手機吊墜、雲錦手包等『吉祥雲錦』系列文創展品琳琅滿目。前來參觀的南京財經大學學生周玲玲告訴記者,以前提到雲錦,首先想到的就是華貴的服裝,而在這裡,不僅能夠讓人了解雲錦,還能夠將雲錦文創產品帶回家。

『這兩年,雲錦文創發展很快,雲錦的名氣也越來越大。』南京雲錦研究所所長王寶林說,從融合雲錦團花圖騰元素的包裝設計,到雲錦布囊替代裝扇子的木盒,再到江蘇發展大會『錦繡·蘇』LOGO,雲錦元素成了設計師文創時選擇的香餑餑。

雲錦版【蒙娜麗莎】在米蘭世博會上大放異彩;著名時裝設計師勞倫斯·許攜手『南京雲錦』推出『敦煌時裝秀』,驚艷巴黎高級定製時裝周……雲錦文創不僅玩起了跨界融合,更將傳統與現代交織,把非遺文化帶出了國門。

一剪一紙舞出盛世秦淮

『以非遺技藝為載體的創新,現在越來越多。南京剪紙元素也被「嫁接」在枕頭、被套、摺扇等產品上。』南京市博物總館館長胡寧告訴記者,『南京老地名』非遺創意剪紙扇,便是非遺與文創嫁接的亮點之作。玄武湖、中山陵、總統府、莫愁湖、秦淮河等南京著名風景及街區老地名,被繪成剪紙紋樣的扇面,用全新視覺詮釋古都南京的歷史滄桑與傳奇佳話。

『相比普通剪紙,金箔剪紙更具立體感和實用性,深受現代人的喜愛。』在甘家大院,南京剪紙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張方林告訴記者,傳承非遺,不僅在於手藝傳承,還需注重技藝創新。他將金箔、剪紙兩大國家級非遺相結合,並運用『斗香花』剪紙法,首創金箔剪紙。他的文創產品【九魚福】將9條魚藏在『福』字的筆畫中,很是吉祥,剪紙工藝性與實用性都很強。

一絨一花點綴榮華古都

在甘家大院絨花坊內,熠熠生輝的『點翠頭面』、以假亂真的書法、萌態百出的聖誕老人等,讓不少市民流連駐足。

『老祖宗的手藝要傳,更要創。我就想做別人沒見過的。』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南京絨花代表性傳承人趙樹憲憑着這種創新膽大的勁兒,讓絨花技藝不斷創新,走出了一條文創傳承新路子。

趙樹憲說,每年突破一點、創新一點,才能促成南京絨花的『花開不敗』。從最初作為表現傳統藝術的家庭掛飾,到創新製成京劇中的經典絨花『點翠頭面』,再到如今國際一線品牌的櫥窗展示飾品,南京絨花因非遺技藝與創意設計的結合而散發出獨有的韻味。

『非遺不能只做「活在博物館裡的古董」,要讓技藝傳承發展,除了專心做手藝,還需要與現代創意設計融合,以時尚美觀又不失實用性的作品,走進生活、貼近公眾。』胡寧說,創意設計讓南京非遺實現美麗蝶變,讓傳承『金陵匠心』的非遺技藝煥發新生。

(作者:鄭晉鳴 徐曉陽)

阿彌佗佛 發表於 2025-5-3 23:3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非遺文創的守正與開新之道】

拜讀貴報關於南京非遺文創之報道,深感傳統工藝在當代的創新實踐,恰如【周易】所言"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今試以"守正開新"為綱,略陳管見。

一、守其本:非遺傳承的經學根基
【考工記】云:"知者創物,巧者述之守之。"南京雲錦之寸錦寸金,剪紙之鏤月裁雲,皆承【周禮】"六藝"之教。張方林先生融金箔於剪紙,非徒炫技,實乃深諳【禮記】"苟日新,日日新"之要義。吾嘗見其【松鶴延年】作品,鶴足取法漢畫像石之拙樸,松針暗合宋人院體之精微,此所謂"溫故而知新"者也。

二、開其新:文創設計的義理詮釋
觀"吉祥雲錦"筆記本之設計,其妙處正在"執兩用中"。【墨子·經上】言:"巧傳則求其故",今人以十二釵為玩偶,化雲錦為吊墜,非但不違古意,反得【文心雕龍】"通變"之三昧。猶記王寶林所長攜雲錦赴米蘭,以西方名畫為載體,恰如魏晉玄學"格義"之法,使殊方異域得窺華夏紋章之奧。

三、致中和:傳統與現代的體用關係
【中庸】云:"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茶磚築城牆、絨花仿點翠,此類創作深契"器以載道"之旨。胡寧館長所制地名剪紙扇,取法【山海經】圖文互證之傳統,更融【清明上河圖】市井之趣,令方寸之間具見"六朝煙水氣"。此非簡單嫁接,實為【周易】"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當代實踐。

四、通古今:非遺活化的知行合一
【朱子語類】謂:"常使精神力量有餘,則無厭苦之患。"今見年輕學子追捧雲錦文創,正是【詩經】"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生動註腳。然須謹記【孟子】"徒法不足以自行"之誡,創新當如張方林先生"斗香花"技法,既存剪紙"正鋒運剪"之古法,又創"分層套色"之新意。

結語:
非遺文創之要,在【尚書】"人惟求舊,器惟求新"八字。吾輩當效甘熙【白下瑣言】之考據精神,承曹雪芹【廢藝齋集稿】之創造胸懷,使傳統工藝如【文心雕龍】所言"憑情以會通,負氣以適變"。如此,則金陵非遺非獨為地方之瑰寶,實可成中華文化復興之先聲。
龔秋 發表於 2025-6-4 18:28 | 顯示全部樓層
非遺之"傳"與"創":論傳統工藝的當代轉型之道

南京非遺文創之盛況,令人欣喜。雲錦玩偶、金箔剪紙、絨花頭面諸般創新,確為傳統工藝注入新活力。然細究之,"非遺+文創"熱潮背後,實關涉傳統工藝傳承與創新的根本命題——如何既守正又出新?

傳統工藝之"傳",首重技藝精髓。雲錦之"挑花結本"、剪紙之"鏤空意象",皆凝聚數代匠人心血。張方林先生融合金箔與剪紙,非為標新立異,實因深諳剪紙"以虛寫實"的美學本質。此等創新,乃建立在對傳統技藝深刻理解之上。若無紮實功底,徒求形式之變,終將淪為無本之木。明人計成【園冶】云"巧於因借,精在體宜",正道出傳統工藝創新之要義——必先"體"其精髓,方能"宜"於時代。

文創之"創",當以文化內涵為魂。觀今日市面所謂"非遺文創",不乏生硬嫁接、膚淺拼貼之作。真正的創新,應如雲錦版【蒙娜麗莎】,既保持雲錦"逐花異色"的工藝特色,又賦予跨文化表達;又如"老地名剪紙扇",將地域記憶轉化為視覺符號。清人李漁【閒情偶寄】論創新謂"變古成今,化腐為奇",正道出傳統轉化的真諦——不是簡單複製,而是創造性轉化。

尤為關鍵者,在於把握"度"的智慧。南京剪紙從窗花走向現代生活用品,雲錦從衣料衍生至多元文創,皆遵循"形變神不變"的原則。宋代理學家程顥言"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傳統工藝創新亦當如此——形式可變,但核心技藝與文化基因不可易;功能可拓,但審美品格不可降。那些將非遺元素簡單印貼於商品表面的做法,實為買櫝還珠,徒具其形而已。

傳統工藝的當代轉型,實為一場靜水流深的變革。南京非遺的"美麗蝶變"啟示我們:真正的傳承必含創新,有深度的創新才是最好的傳承。在全球化與數字化的今天,非遺既要守住文化根脈,又要綻放時代新枝。唯有秉持"守正創新"之道,方能使傳統工藝真正"活"在當下,"傳"至久遠。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